你是囤积控吗?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囤积控,强迫症,习惯
  • 发布时间:2015-08-14 14:57

  不久前的一天,我收拾东西准备旅行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转换插头——虽然我有5个(每个插头都是忘了放在哪里后又买了一个)。为何那么多插头都找不到?因为我的房子东西太多太乱,结果每当我想找东西,总是记不清把它放在了哪里,只能碰巧何时翻到它才行。

  有客人来串门前,我会先把杂七杂八的东西塞进抽屉和柜橱,以免有碍观瞻。调查显示,65%的人平均每年会有此种行为36次,一堆东西没来得及藏时我还会找借口说:“我刚刚度假归来”。客人们并不知道,我去度假是3个星期之前的事了。

  无奈之余,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任性收藏的“囤积控”,或者说严重一些,我是不是“囤积强迫症”?一方面,我不是那种不顾家的人,另一方面,我在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收拾屋子。我听说过有一个词叫“无伤大雅的酒鬼”,形容有些人喝酒成瘾,却还照常工作,没人能看出他们的问题。借用这个词,我觉得自己是个“无伤大雅的囤积控”,我收拾东西看上去有一半的条理性,其实哪怕再多几个信封,我的屋子就会乱成一塌糊涂。

  显然,觉得每件东西都有一定存在价值,所以留之虽然无用,弃之又觉可惜,纠结于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我一个。据英国《音乐收藏家》网站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英国人普遍不愿舍弃旧物,3/4的英国人会把家里的旧东西保存18年以上。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丹尼·多林说,我们这一代人拥有的东西比上一代人多六倍。

  那么怎样区分自己只是习惯存东西还是囤积强迫症,抑或介于二者之间呢?我们为何如此爱囤东西,这对我们的健康有何影响?该如何过一种更有条理的生活呢?

  无可厚非的是,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收藏东西,但有时一发而不可收拾,不经意间就成了囤积控。据美国心理协会估计,2%到5%的人患有囤积强迫症,也就是说,仅英国就有120万人患有此症。美国波士顿大学盖尔·斯蒂凯提教授研究发现,人的囤物习惯通常开始于少年时期,多年后将会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大麻烦。

  慢性无条理症

  但是,东西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已经到了囤积强迫症的程度,比此症轻一个等级的是“慢性无条理症”。如果你在缺少条理和痴迷囤积二者之间起伏不定,那么你可能被判定为慢性无条理症。“慢性无条理症”是美国亚特兰大职业整理师协会主席、《战胜慢性无条理症》一书作者朱迪丝·柯尔伯格起的一个名字,形容那些生活中囤物过多之人——随意放置报纸、盒子或提包之类的东西,而又缺乏时间观念,宁愿临渴掘井,也不做长远计划。英国“专业简约生活协会”女发言人克莱尔·帕拉克说过:“慢性无条理症不像囤积症那样折磨人,但也会对你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东海姆囤积症治疗组”是英国唯一一家治疗囤积症的机构,萨特文特·辛格是机构成员之一。“慢性无条理症患者都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热情,”他告诉我,“他们或许对于物品放在哪里还有印象,比如他们会说:‘我知道我的出生证在那摞报纸里’。”不过他补充说,这一点小小的条理性经常会让他们有恃无恐,于是耽误了他们向更有条理的方向努力。如果不及时纠正慢性无条理症,可能发展成顽固的囤积强迫症,特别是在患者遇到离婚或丧亲之痛之类的巨大压力和生活变故时。我觉得他的话似乎就是在说我。“生活没有条理的人恢复情绪的能力比较差,也较难以应对生活中的逆境,久而久之容易发展成囤积强迫症。”帕拉克补充说。到了这种程度,你也许就应该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防止问题恶化。

  囤物无节制

  如果你没到囤积强迫症或慢性无条理症的程度,却也习惯存一大堆东西“展览”,心理学家们会怎么说?统计显示,我们多数人属于这种囤物方式。英国的私人物品存储行业每年营利3.35亿英镑,而这一行业30年前根本不存在。“阿克塞斯私人物品存储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0%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常难以割舍。《富裕病》一书作者、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称,我们喜欢存东西,是有一种逐渐增强的“人以物荣”的心理。“我们错误地认为物品能证明‘我是谁’,”他解释说,“有时候你会觉得物品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块粗麻布。你不喜欢把自己丢弃掉,不是吗?”

  我觉察出了自己的无条理,所以专门请来了“东海姆囤积症治疗组”囤积心理学专家维姬·希尔沃桑来评估我的生活。她看了看我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安慰说我不是囤积强迫症,甚至也算不上是慢性无条理症或“无伤大雅的囤积控”。“你只是习惯积存,和很多忙碌的人一样。”她说,“你需要的只是学习放置策略。”我暗自庆幸,但是又有些担心那些“策略”会打击了我的创造性。希尔沃桑让我坐在一张办公桌前,桌子上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支钢笔再没有别的东西,这让我有些恐慌。“你确实不是慢性无条理症,”她一边看着我的书架上以封面的不同颜色分类摆放的书,一边对我说。“你是以封面的颜色区分这些书,对吗?”她说得很对,听了她的话,我有了一些自信。看电影《泰坦尼克》时我常想,如果我是船员,会根据颜色摆放船上的椅子。

  乱有何妨?

