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与展望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WTO,保税区,区港联动
  • 发布时间:2015-09-09 09:14

  25年前,为了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我国在东部沿海城市陆续成立了15个保税区。

  作为我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创造的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当时也是我国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设立之初,它们都有着相似的功能定位: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等,接近于国际贸工结合型的自由贸易区,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自由贸易区”。

  受惠于政策优势,发展迅速的保税区很快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宁波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及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主的渤海湾区域的区域性格局,并形成了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但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保税区在经过了一轮快速发展后,开始显露疲态、暴露问题。

  加入WTO后,关税总水平的大幅降低,使得保税区政策的优势和吸引力被大幅削弱。而随着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急剧上升,区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减弱。与此同时,立法滞后,管理法规缺乏系统性;多头管理,部门政策缺乏协调性;变动频繁,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功能紊乱,业务定位缺乏科学性;手续繁杂,监管流程缺乏效率性等管理体制和政策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国内很多保税区中都开始显现出来。

  业内有人士认为,“我国保税区在功能的设定上是模仿了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但实际开发方面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定位缺陷、功能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重叠,不利于扩大就业,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的关联度不高,区内仍处于较低的产业化水平,知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质量的产业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来革除弊端,在当时的保税区已经变得极为迫切。

  由于体制原因,我国保税区通常都与港口分离。区港分离曾经严重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因为货物不能从港口直接进入保税区,使得通关不畅、手续繁杂、成本增加。而世界上发展较好的自由贸易区,大都实行了港区一体化管理。比如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等世界知名的4个自由贸易区,无不是港区合一。

  曾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并有着“欧洲门户”之称的鹿特丹港,它的港口工业早已集储、运、销于一体,不仅有商品集散功能,还有集商品、贸易、技术、资本、信息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很多企业都将贸易、存储、加工和运输集中于此。此外,它实现了海陆空运输交通的对接,并有着成熟的大型虚拟港口贸易平台。多年来,“鹿特丹经验”代表港口经济的成熟发展模式,为世界其他港口所借鉴。

  2004年,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获批成为我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率先实现了“区港联动”,青岛紧随其后。之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立,港口真正被纳入保税区范围,青岛也在全国开创了区园港整合的“青岛模式”。各地争相效仿,我国保税港区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我国很多保税区所设计的‘区港联动’运作模式,可以看作是自由贸易港区的雏形,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港区还差距甚远。”面对当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似乎已是保税港区的不二选择。

  相比于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具有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港区结合,开放的层次更高,带动辐射力更强等方面更大的优势,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迈进。

  目前,我国还没有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成功先例,大家都在摸索前行。因为自由贸易港区不仅仅是实现贸易的便利化,它的背后涉及物流、保税、监管、金融、法律等多个层面。

  要知道,世界知名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里,它们才逐步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体制机制和管理运作模式。

  当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航运业重心向东方转移,我国的港口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通向自由贸易港区的道路上,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对正转型变革的保税港区充满期待。

  评论:当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航运业重心向东方转移,我国的港口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通向自由贸易港区的道路上,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对正转型变革的保税港区充满期待。

  文/宋鑫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