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爱上谁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天使投资人,创业
  • 发布时间:2015-09-14 11:48

  编者按

  如果把天使投资人与创业团队之间的关系,比作一场恋爱的话,那么在创业团队看来,天使投资人应该是“高冷”美女的代表。很多情况下,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更猜不透她们的心思,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获得她们的垂青。

  有媒体报道,中国的天使投资人仅为数千人。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中,全国各地涌现的创业项目多达数十万个,且每天都有不少新增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很多创业者甚至都无缘与天使投资人见上一面。

  不过,在有幸与之“触过电”的创业团队看来,似乎不能把天使投资人定位为女性的角色。因为人们通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会降低,而天使投资人在审视项目的时候,表现冷静、干练,不会受情绪左右,心思缜密得更像是“理工男”。

  神秘的天使投资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想得到他们的青睐那么难?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创业团队?

  本文分享两位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故事,尽管他们的生活阅历、投资偏好、工作环境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积累多年的投资感悟,仍值得大多数早期创业团队深思。

  岳蓉:最重要的是能“活下来”

  有“女强人”之称的岳蓉,在创投领域有15年工作经验,现任武汉科华银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工创投”)副总经理。

  岳蓉的创投经历,始于2000年成立的华工创投。华工创投是华中地区第一家高校背景的创投机构,成立之初主要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投项目以科技型初创企业为主。

  更看重项目最终能否形成利润

  “早期创业项目,很多时候往往只有一个想法,或是一个实验室技术,有的还没有注册公司,或是没有完整的团队,甚至只是一个商业构想,这样的项目非常考验投资人的功力。”岳蓉说,在国外,早期项目的投资成功率往往只有5%左右。但在中国,成功率则要高一些,“因为国内大多数早期项目都不是原创,更多是模仿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

  即便是模仿国外成功案例,也并不意味着国内的早期项目就一定能成功,因为早期的商业构想或实验室技术都没有通过市场的检验。

  在没有财务指标可供衡量的情况下,该如何决定要不要投资哪一个创业项目?岳蓉的经验是,寻找市场征兆,即通过对商业构想或实验室技术的分析,研判该产品或服务能否在市场中销售并形成利润。

  岳蓉特别强调“利润”这两个字的重要性。“我们对项目的研判主要基于三个考虑,一是能否形成产品或服务;二是能不能卖得出去;三是卖出去后,收入是否大于成本。也就是说,我更看重项目最终能否形成利润。”

  控制风险点,分次逐步投资

  正因如此,对早期项目的投资都很小心谨慎。为了分散风险,一般会分次逐步投入。岳蓉还记得她曾投过的一个人造血浆的高新技术项目,根据该项目不同风险段的不同表现,前后分五次投入2100万元。为什么要分五次投资?“因为如果在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则可立马停止投资,以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最初接触创业团队时,该项目仅拿到了新药临床前研究许可,也就是说,其新药能不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未可知。

  岳蓉查询资料发现,当时人造血浆的某些技术国内还没有突破,国际上仅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有生产。从国外表现来看,该药应该很有市场前景。

  在公司投资委员会一致决定同意投资后,岳蓉认为,该项目的第一个风险点在于中试阶段。于是,先投第一轮30万元,用于该技术中试。很快中试取得成功,并顺利拿到临床试验批件。

  此时,便到了第二个风险点,临床试验。此轮投资1000万元,用于临床试验和购买生产设备,又取得了成功。之后继续投入,帮助药品通过各种认证及试验、拿到生产批文等。

  回顾整个投资过程,前后共分五轮投入。“主要是把风险分散,一步一步往前推进。”岳蓉说,目前,该项目运营良好。

  就算拿到投资,那也只是开始

  作为武汉本土一家创投机构,岳蓉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寻求投资的早期创业团队。“很多创业团队会问我,要怎样才能获得天使投资?”岳蓉说,综合她15年的创投经验,给创业团队分享三个心得。

  第一,自己要能“活下来”。任何一个创业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能生存下来,不能总想着“烧”投资人的钱。就算没有拿到天使投资,团队自己也应该能够活下来。

