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不朽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捷达
  • 发布时间:2010-09-14 13:45
  捷达在中国形成了罕见而又自有的产品性格,它成为很多人第一次驾驶的车辆。它是驾校的首选。它是出租车市场的赚钱机器,它是小老板的创业座驾。捷达成为一款不分高低贵贱的汽车。任何一个人开着捷达都不会觉得丢面子。除非有一款车能做到以上几点。否则想让捷达退市,那只是痴人说梦。

  张鹏在车内迅速挂上了倒挡,对着一户低矮的房屋急速倒车过去,停下车,他奔出车门,狠狠抓住一个年轻男子的手腕。“你为什么拍我车,不载你有什么不对么?”张鹏冲年轻男子吼道,年轻男子闷不作声只是力图甩开张鹏的大手,这时一位中年男子冲了过来,三个人几乎扭打在一起,最后在旁人的劝阻下才分开。“他下车后狠狠的拍了我车子行李箱,我当时就和他理论起来。”

  在经历了近十年最热的酷暑8月,哈尔滨现已清凉不少,对于开出租的张鹏师傅来说,这个夏天比以往要更难熬,“不是暴雨就是暴晒”,他的火爆脾气也因此涨了不少。好在他的老伙伴捷达依然提供着强劲的冷气,这辆老捷达没有行车电脑,机械式的里程表上蒙着一层灰尘。已经年近五十岁的张师傅已经开始考虑换车,只是对于老伙伴他还是很犹豫,这辆老捷达陪他“斗过歹徒,走过荒山”,像那个年轻男子这样多少有些赖皮的,张师傅见过很多,“有事可以说事,但决不能让他们拿车撒气”。对张师傅来讲捷达不只是工具那么简单,捷达是他家庭的一员。

  在哈尔滨像张鹏这样选择捷达作为出租汽车的司机大概占了8成,他们选择捷达的理由很简单又朴实:品质好、维修保养方便、动力足,从最老的方灯捷达,到最新的灰太狼捷达,都能在哈尔滨见到,十几年来捷达就一直是哈尔滨出租车市场的主力。

  在中国,捷达是一个奇迹,是大众甲壳虫之后的又一个奇迹,其近20年的生产时间跨度就已远远超出了现代汽车的车型周期,显示出捷达独特的生命力。

  捷达的这种成功有多种根源,它来自成熟、特征鲜明的设计,任何人都能一眼认出捷达那粗壮的C柱和阶梯式的行李箱,捷达这种充满了L棱角的独特外形,造就了几乎是传奇式的可信度和口碑效应,在二手车市场上,捷达是最不愁卖的车型之一。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捷达在中国形成了罕见而又自有的产品性格,它成为很多人第一次驾驶的车辆,它是驾校的首选,它是出租车市场的赚钱机器,它是小老板的创业座驾,捷达成为一款不分高低贵贱的汽车,任何一个人开着捷达都不会觉得丢面子。传统的A0、A级别划分在捷达身上被打破,它占据着专属的A一级市场。不为时尚所驱使不追求哗众取宠的外形,没有任何多余的装备,就像捷达卖得最好的车型一样,捷达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最坚实的“伙伴”。

  而如今不少媒体传出消息,这款老三样中销量最好的车型即将停产,只是捷达真的到了退市之时么?

  不朽从设计开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高尔夫车型,毫无疑问,高尔夫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看家车型,高尔夫是大众将公司中最优秀的人才全都投入其中进行开发和更新,如此以来,无论是高尔夫还是三厢版的捷达来其更新换代或改款,总是一代比一代好。

  就算是费迪南德皮耶西自己也认为,高尔夫或者说捷达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乔治亚罗作为一家独立设计公司要求高尔夫拥有印象深刻的外形特征,在捷达上就是那令人印象深刻厚重的C柱和L型曲线,就像有人认为C桂妨碍后视视线,很多人也认为这样的C柱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它像是赛车或者敞篷车上的防滚支架一样,给消费者以安全的心理暗示,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款20多年前设计制造的车型,要比其他品牌的新款来得安全。

  在过去的20年中,捷达在一汽的手下不断改进,很多新技术被不断添加其中。对于汽修厂来说捷达维修的方便程度基本等同于一辆自行车,中国若有哪个修理工说不会修捷达,那他可以直接回家洗洗睡了。

