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天地妙理 极物象变化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葛昌永,画画
  • 发布时间:2015-09-14 12:56

  ——记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葛昌永

  “容百川以资其雄大矣,会风雷以赴海洋。”早就听闻书法名家葛昌永的《大江赋》书作非同凡响,待朋友送来昌永先生书法作品集,甫一打开,磅礴气势跃然纸上,比想象中还多几分震撼。

  文人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高远、独立、求真之精神不可或缺。用当今流行语言之,前者曰跨界,后者曰酷。昌永先生正是这样的真文人。

  昌永君自幼痴迷写写画画,读高中时渐有独特体会,开始研习经典碑帖,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忘潜心临习二王、米芾,系统临摹魏碑,“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离”,融会贯通,碑帖皆进。

  2012年春,昌永君抚古思今,纳自然景观,融人文历史,一气呵成《大江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同年7月,作品在《湖北日报》首发,好评如潮。昌永君又以不同的书体书写了5件《大江赋》巨制,包括《楷书长卷》(15米×0.6米)、《行书巨幅》(12米×2.4米)、《榜书巨幅》(37米×2米)、《小草书长卷》(15米×0.65米)。这还没完,他怀揣谦逊,邀请40多位名家同书《大江赋》,连同自己的书作一道,举办书展。

  “春风化雪,容微纳潢,横空出世,云集巴塘。闯十万云山,开百千峡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从《大江赋》中,“读出了沧桑沉雄、气势磅礴的长江精神,感受到这件作品的巨大感染力”,欣然书写了这两句诗。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点评道,昌永的书法“显然得益于对文学的精修,其坦荡,其浩然,其意志,其情怀,均有迥拔之势态”。透过这贴切的评价,让人禁不住感慨,与其说是跨界,不如说是文人精神的回归。

  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朱以撒所言,书法家的本质应该是文人,有文心、文才、文采、文思,然后才是善于铁画银钩的书法家。朱以撒从昌永书法中看出了两种情性,一种偏于豪放,一种倾向于清秀,“豪放之作带有用笔苍茫荒率之状,行笔不拘,笔锋破散仍不停歇,以至焦渴残破”,“而清秀一路则会更讲求用笔的细腻,徐缓行笔,重于细节之把握,激情转为温情,款款道来。”

  这似乎亦是文人品质使然,在平和从容的处世态度之下,藏着一颗激情燃烧、追求真理的心。昌永君在《笔赋》中叹道:“穷天地之妙理,极物象之变化。”相信未来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回归本源,正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矣,不尽长江慨而慷”。

  晓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