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联盟不是“垄断”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联盟
  • 发布时间:2010-09-14 10:51
  8月18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这个由国资委牵头18家央企台力打造的“联盟”。此联盟的成立立志于将加入联盟的企业需要各自发挥专长,一起把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拿下来,整个产业共事,但部分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联盟的成立有央企垄断之嫌。 联盟的这次成立会将非央企的电动车企业边缘化吗?成立的真正意义在哪?为此《汽车观察》对话赛迪顾问总裁李树翀,探讨这一话题。

  A=Automotive Observer

  L=Li shu ohong

  A:富有神秘感的“电动汽车产业联盟”终于在北京成立,联盟的16家名单相继公布。但媒体发现这16家企业全部都为央企,产业联盟的成立是否会形成行业垄断,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您是怎么认为的?

  L:我认为绝对不会,第一、因为在电动汽车联盟中,他们的合作仅仅是个体的联合体,并没有将各企业的相关机构融合在一起。在联盟中的一汽和上汽,还是会相互竞争的。

  第二、电动汽车这个产业已经在全国发展,无论央企或非央企都同国内外有比较深入的投入和研究。比如比亚迪与奔驰合作生产电动车,奇瑞生产的电动出租车出口日本,他们各自都核心的技术和市场。加上国家的法律法规的限制,所以谈不上会垄断。

  A:在众多论坛和媒体上,都这样描述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中国现在正处于“弯道超车的阶段”。那么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成立联盟?成立的意义?

  L: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至2020年)》文件提交到国务院了,其他相关的新能源支持法则陆续出台,加之我国电动汽车与其他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也促使我国集合优秀资源将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赶超至国际先进水平。这个联盟的成立,将极大的整合优势资源,在电动汽车的弯道上,走到国际前列。

  A:中国电动车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许多国际巨头想分的一羹。这次联盟的组建与国外巨头相比,我们有什么优势?

  L:国外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将如此众多的企业联合在一块,我所了解到的是电动汽车联盟有四大优势,一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三是研发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三是央企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对汽车产业具有指导作用;四是背后有国资委的支持。反观国外,他们的合作仅仅是几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能迅速地将很好的优势集中在一块。并且,这次联合是以联盟的形式,它将更有约束力,里面的标准、资源、成果都有一整套的法则来统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