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股市震荡冲击实体经济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股市,GDP
  • 发布时间:2015-09-14 09:35

  今年7月初,政府以各种形式强力救市,至今仍未企稳。8月24日,沪指甚至一度暴跌近9%,失守3200点,创下1996年来最大跌幅。有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基金经理对未来三个月股票建议配置降到了72.5%,这是六年半来的最低配置比例。

  面对这样的市态,眼下的首要议题已不是政府要不要继续救市,也不是政府救市效果如何,而是股市剧烈波动对中国实体经济会造成怎样的冲击。

  国际投行报告称,由于金融业占中国GDP的比重只有7.4%,因此当前中国股市剧烈的波动,不会对实体经济或宏观层面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3.5亿个家庭持有股票,占家庭总资产的10%,其中开立证券交易账户的大约有3500万个。因此,就算A股从高位下跌30%,由于大部分中国居民始终倾向持有现金及房地产,股市大跌似乎也不会对居民造成巨大影响,不会对家庭产生正向的或负向的财富效应。

  但是,一个半月来的沪深股市剧烈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绝不容小觑。因为,自去年夏天以来这轮牛市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股市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因为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股市的繁荣不仅有利于金融市场结构调整,增加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使实体经济增长,而且居民的正向财富效应也有利于增加其消费支出,增加国内需求。

  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当下的实情与一些国际投行的一般分析有不小的差别。上半年GDP能保持在7%的增长水平,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增长为8.4%)居功至伟,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又是股市繁荣的结果。比如,中国金融业今年第一季度及前半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5.9%和17.4%,而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其他产业增长,与整体经济增长率减速保持一致,基本上处于连续放缓态势。

  还有,从今年5月开始,持续了一年多“量价齐跌”的房地产市场突然逆转,特别是在京沪穗深一线城市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这当然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比如降息降准、限购放开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因股市繁荣所造成的巨大财富效应所致。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持股家庭的股市预期指数持续上升,到今年一季度升至142,到二季度末该指数已降到111,而房地产预期指数上升。也就是说,在6月股市暴跌前,持股家庭有73.8%是盈利,这些持股家庭更愿意持有股票。但股市暴跌后,这些持股家庭的资金开始流向房地产。

  当前中国,尤其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市场。而当股市出现剧烈震荡时,之前获得暴利的持股人,一定会把资金转向预期指数较高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

  可见,这轮沪深股市暴涨暴跌与2007年的情况已迥然不同,与国外股市也有很大差别。行情起落不仅与当前的中国实体经济密切相关,也关乎财富效应的聚散。而由于沪深股市的不成熟及脆弱性,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过度杠杆化,行情暴跌就更容易触发爆仓潮及骨牌效应,冲击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