  第二,项目要有特色。不要盲目跟风,别人在做的事,你再去做没多大意思。即便是同样的创意,也要努力做出差异化。

  第三,就算拿到天使投资,那也只是开始,而不是成功,应该说离成功还有很远。要想着怎样让企业盈利,而且是持续盈利,这才是创业者应有的心态。

  “虽然我是创投机构,但我希望给创业团队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投资理念。”岳蓉认为,创投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为企业带来资本的“天使”,更应是引领企业成长发展的“导师”。比如在建立完整的运营团队、市场推广、资质申报以及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早期团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创投机构需要利用其经验和人脉资源,为他们提供深度专业服务,帮扶公司走得更远。

  马耀光:不喜“概念”偏好技术

  跟岳蓉将主要精力植根于本土创业项目不同的是,天使投资人马耀光一半时间在美国,一半时间在中国,常年在硅谷、芝加哥、北京、深圳、武汉等地“飞来飞去”。马耀光有美国留学背景,现任美盛投资中国区总裁、中美蓝天使创投会主席,2008年进入VC,2012年开始从事天使投资。

  在美国,天使投资人被称作“3F”,即Family(家人)、Friends(朋友)和Fool(傻瓜)。在马耀光看来,一个职业的天使投资人是一个“专业型的傻瓜”,也就是在把钱投给初创企业时很清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超高风险带来的也可能是超高回报。

  美国玩技术,中国好营销

  经常往返中美两国,使得马耀光对中美两国的创业团队有更多的认识。

  “在美国,特别是硅谷的创业团队,以技术型居多。他们更强调原创技术,比如传感器、芯片研发等,大多都处于科技最前沿。”马耀光说,中国的创业团队更偏好市场营销,如滴滴打车、电商等,更注重营销模式的创新。从心态上看,美国的创业者更有耐心,能沉下心来做研发,而中国的创业者普遍较急躁,很少有团队能用五年或十年时间研发一项技术,他们多半会模仿国外已经成功的案例,然后在市场推广上发力,期盼迅速圈钱圈地。

  中美两种不同的创业心态,也产业了不同的创业生态。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的O2O热潮。在马耀光看来,O2O更多的是在营销层面上的创新,本质上还是在“做生意”,赚中间差,而不是在“做企业”,因为没有基础研发。“没有基础研发,就很难形成技术壁垒。没有技术壁垒,对手很容易模仿,所谓的创新,其实很难在业内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综合来看,我更偏好技术型的创业团队。”

  马耀光透露,当前他更关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创业项目,比如物联网、传感器、科技农业等领域,“传统行业若注入互联网和科技的元素,相信未来会大有市场。”

  被创业团队的奋斗精神所打动

  从事天使投资3年多来,马耀光投资了20多个项目,“项目虽然不多,但有几个已经做到A轮融资,成绩还算可以。”

  在马耀光所投的项目中,有一个让他印象深刻。一个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图像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将女性的脸型分为9种风格,每种风格搭配不同的发型和服装,而这些发型、服装,都是通过电脑根据不同风格的脸型计算出来的最佳搭配方案。

  “我投这个项目,不仅是因为项目本身很有趣,市场前景看好。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被创业团队的奋斗精神所打动。”马耀光说,创业团队在找到他之前,已经在图像识别技术领域研究了10年,可见他们是真的在创业,并不是一时冲动冒出来的想法。

  通过进一步接触,马耀光发现创业团队有一种一定要把事件办成的“死磕”精神。10年研发期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们仍然在坚持,“我认为他们不仅是为了金钱而创业,更是为一种信念在拼搏。”

  马耀光说,相比O2O等概念型或需要大量资金推动型的项目,他更看好技术型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因为技术会产生市场壁垒,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

  诚实第一,勤奋第二

  事实上,拼搏精神,只是马耀光认为创业团队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他认为,好的创业团队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品质:诚实、勤奋、聪明。

  “之所以把诚实摆在第一位,是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不管有没有创业,品德都非常重要。”马耀光说,“天使投资人把钱投给创业者后,没法实时监管这笔资金。所以创业者的诚实,是决定我向他投资的重要因素。”

  尽管诚实、勤奋、聪明很重要,但并不是说拥有这三种品质的创业团队,就一定能成功。对此,马耀光的建议是,初创团队要认真对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并把它们当作一个个“试错”的学习过程。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团队管理,或是财务监管,初创团队都不可能做得很完善,都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马耀光认为,创业者应理性面对这些困难,把它们当作“试错”的过程,每“试错”一次,就尽力去修正,这也就意味着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支点》记者 何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