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追随“夕阳红”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老龄化,美国,中国人寿
  • 发布时间:2015-10-10 17:26

  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在起步阶段应抱团取暖,打好组合拳,实现三个互联互通。

  走进北京的一些老小区,感触最深的就是三三两两的白发老人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不由地感慨,人口老龄化真的来了。由此养老产业也成为近几年国内投资的热点,在扎堆进入养老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中,险企的养老社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共有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199亿元。

  险企加速布局健康养老产业

  “健康养老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直言。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超过美国的总人口,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未来十年人口老龄化将拉动我国健康养老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险企纷纷追随“夕阳红”,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合众人寿等一大批险企相继布局养老社区。近日,中国太平集团旗下太平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首次对外披露其养老社区战略,根据规划,未来3-5年左右太平将打造6-10个养老社区,投资总额约200亿元至300亿元。

  而泰康北京的燕园,包括合众人寿武汉的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据介绍,泰康人寿在业内最早提出建设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其北京旗舰社区燕园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000户、约4500位老人入住。该社区的服务由生活服务、医养康复、活力文化三大体系构成,包括日常生活服务、餐饮服务、健康管理、专业护理、医疗问诊、康体娱乐、活力课程和社工服务,以满足入住者的综合需求。

  打好养老组合拳

  人口老龄化催生了庞大的健康养老市场需求,带动了“银发产业链”的发展,这个产业链包括养老地产、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养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老陪护、家政、健康管理等环节。

  具体来说,保险公司是如何启动养老产业链的呢?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表示,保险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可以依托自身的保险业务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比如目前国外一些著名的保险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医院、康复中心,为客户提供免费或低价质优的服务。和墨西哥等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兴办专为穷人服务的养老院相比,我国公办养老院很多都地处城市核心地段,地理位置优越,配套设施齐全,不少还实现了医养一体化的无缝衔接,导致很多中高端客户优先选择公办养老院。

  社会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在起步阶段应抱团取暖,打好组合拳,实现三个互联互通。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刘校君认为,第一,投资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银行、券商、险企各自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及其他投资平台间的互动,充分利用投资新政带来的“政策利好”,打破直接入住型养老产品与养老产品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信托产品之间的壁垒,实现金融产品间的有条件转换及各行业间的组合联动。第二,养老保险产品的互联互通。即保险产品的全新模式--“保单+实物”。客户只要购买保险,就可以保证养老社区的入住,而不用考虑未来租金的上涨,实现用现在的钱锁定未来可以享受到的养老服务的目的。第三,养老社区的互联互通。如果参与养老服务项目的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能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全国性的养老社区服务网络,就可以实现所有民办养老社区间的互联互通,满足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让老人仅需购买一家养老投资机构的产品,就能够享受到在不同养老社区之间的“候鸟式养老”。

  老人护理难题待解

  在打造养老产业链的同时老人的护理难题亟待解决。目前,养老服务产业最为缺乏的是各类专业护理服务人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依赖家庭成员来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并不现实,所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很有必要。

  据推算,到2020年,我国直接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1000万个,目前,专业养老机构人才难求的现象已现端倪,如不抓紧培养储备人才,养老产业将面临十分严重的“用工荒”。由于中国养老教育的严重缺位,目前,很多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是从家政服务跳槽过来的,由于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等因素,即使经过短期培训,胜任素质也很难令人满意。同时,养老护理服务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双低,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目前,不少高校已将各类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培养计划,但还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教育培训,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教育培训体系。

  从保险角度来考虑,作为对被保险人因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长期护理机构或在家接收他人护理时支付费用给予补偿的险种,长期护理保险在发达国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取自愿保险的方式,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采用强制保险的方式,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日本、德国为代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荆涛指出,借鉴美国、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建立适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采取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的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开办起来;第二步是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补充保险的模式;第三步是实行政府强制的全民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文_本刊记者 李明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