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免疫失败,哪些因素常被忽略?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面临的疫病风险不断增加。“老病未消灭,新病又不断出现,多发混合感染,重大疫情发生的风险不断上升”。有些疫情出现了“病毒搭台,细菌唱戏”的发病特征,猪场疫病趋于复杂化。规范化的养猪场一般通过提高人员待遇和责任心;加强生物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以及疫苗免疫、药物保健等途径预防猪场疫情的发生。其中,疫苗免疫是猪场预防传染病的最后防线,并常被寄予厚望,可是在疫苗免疫后,传染病还是时有发生,即“疫苗免疫失败”。免疫失败对猪场来说代价是惨痛的。

  猪体自身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1、罪魁祸首是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因素,这类疾病如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猪伪狂犬病)、PCV2(猪圆环病毒2型)相关疾病、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霉菌毒素等;这些病毒、细菌主要攻击猪的免疫系统(如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V伪狂犬病毒、PCV2在肺血管、肺泡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内复制,损伤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分化能力),造成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疫苗免疫后不能有效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使产生抗体,抗体滴度低,持续期短,不能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猪群,尤其是种猪群面临的PRV、PRRSV、PCV2等病毒持续感染和循环感染,导致种猪群免疫抑制问题更为突出。

  2、母源抗体的影响

  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母源抗体不同程度的干扰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并抑制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例如:母猪在配种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和产仔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仔猪首免猪瘟疫苗时间不能相同,否则母源抗体将干扰猪瘟疫苗免疫应答。因此在猪瘟疫苗使用前,应该进行必要的监测,以避免这种干扰。同样母猪免疫不同毒株的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其体液抗体移行到初乳的母源抗体滴度差异也较大,中和抗体持续期不同;如高致病蓝耳病弱毒活疫苗(HuN4-F112株)免疫配种前接种母猪,分娩后母源中和抗体持续期至少3周,三周内免疫弱毒疫苗会被母源抗体干扰,而影响免疫效果;另外伪狂犬、口蹄疫等不同毒株制备的商品化疫苗首次免疫效果同样受母源抗体影响;而母源中和抗体的滴度和持续期受疫苗毒株的免疫原性、佐剂、抗原含量、免疫时间、免疫途径、免疫剂量等等多因素影响;所以,疫苗免疫效果与免疫对象的免疫背景有关,尤其母源抗体的干扰。

  3、疾病导致猪体亚健康状态

  疫苗免疫时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已经处于潜伏期感染的猪,免疫后即发病或短期内发病,从而造成免疫失败。有报道显示,PCV2感染潜伏期约3周以上表现典型临床症状;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成年猪一般潜伏期为5至8天或者更长,康复猪向环境排毒期长达1月个以上甚至更长。所以,猪体处于病毒潜伏感染状态,免疫失败现象会增加。

  4、营养代谢对猪免疫的影响

  免疫反应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会严重影响免疫细胞和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数量,造成免疫反应滞后或失败。

  (1)在免疫反应中,小肽、氨基酸可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饲料中缺乏精氨酸会使淋巴器官的重量降低,造成免疫损伤。

  (2)研究中发现,饲喂低剂量的亚油酸的猪可产生更快、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反应。当亚油酸缺乏时,产生免疫抑制。而当亚油酸摄入量过高时,免疫反应也会受到抑制。

  (3)当日粮维生素A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猪对大肠杆菌的感染性增加,同时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猪免疫的抑制,在日粮中长期添加维生素E(150毫克/千克)同样也可造成体液免疫抑制。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升高猪对大肠杆菌的抗体反应,增加淋巴细胞对植物凝血素细胞化反应,在母猪怀孕100天注射醋酸维生素E注射液可提高产后仔猪血清IgG浓度。当然,维生素C等猪体内不能合成的各类维生素一旦缺乏或过量均会导致猪体免疫机能下降,表现为各种临床症状。

  (4)必要的微量元素铁(Fe)、锌(Zn)、锰(Mn)、铜(Cu)、镁(Mg)、硒(Se)缺乏时免疫器官发生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降低。例如: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高剂量ZnO(1500-3000mg/kg)可明显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另外硒(Se)可提高猪对大肠杆菌的抗体反应,增加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细胞化反应,在母猪怀孕100天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可提高产后仔猪血清IgG浓度。

  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1、疫苗质量达不到规定效价

  疫苗中抗原含量不足,毒株免疫原性差、受污染等质量不合格情况;以及使用了假冒、伪劣及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和非法进口的疫苗;或使用了过期、失效或瓶破损的疫苗而导致免疫失败。有些厂家没按规程要求生产、检验,出厂的疫苗没有达到要求,如冻干苗密封不佳而失真空、油乳剂乳化不良分层、氢氧化铝佐剂颗粒过粗等,用这些疫苗接种后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效果。

  2、疫苗运输、保存不当

  没有按要求在冷藏或冷冻条件下运输,保存疫苗,致使疫苗效价降低或消失。如不同保存温度下,冻干疫苗的有效期差异很大,一般在-15℃转入0-8℃的冰箱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如果在27℃条件下保存15天,有效期下降60%,保存25天,有效期下降80%。疫苗保存不当,会影响免疫后的抗体效价。

  免疫程序不当造成免疫失败

  1、首免时间选择不当

  过早,因猪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或受较高母源抗体干扰,影响了抗体的产生;过晚,造成未免疫时已感染病原,错过了免疫的最佳时间,所以应根据抗体监测水平来确定首免时间。

  2、未结合猪场实际情况

  如猪的疫苗免疫,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而制定,而是随意增减防疫次数、疫苗种类及剂量的。当然疫苗免疫剂量过大或疫苗毒株有残余毒力均可造成免疫失败,甚至继发细菌感染现象。

