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众筹的“梦想”与“现实”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房产众筹,京东,美国
  • 发布时间:2015-10-11 09:53

  虽然对于“众筹”,大家都不再如当初那么陌生,但离普及还是有着很长远的距离。同时,众筹与集资只有一线之隔,在中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一不小心就会容易踩到红线。

  你是否想过,未来不仅可以通过众筹就可以在定制平台上找到你所感兴趣的项目,而且还可以根据你的意愿发起众筹,建造出你所想要的房子呢?

  乍看,是不是感觉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但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说不定哪天真的会实现哦!

  前仆后继玩众筹

  “房产众筹”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最早于2013年在美国诞生,Realty Mogul率先将众筹模式植入房地产领域。之后,传入中国,并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的目光,京东、搜房绿地、保利等争先玩了起来。但是,貌似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以京东为例,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地产众筹项目吸引了18万人用户参与。但是最终,用户转化率不低,最终购买率却极低,仅9人而已。

  一位参与绿地众筹的营销高层人士讲道:“房产众筹目前主要是一种营销方式,它只有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才能形成爆发性的聚合力。”

  而关于“房产众筹”,除了众筹买房之外,“众筹开发”也开始现身市场。在高房价时代,众筹开发可免除很多成本环节。首先,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拿到比市场上更实惠的房价和个性化的购房需求;对于开发商而言,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消费客群。

  于是,在这个美好愿景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尝试利用社会大众的资金开发地产项目。据悉,近期,碧桂园将公布上海一地块的众筹开发计划。与此同时,绿城也表示,将于近期推出绿城版的众筹计划。

  不久前,平安集团也斥资1亿元成立股权众筹平台“前海众筹”,业务重点定位为创新股权众筹、房地产众筹等。

  实施起来没那么简单

  随着众筹开发概念被热炒,一直自称“定制”模式先行者,并以“低调”姿态处世的河北房企众美集团,也没能禁住“诱惑”,加入了这个“浪潮”。

  不过,尽管如此热火朝天,众筹开发依然避免不了各种瓶颈,远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甚至可能会触碰政策红线,比如商品房预售制度。

  因为房企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需采取迂回战术。虽可规避非法集资,但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生态体系,众筹开发违反了商品房预售制度,有违规提前卖房的嫌疑。

  比如,当某一房企通过众筹拿到了地,那项目后续的资金将如何解决?借助外部杠杆还是继续让众筹者自己掏钱呢?很显然,众筹开发会把风险转嫁给众筹参与者。如果有房企介入众筹开发,则很容易形成一种变相融资。

  即便不是变相融资,房企如何保证众筹参与者的房源购买优先权与投资机制的公平呢?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当你站在房企的角度看时,就可以发现众筹开发项目初期更多是一种文字描述,并没有实体样板间来说服众筹参与者,这就很容易带来观望情绪。而且,如果房企在引入第三方机构时,如果没有回购协议或担保机制,这些机构也无法让众筹者放心,从而沦为“伪众筹”。

  或许只是“镜花水月”

  日前,有“地产思想家”之称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在公开场合表示,房地产众筹通过嫁接互联网,使房地产能大大降低与政府、体制等摩擦和打交道的成本,实现房价低廉,此举可以使得房价至少下降1/3。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在议论的同时,不免存在着疑虑,“真的是这样吗?”

  据分析称,目前参与地产众筹项目者大多是奔着高收益而去,收益高、门槛低、周期短,让房产众筹项目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许多地产众筹网站,其盈利模式大都局限于低价买房开发商房源,然后高价拍卖,获取差价以实现众筹项目盈利。

  房地产众筹项目成了披上众筹外衣的倒房项目。而一旦房子拍不出高价甚至流拍,众筹项目的收益就成了“镜花水月”。

  此外,虽然对于“众筹”,大家都不再如当初那么陌生,但离普及还是有着很长远的距离。同时,众筹与集资只有一线之隔,在中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一不小心就会容易踩到红线。

  所以,即便目前“10元众筹买房”、“千元众筹投资”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仅只是地产商或者众筹网站吸引眼球的新噱头而已。

  当然,“梦”是可以做的,但是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

  文_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