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融资,idea
  • 发布时间:2015-09-14 11:54

  一次次融资、再融资,助推企业茁壮成长。

  随着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开放,初创型企业融资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机会。但是,对很多初创企业来说,最困难的往往并不是能否融到资,而是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融资策略。何时是企业融资的最佳节点?又该如何将融资成本降到最低?

  仅凭一个idea就能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

  《支点》:我们看到,有些公司还未创立,创业者仅凭“金点子”就能融到可观资金。如何看待此类投融资现象,是资本疯狂还是创业者疯狂?

  周奇凤:我不太赞成凭借所谓“点子”就可以融资的说法或逻辑。像2000年“互联网热”时,仅凭一个所谓的“idea(点子)”,就可以融得可观资金,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为投资人,我判断一个创业者能否成功,首先看其背景是否足以支撑其创业公司成功所需的基本条件,即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市场熟悉程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其次才是看其商业计划书,我们会重点关注他将要从事的业务选择、商业模式及切入点,并由此推导其未来3年的发展策略和模拟路径。

  卞永祖:要想获得投资,某种程度上创业者也必须要有点疯狂。为了引起投资人的兴趣,首先应该要准备完善的商业计划书,要让投资人一眼看出你的特别之处;其次要精心选择投资人,如果他投资了你的企业,会带给你更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方面的帮助;最后还要学会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支点》:也就是说,成功的融资策略,是融智,更是融资源。

  周奇凤:我们介入的90%的企业都说“我们啥都不缺,就缺钱”,但事实上他们所说都存在误区。对许多创业公司来说,缺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在我们接触过的公司中,企业对自身能做多大事的能力没有客观评判,对自己需要融资多少也不知道,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也没有做好筹划。

  作为投资机构,融资源不仅表现为我们能帮助企业融到资金,还在于对企业治理和运作规范化提出要求。因为没有规范运作,融资和融智都无从谈起。投资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提升驾驭运营能力和整合资本资源的能力。显然,融资源更有利于企业成长。

  卞永祖:对企业而言,需要融的,的确不单单是资金,还应是资源,包括管理经验、人脉资源、市场资源等。一个成功的融资策略,更应该是成功的融资源策略。

  对于初创公司,除了资金缺乏以外,企业往往存在很多其他短板。比如,缺乏管理人才、没有市场营销经验、缺少销售渠道等等。相对而言,这些资源的缺乏,甚至比资金缺乏更能限制公司的成长。

  因此,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不应该把估值作为唯一考虑因素,也要综合考虑投资人的其他资源,比如投资人的品德素养、能提供哪些增值服务等。

  融资有节点决策须谨慎

  《支点》:企业在不同状态、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并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天时”来选择融资类型。初创型企业该如何把握好融资节点?

  周奇凤:企业融资主要分为两类,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如果一家企业负债率低的话,应首选债权融资。因为从融资成本来核算,债权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而言成本更低。

  不过,我认为最佳的融资节点是企业有成型产品及部分固定意向明确的客户之时,尤其是接到许多订单而企业产能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时,企业估值最高。

  卞永祖: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确需要不同的融资策略。比如,在研发初期,企业在创始人内部融资比较好。等有了产品雏形,企业进入创业初期,最好能引入天使等风险投资。至于如何把握融资的节点,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者要制定清晰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确定好近、中、长期目标。只有这些目标确定了,才能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并根据这些规划选择融资的节点。

  第二、企业的经营情况。要清楚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清楚产品的销售状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客观环境,即时调整发展规划和融资计划。

  第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同的风险将决定不同的融资方式。经营者只有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计划,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经营。

  孟祖送:从我们创业的经验看,初创企业前期应采用债权融资,后期应采用股权融资。我自己的公司,前四年都是债权融资。我认为,对于一家高成长的初创型企业,前期采用债权融资策略,对企业成长较为有利。倘若在初创阶段就采用股权融资策略,此时企业市值不高,投资人只需少量资金就能轻易拿到公司大额股份,对企业反而不利。

  《支点》: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企业又该选择怎样的策略?

  周奇凤: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融资策略也不一样。企业要有适合自己的融资计划,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进行模拟测算。比如,可根据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计划推导出未来的收入预计,再根据企业生产成本、营销费用等数据模拟出现金支出,就可以推导出未来在什么时间点上缺多少钱,按照这个节点筹划融资进度。

  卞永祖: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等信息,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股权融资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小。企业若采用了债权融资方式,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抗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融资规模以未来6-8个月的需求量为宜

  《支点》: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可以在哪些方面降低融资成本?

  孟祖送:这个问题很重要。有些企业在创业初期盲目扩大,过度融资,导致盈利无法覆盖经营成本,最后企业倒闭。企业融资的临界点永远不要突破:即在保本的情况下,收益绝对要覆盖成本。这里说的收益一定是指现金流,而不是无形资产。许多企业倒闭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认识不清。

  周奇凤: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还是要看股权和债权的资本匹配,特别是使公司的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匹配,使债权和股权的资本结构达到加权平均资本最低,如果能这样做到的话,企业整体融资成本就是最低的。

  《支点》:那融资规模该如何分阶段把控?

  卞永祖:分段融资就是要按阶段融资,控制好融资的节奏。融资太多和太少都不好,尤其是对于处于发展期的高科技企业,融资规模大概以未来6-8个月的资金需求量为宜,这样可充分利用分段融资带来的好处。

  第一、分段融资可以减少创始人对企业失去控制的风险。对于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来说,企业的估值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快速升值。也就是说,随着估值的提升,相同的融资额需要出售的股权越来越少,从而减少对企业原来所有者股权的摊薄比例。

  第二、分段融资可以提高融资成功概率。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未来6-8个月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容易估算,对资金的使用比较明确。这个时间段,也便于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预期作出判断,投资人和企业经营者沟通更加顺畅,也更容易达成一致,有利于提高融资的效率和成功概率。

  第三、分段融资可以控制投资风险。市场环境有时候变化很快,所以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分段融资可以更好地控制投资进度,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周奇凤:对企业融资策略来说,分段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但前提是未来6-8个月的融资计划要可预期。什么样才叫可预期呢?有两个参考指标,一是企业不能出现缺钱而影响正常经营的状况;二是也不能出现大量资金闲置的状况。分段融资的长短,取决于企业能否在预期下一轮融资时创造出比目前更高的股权资本价值。

  举个例子,一家处于天使投资期的企业,未来6-8个月其原有的业务增速平平,而新的业务还未达到使股权资本价值增值的时候,分段融资可能不一定有利。

  《支点》:初创企业通常缺乏具备参考价值的财务数据,投资人该怎样预测企业的估值?

  周奇凤:对于初创型企业估值,投资双方的分歧在于,投资方对企业未来创造价值能力的预期和企业自身能力评判之间存在矛盾。企业对自身利润的预期目标很高,但投资方经过调查后发现这个目标可能不切实际。

  作为投资方,我们对企业的估值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估值,即注重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估,指的是企业持续创造的利润或者企业的现金流折算到现在值多少钱。二是间接估值,即与同类已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增长率指标、资本市场定价指标进行比较,按照相对指标进行估值。不过,不管是哪种方法,最终都必须基于企业的内在价值。

  《支点》记者 袁阳平 实习生 程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