  由于设计经典、结构简单,一台捷达30万公里大修一次属于家常便饭。1996年一汽-大众曾为一个60万公里无大修的捷达举行了一次盛大新闻发布会,如今很多人的60万公里无大修捷达早已成为平常事。

  作为老三样中车型较为年轻的一款车,在一汽的不断努力下,捷达几乎不需要任何广告费用就可以卖的很好,口碑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20年后的捷达依然是销量榜上前三。2010年3月,一汽在成都为新版“灰太狼”捷达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诸多媒体受邀为这款已经19岁的车型变脸而参与其中。对于一汽-大众来讲,一个几乎不需要追加什么成本的下蛋金鸡似乎没理由随便停掉。

  边缘成本零

  捷达打进入中国那天开始,一汽就已经打定主意削减生产成本,在长春从美国威斯摩兰撤出来的高尔夫生产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耿绍杰当时率领了120人的团队亲自来到这个位于费城附近的大众工厂,他们在厂区里露营,用摄像机拍下所有的拆卸设备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设备被拆卸,打包、装船,在长春重新安装生产。在耿昭杰看来,捷达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国是有着自己的国情,“跨国公司换型,往往把旧装备都淘汰了,一汽为了快出车,就把在美国威斯摩兰的成套工装模具买过来了。”

  大众中国曾表示,捷达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源于捷达出色的口碑和与时俱进的产品升级。“当时我们引进的是第二代捷达,底盘很好,就是外形差,我们提出把外形改一改,德国人不赞成。”在大众方面看来,“老太太就是老太太,再化妆也是老太太”当捷达第三、四代都已经推出来了的时候,中国只要用最新产品就行了,根本不需要改什么。

  可对于一汽-大众来说,若是改产捷达三、四代,之前购买的装备就全都浪费了,之前两三年的准备工作也都白费了,而改改外形,投资也不大。于是1992年一汽向大众方面提出改进捷达,

  保守的德国人和一汽有过不少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达成了临时协议,一汽与大众本部各制定一套改型方案,一汽的方案终得首肯。方案制定后1993年开始实行改款,期间费迪南德皮耶西多次来到一汽,针对捷达的改型进行检查,每次不合格就要重新来过,直到五年后一汽才正式让新捷达投产。这种严格也成就了上世纪90年代捷达的第一次改型成功,参照帕萨特B4做的改进让捷达顿时现代感丛生,此后销量逐渐攀升,以至于一汽-大众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效益都来自捷达,“如果不改形,早就灭火了。”耿绍杰说。

  退市只是个传说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在设计、安全、舒适方面的性能,捷达出色的性价比再加上低廉的保养费用使它成为了家用车的首选,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也是生活中的第一辆车,然而对于这样一款既叫好又卖座的车型,却不断传出退市的声音。

  “捷达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捷达何时停产”,伴随着捷达每一次改款是业界不断质疑之声,认为捷达产品过于老旧,无论从安全、舒适、动力等各方面考虑都无法跟上时代潮流。

  因此在捷达退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着两种声音也并不难理解。作为一款经典车型,它占据了中国消费者所看重的各个因素,包括了品牌、良好的口碑、低廉的使用及养护费用以及稳重三厢车的产品形象。

  早在去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兼CEO范安德就说:“让我们忘掉桑塔纳和捷达吧,今后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靠朗逸和新宝来了。”捷达的退市是迟早的。

  大众中国也一再强调:“没有理由将其退市,有关捷达退市的说法纯属杜撰。”一汽-大众高层也表示:

  “对于捷达的继任车型,我们内部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只是在等待更为成熟的市场时机。”

  虽然坊间曾多次传出捷达将要退市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款有着非常出色口碑和美誉度的产品将会在产销两旺的时候激流勇退,或许按照大众中国的观点,捷达今后的发展将走上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捷达”道路,毕竟要放弃一款月销量超2万辆的下蛋金鸡,对于任何一个整车企业来说都将难以放弃。

  在长春车展上,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Kevin Rose曾表示一汽-大众将生产捷达继任车型,新车是一款被命名为捷达NF的新车,从技术和设计上来说新车将由中德双方共同开发或引入,技术依旧会沿袭捷达的成熟之风,事实上,捷达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将已经接近淘汰的车型搬至劳动成本的洼地,继续进行组织生产,再以远低于当初的价格切入低端市场。新的捷达NF会利用即将淘汰的PQ34,也就是高尔夫四代平台进行中国特色的改进生产。这将会是下一代捷达的形象。

