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是这样走出深山的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侗族,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9-14 12:34

  编者按

  “互联网+”会颠覆原有的行业分工,产生更多跨行业或边界模糊的新生态、新产业,规则的改变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颠覆和创新。不论是新进入者,还是既有的企业,不进则退。《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全方面阐述了时代发展趋势,对政府和企业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村民们并不知道“互联网+”的概念,却被悄然卷入了这场“互联网+乡村”的变革中。

  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300万。黎平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侗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侗族大歌,是黎平最著名的侗族文化形式,是侗族独有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艺术。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多少年来,他们就通过这样的歌曲,将祖祖辈辈的故事、生活智慧和处事原则代代相传。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引起轰动。然而,它的传承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受到严重冲击。经济的压力迫使大量侗族青年外出务工,老一辈歌师也慢慢老去,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面临着断层甚至失传的危机。

  2011年8月,“铜关五百地方”的乡民提出,希望在当年年底,由当地四个寨子召集2000名歌者,举办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侗族大歌演唱会——“十八腊汉歌会”。然而他们却为活动需要的6万元举办费用犯了难。

  腾讯基金会通过与腾讯网合作开设一个专题,为这个活动征集200名网友观众,并由村委会向每个人收取300元费用,包他们吃住,一起见证这个将要发生在村里的山水实景演唱会。两年多以后,这种方式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行,大家都管这叫“众筹”。通过整合县、乡镇的支持和腾讯网络媒体的号召力,互联网轻松完成了招募人的使命。

  一场盛大的歌会不仅圆了村民的心愿,更带来了几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月,村里三分之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辞工回家,准备这场前所未有的歌会;村委会组织的这次盛大活动,不仅没有让铜关像传统村落那样“一过节就要节后穷三年”,还为村寨带来了14万元的现金收入;当年村里破天荒地有10位小伙子娶上了外村媳妇;因为活动通过腾讯网进行了图片专题报道《活着·侗人秘境》,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十一”结束,村里共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000人次。

  但是活动结束后,青年们又像候鸟一样飞往广东、福建等地打工,后来的游人更多的是乘兴而来,却无法看到图片中那样众人盛装歌唱的绚丽场面,侗族大歌被破坏的速度也比我们保护的速度要快。

  让村民唱下去,一次众筹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要唱歌,更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唱歌,首先要解决他们家门口的生计问题。当时,用生态博物馆把侗族大歌保护下来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2014年11月22日,5600平方米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也是在这一天,侗寨的近百名村民免费获得了一部智能手机,并用它连接上了刚刚开通的移动互联网。

  “2014年11月22日,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应记上一笔。这可能是中国穷乡僻壤的首个‘移动互联网村’,也是腾讯的‘创世记’。”新华社高级记者、科幻作家韩松写道。

  几个月过去了,侗乡与移动互联网的一个个“奇妙反应”,丰富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中国第一个获得认证的村级公众服务号“贵州黎平铜关村”建立了;立足本村社交的“铜关微信群”建成了;基于“微社区”系统建立的“铜关集市”上线了,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照片和拨打联系电话等方式来进行购买。

  侗乡人有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除了传唱侗族大歌,还可以把村民生产的优质茶叶、刺绣、银制品和油料销售出去,把家里小宝宝的照片发送给远方打工的父母。现在村里发通知也不用喇叭广播和贴告示了,直接用微信发送,一秒钟就能让村民们知道。

  铜关移动互联网古村落,还只是“互联网+乡村”的一个样本。相比五年前起步期的懵懂与孤独,今时今日无论是国家政策、市场环境还是科技进步,对乡村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

  类似这种全新的发展机会正在各行各业中涌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传媒”、“互联网+养老”、“互联网+政务”……

  互联网是工具,是如电力一般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效率提升器。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去找到行业的低效点,如同潮水一般没过企业营销、渠道、产品、运营各个环节的效率洼地,帮助企业实现增效转型升级。随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将爆发出更大的正向推动能量。

  企业家推荐

  “互联网+”是一种生态战略

  推荐人:黄渊普 亿欧网创始人

  “互联网+”和O2O在本质上十分接近,都是强调互联网(Online)与实体经济(Offline)融合互动并促进后者的转型升级;但“互联网+”被赋予了更广的意义。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目前,业界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互联网+”提出了独到的理解,腾讯理解“互联网+”的关键词是“连接”,阿里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百度则把产业融合作为“互联网+”的核心。

  互联网发展到当下,已经逐渐脱离工具属性成为水电煤气,与其他行业结合变成了底层设施。它会把一种新的能力或DNA注入各行各业,使行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

  与此同时,原有的规模化硬性生产+流通,无法满足新消费群体的新消费需求。摆在传统商家面前的选择不多,以互联网方式进行品牌传播、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生产成为必然。但“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替代,而是“+”(加)上。各行各业都有很深的产业基础和专业性,互联网在很多方面不可替代。

  未来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企业的形态会变,行业的边界也会被打破,开放、灵活将会成为商业变革的趋势。

  不必神化“互联网+”,但“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