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精准扶贫的湖北样本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黄冈,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5-09-14 12:01

  “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现在养殖了100多头山羊,家里人均年收入达到了8000元。”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省罗田县贫困户田龙谈起收入,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政府制定‘雨露计划’以来,不仅学到一技之长,还让全家走上了致富路。”

  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贫困、落后的标签一直与黄冈相伴,那里扶贫任务重,责任大。根据调查摸底,截至2014年底,黄冈市有892个贫困村,占湖北全省贫困村18.5%,居第一位;贫困人口102.8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17.71%,居第二位;贫困发生率17.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55个百分点。

  然而,革命老区人并未向贫困低头。按照黄冈市委、市政府设想,全市10个县市区百余万贫困人口,力争2018年前全部脱贫摘帽。

  在经济新常态下,革命老区是如何在大山里扶贫的?黄冈脱贫的底气从何而来?老区人如何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

  让黑山羊走出大山

  7月底,穿过山间泥泞小道一路前行,路两旁绿油油的禾苗迎风起舞,罗田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种羊基地迎来了一位老客人,他是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

  合作社创始人刘锦秀,数着不远处的黑山羊对刘雪荣说,根据市场需求,合作社将逐步提高养殖规模和收购数量,让附近村民年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

  自2007年起,刘锦秀联合5个养羊大户,注册成立合作社。短短几年,合作社被授予“全省五强专业合作社”和“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基地”等称号,注册的“薄金寨”、“三里美”等商标,获得湖北省首家肉羊绿色食品认证。

  刘锦秀介绍,黑山羊是大别山的特色品种,家乡人以养殖黑山羊为生。这既是一个财富富矿,也能和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对接起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这里的黑山羊吃的中草药,喝的山泉水,在天然氧吧中自由恋爱长大,它是大别山的一颗黑珍珠。”刘锦秀笑着形容。黑山羊以黑毛为特色,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食补、药用等价值,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的老百姓,主要通过养羊增收。

  目前,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已吸纳本县养殖社员1100多户,社员每年出栏肉羊达11万-12万只,示范带动了全县黑山羊产业发展,仅2014年罗田县出栏肉羊23万只,跨入湖北省养羊大县第一方阵。

  为让黑山羊走出大山,罗田县积极寻求与淘宝、汉购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新型农业电商发展之路。罗田锦秀黑山羊品牌因其绿色天然而声名远扬,目前已有10多家电商大鳄前来洽谈购销事宜。

  黄冈市商务局局长方荣认为,优质农产品要进入老百姓的餐桌,不仅要靠传统线下营销,而且要有互联网思维,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寻找一条适合罗田特色的农业电商之路。

  贫困户跟着能人富

  一个人富裕不是脱贫,一群人富裕才是脱贫。如何调动全县百姓奔上小康路呢?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区,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可以将黑山羊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且有巨大的覆盖面和带动力。充分调研之后,罗田县大力实施“33111”工程。

  所谓“33111”工程,就是计划从2015年7月开始,利用3年时间,向适合养羊的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力争实现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过1万元,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扶持政策让老百姓的养殖信心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养殖黑山羊的贫困户超过250余家。

  农户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如何帮养殖户与合作社有效衔接呢?罗田县大力推广“1235”标准化养羊,即一个农户建设一栋标准化羊舍,饲养20只能繁母羊,种植3亩优质牧草,年出栏商品羊50只。

  “从栏圈建设、种羊引进、种草、品改、疫病防控等方面对社员免费指导,合作社为社员养羊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刘锦秀称。

  罗田县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消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对于高山贫困户,免费提供种羊,年底回购、扣除成本;对于购买种羊的农户,提供技术、统一生产标准,年底回购;对于有山林资源,并且建起了羊舍,想进行规模化养殖的农户,免费提供种羊和技术,年底回收;对于想养羊而资金不足的农户,争取提供信用社担保贷款。