  虽然我不属于慢性无条理症,但是专家说,被一堆“东西”包围着也许有害人的心理健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2011年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整洁的环境而言,杂乱环境会影响人的注意力。《音乐收藏家》网站通过调查发现,54%的女性承认她们因囤物而给自己带来压力,过多的东西也在扰乱着她们内心的安宁。1/20的女性说囤物太多影响了性生活,这一数字在男性中的比例是1/8,另有1/11的男性说囤物太多影响了工作。心理学家指出:研究表明,凌乱的东西会增加一个人的紧张激素,比如皮质醇,而且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当你为自己的无条理而愧疚时,紧张感还会增加。《透气的房间》一书作者梅尔瓦·格林说,杂乱的物品是一个人内心恐惧、忧愁、负罪感和羞愧感的外在表现。我对此深有感触,希尔沃桑在我的房子里观察时,我就有种愧疚感,但同时也为能有人理解我的忧虑而感到轻松。

  中庸之道

  专家们说,一定程度的无条理也许暗示了我们正在为生活奔忙,如果并没给我们带来烦恼,只要顺其自然就好,因为正如帕拉克所说:“‘东西多’不是问题,除非你觉得它是个问题。”

  岂止如此,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2013年一项研究证实,凌乱环境能让人打破思维中的固有观念,从而促进创造性,刺激新创意的诞生。很多举世闻名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凌乱的屋子里工作,包括作家罗尔德·达尔、发明家史蒂夫·乔布斯及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者指出,有条理和无条理同时存在于人类的个性与文化中,有条理利于人们完成某一些事业,而无条理利于人们完成另一些事业。

  这项研究虽然建议,一个整洁的办公桌有利于让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选择健康饮食,但是过于拘泥于条理或许也有弊端。“如果每件东西都必须总摆放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我们就是自寻烦恼了,”哈莫尔说。“一个适度的整洁环境能够帮助你减轻心理压力和挫折感,能够让你尽情享受生活。”那么换句话说,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既不过于凌乱,也不执着于过分整洁。

  我仍然怀疑自己有走向慢性无条理症的趋向,特别是在我感觉紧张和压力大的时候,但现在我能够接纳一定程度的凌乱房间了。别人或许希望自己的房间永远整洁,但是我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中就如同有个完美主义的蛮妻在盯着自己,并不会令我舒服,即使那是一个专门为我精心设计的环境。

  我现在也明白了,我的生活再多一点点的条理性,也许就能两全其美——我的柜橱里的15个抽屉里全是我的工作文件,我会继续让它们留在那里,但是我腾出了一个抽屉作为“周转站”,专门存放用处不大的文件,并且向希尔沃桑保证每个星期都把它清空。我还另外添置了几个柜橱,用来装我需要的东西,希尔沃桑过些天会再来我家,确保我没有继续保存没用的东西。她还告诉我不要再买收纳盒,除非我清楚了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往里面装。

  恢复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收获是,我开始把所有插头都保存在同一个地方。如果我的努力奏效了,下次旅行时我就不需要再买第6个旅行插头了。

  如果你的房间或办公室过于凌乱,要想收拾该从哪里动手呢?下面是专家们给出的8个建议。

  1.不要“换位放置”

  囤积症专家说,换位放置的意思是把家里的东西从东边挪到西边。这样做无助于你减少所囤物品的数量,与其挪来挪去,不如将它们分类集中。

  2.从小处着手

  维姬·希尔沃桑说,与其琢磨“我要整理房间”,不如考虑“我要把那个抽屉收拾一下”,因为这样不会让你疲惫不堪。可以在厨房放一个烹调计时器,或者在电话旁放一个通话计时器,时间设为15分钟,定时清理一下你视线内最混乱的地方。

  3.创造性简化

  在收拾屋子这件事上也可以体现出你的创造性——比如以封面颜色分类摆放书籍或者悬挂衣服。选择颜色鲜艳的笔筒和具有艺术色彩的文件夹,能够满足你整洁和创造性的双重需求。“如果一个布置策略能给你启迪,能和你的创造性合拍,你就更可能将好习惯保持下去,”希尔沃桑说。

  4.舍弃不喜欢的东西

  认真思考一下你打算舍弃的东西,以及每一件东西对你的意义。日本整理学专家藤麻里绘说:如果一件东西能给你带来快乐,你每次见到它都会心情愉快。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可以考虑将它舍弃掉。

  5.教孩子养成好习惯

  孩子通常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囤积习惯,所以即使你不想改变,也要为孩子而改变!清理物品时,可以给他们讲讲为何有些东西要捐给慈善机构,有些东西要扔进垃圾箱。如果孩子决定不去玩具店买玩具,而是去电影院,你要奖励他们。

  6.直面凌乱

  专业整理人士经常会使用“凌乱”一词。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邀请客人,只是因为你无法收拾家里的杂乱物品,也许这就是你需要寻求帮助之时。克莱尔·帕拉克说:“找专家帮助常常会让‘囤积控’们觉得有些难为情,但他们又不知道怎样收拾屋子。”

  7.实现共享

  现在有些网站就在帮助人们和四周邻里相互交流,如果一件东西的用处不多,可以相互借用,从而避免东西越积越多的窘境。

  8.请专家帮助

  请别人帮你整理杂物不是可耻之事,你可以邀请一位朋友、一个同事,或者是专业保洁员。帕拉克说:“如果凌乱的物品确实让你手足无措,可以请专业人士定期整理。”

  马莎·罗伯茨/文 孙开元/译

  [译自英国《心理学》杂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