  富康为它的一成不变付出代价,桑塔纳也在为其复古的外形买单,和其他“老三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捷达总能换上与时俱进的装备,第一款ABS,第一款装备气囊,捷达创造着无数的第一,每一位使用捷达的车主都会对这个略带棱角的家伙充满感情。

  一汽-大众公关部经理徐颖也肯定了这一说法,她表示,捷达一直没有停止更新换代,改款车型也有推出,捷达品牌不会消失,2013年的退市一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车型替代。其实翻看下大众的产品目录就能明白,以大众目前的状况来说,没有一款车型能够同时拥有捷达的美誉度和低价位,无论在产品成熟度还是价格上,大众都缺乏一款替代现款捷达的车型,说捷达退市是对大众的误解,也是对捷达的误解。

  就在捷达退市之声甚嚣尘上时,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百姓最喜爱的车型及汽车广告作品评选活动”在长春市揭晓,其中捷达不出意料的获得了“百姓最喜爱的紧凑车型奖”。无论业界怎么看待捷达的老旧,无论媒体怎样抨击一汽的不思进取,捷达都是百姓心里最实在的车型。只要大众牢牢抓住捷达的这一特质,那么捷达不败的神话就仍将继续,要想捷达退市,还早得很。

  媒体评论

  “老三样”淡出一厢情愿还是大势所趋

  捷达的畅销源于其可靠的质量和适中的价格,同时,科学而不流于表象的设计也是其制胜的一大原因。如今在国内销售的新捷达与老款相比,已实现多项改进,但捷达的退市也证明,改进已经到头了。目前,捷达仍是一汽-大众最畅销的车型之一,但畅销并不等于赚钱,捷达与桑塔纳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众汽车的品牌提升。事实上,捷达的主要市场早已退至二、三线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影响范围的缩小。对于这样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车型来说,销量并不能代表顺畅的未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退市很“纠结”“精神”在车市

  从速腾到迈腾,从新宝来到高尔夫,再到CC,一汽-大众都在极力布置新品,而且是中端和中高端产品。三年间唯独捷达没有举动,是一汽-大众在极力淡化捷达的影响,并在中高端赋予新的价值形象。

  当一汽-大众产品布局结束、品牌形象也悄然转变。一汽-大众不再是缺少捷达就不能过活的时代,它们有了更强的产品组合和竞争力。此时将捷达退市新车型替代提上日程,是一汽-大众此轮产品布局的最后一枚重要棋子。不管是大众的成熟车型全新引进,还是一汽-大众合资化的新产品,或是一汽-大众上游产品的下延替代——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一汽-大众对最关键的产品,鼓足勇气开始尝试突破。

  富康的退市并不完美,只是空留了遗恨,没有留下任何价值,干脆的割断了历史。捷达不管怎么调整,要留它的精神在车市,要把皮实耐用的优势薪火相传下去。

  莫言清风的博客

  别死捧捷达了,期待“新新捷达”

  一汽-大众在解释为什么不停产捷达时说过:“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言之成理,不过,有哪个车型非得等到没有市场需求时才停产?比如雅阁,在中国已经换了三代,哪一代不是在热销时激流勇退?“起步,与世界同步”,本田在中国打出这句广告词,用意何在呢?

  说实在的,捷达最大的优势是“便宜的德国车”,拜托“新新捷达”问世时,别再用几十年前的老平台了,现在老宝来的PQ34平台同样很“成熟”,只要少收点技术转让费和品牌使用费,再给买家让点利,“新新捷达”照样能卖现在的价位,但品质要好得太多了。

  各位观众,别死捧捷达了,期待“新新捷达”不是更有意义吗?

  新浪汽车

  一汽-大众捷达早该退休了

  在日新月异的中国汽车市场上,一款没有换代的车型风光了20年,现在还在讨论退市问题,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一汽-大众宣传科技领先,目前几款新车确实如此,但捷达怎么说也没人相信“领先”,比较自己兄弟就知道有多落后。如果说企业注重的科技领先只能是自欺欺人,那么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实在不是加分项。这款车对中国车市的贡献早就过去了,再继续“贡献”就是“拖后腿”。一汽-大众且有不少不错的车型,何必让捷达继续“倚老卖老”呢?