  当致富愿望感染更多人时,就会让一个产业迸发出巨大活力。在利益纽带的带动下,全县农民养羊积极性大增,吸引很多农民工回乡养羊。

  为做大养羊产业,政府还设立了财政专项资金,并建立“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让资金到达农户手里。目前,该县已受理雨露计划信息化申报2716人次,通过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库和学籍管理系统自动对比,经严格审批程序,最终确定补助对象1908人,所需补助资金286.2万元已全部打卡直补到户。

  精准扶贫思路渐开,黄冈探索出了一套“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养殖问题解决之后,刘锦秀又开始谋划如何深度开发黑山羊产业链。她说,通过现行开发,一只黑山羊可增收1000元。如果对羊毛、羊胎盘进行开发,一只黑山羊可增收2000元以上。

  按照政府规划,到2020年,罗田县年出栏肉羊可达60万只,肉羊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按照规划,再用三年时间,黄冈市10个县市区百余万贫困人口将摘掉“贫困帽”。

  黄冈的底气从何而来?

  摸清穷根,方能对症下药。黄冈创新走出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好路子。

  目前,通过对黄冈市892个贫困村、102.8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市建立了规范精准的扶贫信息系统。

  挪穷窝,脱穷境。近年来,黄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小额贴息、产业扶贫、互助金试点等政策项目,注重精准识别,保证滴灌到位。该市148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中,有66个村的平均投入扶贫资金不低于120万元,整合资金不低于200万元,共发展种植业1.27万亩,新修公路172.17公里,农田水利改造198万亩;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65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贴息资金1149.15万元,撬动银行资金3.8亿元,带动4万余贫困农民脱贫。

  黄冈市还坚持把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重点村有机结合,累计对1659户、6456人进行扶贫搬迁,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结对方式、扶持方法决定扶贫路径。在罗田县,刘雪荣多次就该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进村入户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

  黄冈市上下逐步形成共识,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整体脱贫方案,启动了“1+4+N”行动计划:“1”,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一个管总的文件——《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4”,即出台四个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低保兜底脱贫、移民搬迁安置、医疗救助扶持等“四个一批”的实施意见;“N”,即制定关于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考核办法、退出机制、激励机制、金融扶贫、资金整合等若干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体制机制。

  刘雪荣认为,这是实行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办法,要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参与度,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大合唱”

  黄冈扶贫不仅要让黑山羊走出大山,还要将产业引入革命老区。

  到2014年底,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从775家增长到1297家,3天落户一家企业,5天就有一家企业投产。

  国家政策红利向革命老区涌来。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黄冈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刘雪荣说,按照《规划》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定位,黄冈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强工兴城、强农兴文”战略,抓紧谋划、对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加快黄冈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老区振兴,交通先行。

  “黄冈过去为什么比较落后?一边是大别山区,一边是长江天堑,交通不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刘雪荣说。

  要想富,先修路。湖北省专门编制《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以交通为突破口带动片区发展。

  短短几年,黄冈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411公里,武汉到黄冈城际铁路开通,两地只需28分钟。六条铁路、七座长江大桥、八条高速公路,黄冈一跃成为省内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市。

  黄冈自主投资修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这条大别山腹地公路贯穿黄冈7县市,已成为老区人民的致富路。随着道路条件改善,黄冈顺势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已连续7年呈两位数增长。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黄冈对所辖11个县市区进行了清晰定位。依靠港口带动,该市提出构筑以长江岸线、大广北高速、江北公路为轴线,包括团风、黄州、浠水13个乡镇街办在内的临港经济区;红安县争当跨越发展代表;麻城市建设大别山地区经济中心;罗田县构建绿色发展先行区;英山县建设特色产业主阵地;蕲春县建成统筹发展率先区;武穴市当好县域经济排头兵;黄梅县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龙感湖农场创建循环经济样板田。

  考核发展业绩,不再是“一个标准”。黄冈对限制开发区、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而是构建差异化评价体系,分层分类考核干部。

  黄冈市扶贫办主任方荣说,各种资源要素流向贫困地区重新配置,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革命老区形成了精准扶贫的“大合唱”、“交响乐”。

  《支点》记者 严洋 通讯员 黄正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