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左 安全在右——央行发布第三方支付新规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支付宝,剁手党,朋友圈
  • 发布时间:2015-10-10 17:22

  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通道”与“资金池”之间地位的转变,以及对于账户安全的考量,或许正是此次央行出手的重要原因。

  7月的最后一天,央行发布了一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此稿一出,立刻在媒体的解读下成为“央行对网购限额5000元”,这还了得,多少剁手党义愤填膺,纷纷在朋友圈发文讨檄,这是历史的倒退,这是对创新的扼杀。随后又有媒体重新对此解读,称人们“误读”了。由此对于央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新规的关注热度再次达到高潮。

  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如同势如破竹的时候,央行勒紧了手里的缰绳,这背后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方支付的“逆袭”

  对第三方支付一般人并不熟悉,但是一说到“支付宝”就耳熟能详了。2004年马云的支付宝成立,依托淘宝平台,支付宝帮助卖家和买家解决了信任的问题。买家把钱打到支付宝账户平台,然后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卖家收到钱。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支付宝逐渐免除了银行转账的手续费,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

  但是到2013年,随着余额宝的出现,人们突然发现,支付宝已经从单纯的支付渠道变成了“资金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钱转到余额宝人们还能获得高于银行存款数十倍的收益。喜欢网购的人对支付宝、余额宝越来越依赖,由于投资理财功能的出现,银行的压力暴增。

  自从有了余额宝,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张女士把银行卡里的钱都转到了余额宝,方便网购的同时,还能有点小收益,而且“宝宝们”的APP用户体验非常好,这让人们没有拒绝的理由。当需要用钱的时候,张女士会从余额宝转到自己的银行卡,再取出。一般来说,钱在银行的时间不过超过半天,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银行成为了“通道”。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通道”与“资金池”之间地位的转变,以及对于账户安全的考量,或许正是此次央行出手的重要原因。

  支付平台和银行的关系很微妙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第三方支付一旦做大,必将和银行的网上银行、网上支付和网上商城形成竞争之势,甚至有可能会取得银行牌照、变身做零售银行的可能,因此它的靠山银行绝对不会养虎为患。反过来说,第三方支付也为银行推出网上电子支付业务扮演了排头兵冲锋陷阵的角色,使银行网上电子支付业务的推出更容易一些,因此银行业不想做得太绝,把其扼杀在摇篮里,这有点卸磨杀驴之嫌。

  但是到底该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业务冲突呢?马上翻脸肯定要有所顾忌,撕破脸谁都不好看。某银行行长就曾直言不讳地给第三方支付企业指路:“如果是C2C的形式,第三方支付就很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卖家众多、也比较零散,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银行的精力有限;但如果是B2C,一些大商户不见得比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直接介入就可以了。”言下之意,第三方支付还是到C2C去发展吧。

  央行勒住第三方支付的缰绳还有另一方面考虑,那就是用户的资金安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中,沉淀下来的在途资金往往放在第三方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中,一般资金会滞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资金有可能发生风险,一个是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的信用风险指数加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网上交易双方提供担保,那么谁来为第三方提供担保呢?而且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背后往往有外资、内资或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等资金较为雄厚的投资者支撑,但是在当前为占领地盘微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的时期,投资者的支持与否甚至能决定第三方支付能否生存下去,但当前大环境的投资趋冷将使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也就是说,银行账户是银行信用,支付账户是企业信用。

  此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洗钱、资金被盗和欺诈的风险加大。据统计,2014年至今,央行全系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部门受理的网络支付类投诉占互联网金融类投资的95.06%。另有分析认为,钱存在银行如果发生风险可以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但是第三方支付的钱可不受保障,不过从支付宝APP可以发现,支付宝已经为客户购买了支付宝账户安全险,最高可赔100万元。应该说,未来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将面临行业高度集中与差异化优势并存格局,并迎来盈利模式的变革突破,同时也鸣响了国内支付行业淘汰赛开始的枪声。

  影响和未来

  其实,早在7月份10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可以看到,互联网支付已经被定义为“小额、快捷、便民”,似乎就明确了第三方支付的边界——得建立自己的资金池,支付就是支付,不能像银行一样野蛮地拓展自己的业务。这样一来,对很多小的P2P平台来说也面临压力,因为托管账户必须找银行,使得理财成本增加。因为在原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模式下,P2P公司资金的转入、支取都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完成,不涉及到银行网管的清算,费用较低。新规中,年20万的限额导致超出20万部分,每次支付必须经过银行网管,因此增加了P2P的通道成本。

  针对第三方支付新规,从国际上来看,作为金融更加自由化、市场化的美国,第三方支付一直被政府严格监管,其不得提供类存款金融机构服务,不能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营资金账户和用户的资金账户必须严格分离,交易信息必须透明可查,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占用用户的资金。“由此来看的话,支付新规的监管操作是在逐步融入国际监管潮流,加快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而并非网络流言中揣测,刻意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难。”业内人士表示。

  不论如何,创新在左,安全在右,创新和安全两者都不可或缺。谣言止于智者,相信这场舆论战会逐渐平息,希望大浪淘沙过后中国的支付产业将在创新和安全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扎实。

  文_本刊记者 李明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