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起寄过的明信片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明信片,朋友圈,元旦
  • 发布时间:2015-10-11 10:14

  明信片如此之火,对于收藏者来说,应该着重与哪类板块呢?对于艺术品收藏者来说,早中期明信片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投资板块。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用明信片表露情感、送去节日祝福的日子吗?那些美妙的感觉,如今想来,是否还能体会一二呢?现在如果给你一张明信片,你是否会有些许莫名的感慨呢?

  是不是提笔写时,才发现很熟悉的朋友,却不知道对方准确的地址;或者因为电脑用久了,许多字竟然想不起,更别说写得漂亮呢?又或是当你写好以后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快递寄出去,然后突然间想到从前寄明信片都是投进邮箱的呢?确实,曾经熟悉的行为和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已被遗忘。

  近日,一个意外的微信签名,让郑家请所销售的具有温州情怀的明信片大火了一把。可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最朴实的乡情、最传统的明信片,却会引发这么多人的怀旧情结。

  60套被抢购一空

  “小时候冬天随父母逛五马街,逛累了,最开心的就是向馄饨郎买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不但解馋,全身也吃得暖和和的。于是,当看到老刘明信片中的”五马街“时,记忆中的画面马上涌现在眼前”。离开老家温州已有十年之久的杨阳有些激动地说。

  元旦回到老家,买了60套叫做《温州踪迹》的明信片,对于杨阳来说,也可谓是一种收获,让他放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在微信朋友圈的晒图签名,被广大微友不断转发,远远超过了元旦的祝福,微友纷纷留言表示“自己在明信片中找到了的童年记忆”。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所购买到的60套《温州踪迹》瞬间被朋友们抢购一空。曾在温州工作过五年的梁女士在第一时间便订购了2套,她说,“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温州,但看到温州这些房屋、桥梁、街道,依然觉得很唯美很亲近,买一套自己珍藏,另外一套寄给亲友。”

  “我平常就爱收集温州老风景的画册,这种手绘风景的明信片以前没见过,这次一定要买一套来收藏。”离开老家温州远在异乡的凌玲讲道。

  老明信片收藏升温

  确实,曾经没有电脑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借助明信片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如今,在互联网高科技时代,偶然凸现的儿时记忆,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财富,一种美好。

  于是,明信片的收藏热情逐渐升温,也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老明信片因传世日久、存量稀少,价值也会更高。

  如在2006年嘉德春拍上,一枚1903年龙州寄往意大利的清一次邮资明信片,估价800元,成交价竟达到了6820元;同年在上海拍卖行举行的春季邮品拍卖上,一枚清二次邮资明信片背手绘彩图实寄片一件,成交价也达到了1800元。

  而在2009年4月河南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专场拍卖会上,老明信片的表现更令人赞叹,一枚1907年重庆寄往德国的大清邮政三次邮资明信片,该片加贴蟠龙邮票1分、2分各一枚,销“四川重庆丁未九月三十日”干支戳,旁盖重庆11月5日小圆戳,该片以2万元起拍后,经过五次加价,最终以2.5万元高价成交。

  值得收藏的明信片

  明信片如此之火,对于收藏者来说,应该着重与哪类板块呢?

  对于艺术品收藏者来说,早中期明信片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投资板块。

  首先可以从明信片的纸质、格式、标价、图文及印刷质量等几个方面来综合鉴别其年代及收藏价值。明信片的年代越老,其纸质就越粗糙,其文字一般是繁体,早期明信片因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纸质变得发黄。早期明信片的图案基本都以黑白为主,很少有彩印的。

  一般从明信片的定价货币单位上大致也可得出它的出版年代,如清代或民国时期发行的《故宫》、《沈阳故宫》或《泰山》、《庐山》等明信片。你若碰巧发现有些早期明信片的图案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行的新邮票图案相似,并把它制成极限片后,那其价格就可达到数百至上千元,老明信片里还真是有金可淘。

  除了以上老明信片外,免资明信片也值得一藏。免资明信片是邮政部门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发行的一种未印邮资的邮品。有人认为它不是正宗邮品,不应该收集。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免资明信片发行量少,使用时间短,有些免资明信片在今天已十分珍贵,如1929年发行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全套36枚,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拍卖时,成交价已高达4.2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错体片不值得集藏。其实,从邮政窗口正常售出的错体片、变体片十分稀少,故市价也很高。

  最著名的错体片有《中银大厦》和《贵州风光》,《中银大厦》错片曾在1997年4月的邮市高潮中被炒到3000多元,现价格尽管大幅回落,但仍达到1200余元。此外,还有各种错色、漏色变体片及十分罕见的倒印片也值得人们关注。

  文_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