  被动不如主动,找好这个细分市场的“接班”车型,对厂家和消费者都是好事。但站在一个高度看,则捷达早该退休了。

  《河南商报》

  捷达是甲壳虫后代?解密大众A级车历史

  A级平台是大众最重要的平台,可以灵活地推出不同外观、不同内饰、不同动力的车型,使用不同的品牌,占领不同的市场。

  确切地说,A平台还包括A00(最小的)和A0(稍小的);A平台向上则是B平台、C平台和D平台,它们分别对应的就是帕萨特、奥迪A6和奥迪A8。我们只对A平台上诞生的捷达发展历史做一次简单回顾。

  第一代A1

  上世纪七十年代,甲壳虫已是家喻户晓的“大众化车型”,但年事已高。和现在的捷达一样,老而弥坚,虽然有着巨大的销量,但面对各路新车型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大众本着完全替代的想法在1974年3月2日,推出了第一代高尔夫。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尔夫是老甲壳虫的后代。

  A1平台的捷达

  第一代高尔夫(A1)由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设计,车身不大,车型的设计宗旨是“小而强”,采用两厢、横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设计;其前麦弗逊独立式和后扭力梁式的悬挂设计一直被保留到第四代的高尔夫。1976年10月,高尔夫的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销售冠军车型。1979年,高尔夫的孪生兄弟三厢版车型捷达推出。次年,捷达开始出口北美市场。

  第二代A2

  1983年6月,第二代高尔夫/捷达(A2)诞生。它采用先进的副车架设计来增强刚性和舒适性。高尔夫系列提供非常丰富的车型和相当多的动力组合,甚至装配全轮驱动系统。1988年,高尔夫的销售超过1000万辆。1991年12月,第一辆国产捷达下线。

  直到今天这一代的捷达仍然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常年占据汽车销量榜前三名,累计销量已经达到近190万辆之多。

  A2平台的捷达

  西雅特脱离了与菲亚特的合作而被大众收购,它也因此共享了这一代捷达的优秀基因,在捷达基础上略加改进推出了第一代的西雅特ROLEDO。奇瑞风云就是TOLEDO的三厢版轿车。风云推出初期,不但因此坐享国产捷达的配件和配件供应渠道,还节省了大量的开发费用。

  第三代A3

  1991年2月,高尔夫(A3)推出。第三代的高尔夫与上一代的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但其得到再次加强的车身,使其成为同级车中安全性能最好的车型。三厢版于1992年改名为VENTO,但其中原因至今无法得知。

  A3平台的敞篷高尔夫

  1995年6月,一汽-大众组装了小批量的“都市高尔夫CITY高尔夫”。这个增加了CITY的“高尔夫”源自西雅特的CORDOBA的三厢轿车,与德国的正宗高尔夫关系并不密切。

  第四代A4

  1997年8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第四代高尔夫(A4)亮相。也许是VENTO在欧洲市场表现不佳,“方壳子”的外形终于向历史潮流低头,高尔夫/BORA的车身开始与PASSAT的圆润设计接轨。历史往事再度上演,VENTO还没有被人们牢记,三厢版已经迫不及待地更名为BORA。

  A4平台的捷达

  新甲壳虫、西雅特的LEON、奥迪A3、奥迪TT以及第一代斯柯达明锐都是在A4平台上生产。2002年,全轮驱动的高尔夫R32问世。2001年,一汽一大众开始在PQ34平台上生产4代捷达的国产型号宝来。而以目前的消息和大众的传统来看,下一代捷达很可能会是在PQ34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五代A5

  2005年1月,第五代高尔夫(A5)在洛杉矶车展揭开面纱。如果以平台计算,最早的A5平台产品应为奥迪A3(8P)。此外,CADDY、TOURAN等众多车型也都是利用A5平台生产。

  在国内,叫好不叫座的开迪和途安已分别走下一汽和上汽的生产线。除了速腾SAGITAR之外,斯柯达品牌的第二代明锐也在国内生产。

  第六代A6

  8月14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二厂总装车间隆重举行了第300万辆轿车下线,同时第六代高尔夫也正式在中国批量投产。

  A6平台的捷达

  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第六代捷达终于于2010年6月15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也是1979年第一代捷达诞生以来的第六代产品(此前5款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960万辆)。有高尔夫6代打前站,第六代捷达自然也会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汽大众将于明年引入这款车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