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15派”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家,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09 15:13
不久前,一封《向“15派”致敬》的公开信,引起众多企业家、年轻创业者、学界人士及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5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指引的创业大军是中国建国以来最大一次创业浪潮,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是本次创业潮的最大特征。从90后CEO吕骋、青年菜君联合创始人任牧到传统行业出身的“大叔”雷勇、43岁辞去新东方执行总裁的陈向东只有在这个独特的时代,这些不同年代出生、背景迥异的CEO才会涌进同一个舞台、同一个圈子。
有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可分为四大阶段:“84派”是第一代企业家,“92派”是第二代企业家,第三代企业家是互联网(海归)派,“15派”创业群体里的佼佼者或将成为中国的第四代企业家。
与上一次“92派”的“由仕而商”不同,这次创业大潮涉及的人群更为广泛,影响也更大,且至少有如下一些特征:
首先,成千上万的年轻创业者成为一支生力军,其中不乏85后90后,他们经过短暂职场积累,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创业,甚至为此中断学业。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互联网原住民”,在移动互联时代如鱼得水。90后有一个核心特点,是因为他们总体上没有经历过物质的极度贫困,所以他们不需要去特别考虑个人的生存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叫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建构,他们可以选择,这样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互补的系统。
其次,受到移动互联网冲击的传统行业中,大批从业者另觅出路、从头再来,纷纷加入创业大军,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阅历和资源,涉猎广泛,唯一需要补课的是“互联网基因”。
还有,在一些传统大型企业甚至风头正劲的BAT中,内部创业、项目孵化成为一种潮流,他们背靠大树,优势得天独厚,也没有白手起家的后顾之忧。
再有,万科、美的等传统大公司纷纷步互联网公司的后尘,开始了“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这不仅是大公司解决自身危机的方式,也是解放员工创造力去为未来布局的好方法,
可以说,“15派”不过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涵盖了最近几年来创业浪潮的酝酿、破局、发端与爆发!应该说,“15派”是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年轻的创业者也好,或者出来创业的职业经理人也好,或者是传统企业的企业家也好,其实没人能够说,我没有置身其中,大家都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