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片家”江志强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江志强,捉妖记,速度与激情
  • 发布时间:2015-09-09 12:03

  2014年夏天,《捉妖记》杀青了,经过3个月的后期制作,影片计划于2015年春节档上映。然而广电总局的一纸“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打乱了影片的全部计划,片方面临更换男主角的尴尬境地。电影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几百人的团队,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况是65%戏份的换角重拍。江志强一定是“疯了”,他完成了国产电影史上前无古人恐怕一时也后无来者的壮举——在已然消耗了2.8亿元的前提下,又追加了7000万元投资,换角重拍。总计3.5亿元的投资,意味着就算《捉妖记》疯狂吸金8亿元,照样让江老板赔个底掉。而此前中国电影票房过8亿元的影片不过14部,超8亿元的国产片不过7部。此时的换角重拍,就像是绝症患者无奈地选择化疗,不过是续命之举,最后逢凶化吉的概率微乎。

  经过一年的重拍和制作,2015年7月16日,《捉妖记》于内地上映,首日斩获票房1.73亿元,刷新华语片首日与单日票房纪录。截至8月9日,长得像萝卜的胡巴卷走了20.04亿元票房,正式超越《变形金刚4》的19.78亿元成为内地票房亚军,仅次于冠军《速度与激情7》(24.26亿元),这也是国产电影首次票房突破20亿元大关。

  电影是终身职业

  1953年,江志强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电影发行人,兼旺角一家百老汇电影院的副经理。1989年,江志强正式从退休的父亲手中接管了安乐电影王国的大权,20多年来,非但引进发行了多部国外的经典影片,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华语大片更屡番推动国内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李安、张艺谋等大导亦在他幕后的运筹帷幄之下以华语电影成功打入好莱坞,继而将华语片的艺术商标推广至全球各地,让西方观众真正为其欢呼雀跃。

  在江志强眼中,热爱家庭的父亲无疑是他事业的启蒙者。上世纪70年代初,江志强开始与父亲一道经营“安乐”,这时他终于发觉:原来这就是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独自扛起安乐令旗后,他仍旧选择背对聚光灯的照射,宁愿为与之合作的明星当“助手”,这种亲民与谦逊的态度贯穿了他的事业旅程,时至今日,他带着口中的“小公司”折荆前行时,这个连公司简介都没有的低调团体仍是他引以为傲的巅峰成就。

  我从来不根据是赚是赔来评估我的电影的成绩

  曾经有杂志在报道江志强的时候,用了一个标题叫做“江志强的电影王国”。对此,江志强调侃道,“其实整个安乐公司只有50个人,我们是个小公司,怎么会是电影王国呢?”

  但在外界看来,他的事业版图,俨然就是一个完整的电影版图,涵盖了投资、制作、发行、影院、艺人经纪等电影业务。他所投资的百老汇院线是香港院线的龙头老大,票房占香港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将华语大片卖到海外的同时,他也将海外大片引进内地,好莱坞两大电影公司环球、索尼在华语地区的影片发行工作,都交由他代理。比如即将上映的《速度与激情5》,正是由他的安乐公司负责内地的发行工作。

  但这些成功,都只是江志强作为“生意人”的成功。作为“电影人”的江志强,之所以被称为一个传奇,还因为他在艺术电影方面的贡献。早在15年前,江志强已经投资了第一间艺术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并将它隐匿于香港油麻地的闹市里。影院的旁边,是间以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命名的咖啡书店,定期举行新书发布会、小众音乐会和实验剧表演,逐渐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朝圣地。2009年,百老汇电影中心以相同的理念登陆了北京,成为内地第一间艺术影院。这几年,在华语商业大片越做越“大”的大环境中,他却剑走偏锋地打量投资拍摄艺术气息浓郁的电影,如《最爱》、《海洋天堂》、《亲密》等。没有人能算得清,江志强一年究竟赚或者赔了多少钱,他自己说:“我从来没有根据是赚是赔来评估我的电影的成绩的。我比较看重的是我帮对了人没有。”

  有句话江志强经常挂在嘴边“观众才是我们的老板”。每星期,他都会到电影院里陪“老板”看一下电影,看一下他们的反应,听听“老板”有什么话讲,这时他才会明白“老板”喜欢什么。江志强喜欢自己去开拓一些东西,他成功的例子永远都不是跟风。“我们发行很多电影,也会去发行合某些观众口味的电影,但观众口味随时都会变,所以我会开拓一些新的东西来满足观众的口味,譬如说是南非的电影、西班牙的电影、伊朗的电影,我们什么类型都会尝试发行。”江志强说道。

  跟华谊那些大公司不太一样,安乐的宗旨在于做好电影,不要太计较盈亏。“他们背后有很多人在依赖他们,有太多人给他们压力,他们无法像我这样自由自在潇潇洒洒地做电影。”正是为了能够“潇洒做电影”,安乐公司一直都保持50多个人的规模,江志强的野心并不大,“50人的王国”就够了。

  华语电影的海外引路人

  对华语电影而言,江志强做出的幕后贡献虽未必是“后无来者”,但可谓“前无古人”,至少,他扭转了过往华语电影在海外片商眼中作为“艺术片”的制肘,以强大的巨星阵容为牌阵,同时积极与海外公司联手,并通过结合对方灵活完善的电影营销经验将一部部华语大片投向西方市场。

  曾有媒体如此形容:“深谙中美电影文化差异的江志强,已成为了调解双方文化差异的最佳人选!”对于如何在华语大片时代中承担的“穿针引线”作用,江志强认为:“对于投资的合伙人,往往不是我选人家,而是人家选我,而且标准都不一样。比如有些美国片商找我是因为我对亚洲市场比较熟,反之有些中国的片商找我,就是因为我熟悉海外市场,很少固定的。”

  对于成功在海外市场发行了多部大片,一向谦虚的江志强只归功于两个字:信用。“我跟很多美国制片商之所以能合作得很好,主要是因为我在美国、加拿大长大和念书,所以很懂得美国人的想法,他们是看谁给他的利润比较高,只要你有一个能给他较多利润的能力,而且信用好,谁都愿意跟你做生意。8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我第一天就要跑进去,因为我要对中国市场更了解,你能不能理解东西方两地商人的想法,对做生意而言是很重要的。你说我跟美国人怎么做生意?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信任,做事情一定要令人家信得过你,但信任又不是一天半天做出来的,而是你多年积累下来的,我做电影做了30几年,人家早已明白我做事情的方法,我跟他们合作时一直坚持这一点,讲过的事情要做,答应过的事情要做,跟美国人打交道了几十年,才赢得今天的信任,所以你不要相信谁,要相信自己。

  作为备受国际认同的大制片家,江志强为华语电影印制出一张张烫金的名片发往海外后,却摆手拒绝了同业对他的至高褒奖。“不要相信这些,其实都是人家讲的,我本身其实不太相信这些东西。什么是最佳?我也不懂,这些事情我反正都觉得很平常,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高兴不高兴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感觉。”一声淡然的回应,安乐与江志强的电影传奇仍在继续,只要华语片百花齐放,“大制片家”的符号就永远不会消失。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