  3、未按疫苗特点接种

  不同的疫苗产生抗体的免疫期不同,有的疫苗须在配种前免疫(如猪瘟、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等),有的疫苗须在产前接种(如PRV、PCV2、大肠杆菌、传胃-流腹-轮状病毒三联弱毒苗等),不严格按免疫程序和操作接种疫苗将影响免疫效果。此外不同疫苗同时或以相同途径接种,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影响彼此复制和免疫应答。如:PRRSV活疫苗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4、未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大多数疫苗一次接种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力,需多次免疫,同时考虑上一次免疫接种产生抗体的半衰期,过早接种可能被抗体中和,过晚则会错过激发二次免疫应答的最佳时机。

  人为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1、疫苗选择不当

  有的疫苗有几个不同的毒株或不同的血清型,不同的毒株毒力不同,若首免时间选用毒力较强的毒株,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作用,接种后还会引起疾病。如果疫苗的血清型与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匹配或与临床感染的病毒或细菌的血清型不同,则即使疫苗免疫了,也会出现免疫失败现象。

  2、免疫接种操作不当

  免疫疫苗时注射器漏液,针头质量不合格或进针角度不正确,致使注射剂量不准确。或没有做到一猪一针,引起疾病水平传播。免疫时操作无次序或无标记,造成漏防或重防。滴鼻免疫时,药液没有滴入鼻内,或未待药液吸入就已放手,均可造成免疫失败。注射部位不当,未能注射到疫苗所要求的部位,对猪而言,尤其需要避免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中,如猪丹毒活疫苗、猪瘟弱毒活疫苗、蓝耳病弱毒活疫苗等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中,均会导致免疫失败,因为脂肪组织不适合细菌和病毒生长。

  3、免疫途径不正确

  猪免疫接种的途径有滴鼻、饮水/口服、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等,采用哪一种方法给猪接种是根据疫苗类型及抗体产生的形式决定的。不采用正确的接种方法,则不能产生坚强的抗体,而且还会出现副反应导致猪只死亡等。如有的副伤寒活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会导致猪过敏反应而死亡。

  4、疫苗稀释液选择不当

  疫苗稀释应按使用说明操作,如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用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猪瘟弱毒活苗、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必须用专用稀释液或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用自来水或井水进行稀释,就会因自来水含漂白粉、井水偏碱性等原因使疫苗免疫失败。

  5、疫苗使用不当

  疫苗稀释后,接种过程或饮水时间过长,致使疫苗效价过低;饮水免疫时水中含有氯及其他消毒剂、饮水中酸碱度不适宜、免疫用的注射器内残留有消毒剂、饮水器使用了金属制品(特别是铁离子)等使疫苗效力降低或消失;饮水免疫时或水量不足、或饮水器过少、或猪只间争饮而使饮水不均、致免疫抗体不齐;疫苗超剂量或多次免疫会出现抗体形成受到抑制,引起免疫系统麻痹。这些均会造成免疫失败,同时疫苗的不同类型之间频繁或交替使用,促使机体疲劳于免疫应答,影响了免疫效果,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6、免疫剂量过大或不足

  疫苗用量并不是越大效果越好,有些猪场在做猪瘟弱毒疫苗免疫时,使用猪瘟疫苗的剂量为8-10倍量。个别甚至用到20倍量,这不但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而且还会引起机体出现免疫疲劳,免疫麻痹等导致猪生长抑制。

  药物对免疫的影响

  使用弱毒活疫(菌)苗的前后几天,不能带猪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使用弱毒疫苗(菌)苗前1周和接种后10天,不能饲喂和注射抗菌药物,否则会因杀灭弱毒疫苗(菌)苗而免疫失败,某些治疗传染病的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利福霉素、氯霉素、安乃近等,可以抑制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大剂量链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对仔猪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猪饲料中长期添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会削弱其免疫抗体。

  2、四环素类抗生素

  接种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活菌苗,同时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会使其免疫原性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是土霉素的靶细胞,因此养猪业应避免长期使用土霉素等抗生素。

  3、糖皮质类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果,地塞米松可激发猪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但临床上,由于糖皮质类激素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因而得到大量使用,造成了很多但又不易察觉的免疫抑制。

  4、痢特灵、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霉菌对免疫的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是饲料被霉菌污染后,由霉菌所产生的有毒成分。

  1、黄曲霉毒素

  不仅可引起猪血清蛋白明显下降(IgG、IgA更明显)、脾脏萎缩、抑制机体免疫力,还增加猪对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导致死亡率升高,黄曲霉毒素可通过垂直传递,造成后代仔猪的免疫抑制。

  2、单纯孢霉烯族毒素

  可引起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

  镉铅汞砷等重金属微量元素

  可使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增加,抑制抗体的产生,镉不仅能抑制抗原对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少特异性抗体产生,且能直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饲养管理因素引起的免疫失败

  1、猪群密度过大

  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气候突变、应激(过冷、过热、拥挤、混群、断奶、限饲、运输、噪声、约束等)频繁,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2、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数量猛增、规模不断扩大,饲养形式大多数属于高密度开放式饲养,包括密集式专业养殖村或养殖小区等。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死猪到处乱扔,更有甚者把病猪卖出,污染了猪舍内外环境,致使猪在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里生活。疫苗接种后,在未产生免疫效力时,猪已早期感染或遭受强毒株攻击。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这也是一些新建猪场,在经营2-3年后思想麻痹大意,防疫消毒不严格,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致不断出现免疫失败的原因。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猪病技术服务部 夏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