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菲恋:缓慢前行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广菲恋
  • 发布时间:2010-09-14 13:48
  这种只闻雷声不下雨的老毛病,显然符合菲亚特的一贯本性。人事、车型、渠道等等每一个问题,菲亚特依然还在跟广汽较劲。显而易见的是。菲亚特也许忘记了,广汽不一定需要菲亚特,但菲亚特却已经没有退路。

  在经历了一番纠结之后,一度退出中国市场的菲亚特和它的新合资伙伴广汽,在去年年底就迫不及待的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了合资工厂的奠基仪式。重新回归中国市场的菲亚特似乎想树立一个形象:为了中国市场,我们在做着调整,我们也可以做的更快。

  也就是在奠基仪式上,当时的菲亚特集团中国首席代表保罗·阿尔贝里诺的开场白便是:

  “我们相信,广汽菲亚特公司将如湖南人爱吃的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然而,事与愿违,在大张旗鼓的开张背后,却是这个项目进展的举步维艰。直到最近,一桩让人稍感意外的人事任命,才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这桩沉寂了大半年的恋情。

  诡异的人事任命

  根据人事任命公告,在董事会方面,广汽工业集团副董事长、广汽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庆洪出任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董事长;菲亚特(中国)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斐璇出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成员还包括原广汽集团副总、广汽长丰总经理付守杰,菲亚特国际运营高级副总裁以及主管质量和制造的高级副总裁。

  而菲亚特中国全球采购中心副总裁郑显聪则被广菲董事会任命为第一任合资公司总经理;广汽集团副总经理蒋平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第一任常务副总经理。令人意外的是,出任广汽菲亚特合资公司总经理的郑显聪不在董事之列。

  这个任命结果,与此前传出的消息大相径庭,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桩恋情人事关系之复杂。此前,在中国商务部正式批准双方合资协议之后,广汽一位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说,广汽菲亚特董事会和高层人选已经敲定,原菲亚特汽车中国首席代表阿尔贝里诺将出任合资公司总经理。

  出身于财务专家的阿尔贝里诺,在南京菲亚特项目失败之后被派往中国,显示了菲亚特对其能力的认可和期待。而他本人也曾表示,希望菲亚特和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不仅是一个擅长拆分的高手,而且还是一个擅长重建的专家。“我们不仅会‘拆古堡’,还会‘重建古堡’。”他强调说。

  不过,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阿尔贝里诺将离开中国升任菲亚特动力科技全球首席财务官。而更为诡异的之后不久,另一位菲亚特派任的总经理却已经开始公开活动。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菲亚特国际运营高级副总裁造访湖南,考察广汽菲亚特项目。其间,湖南省政府高层会见了他,而当时这位高级副总裁的另外两个身份是:广汽菲亚特董事、广汽菲亚特总经理。

  随后,菲亚特中国方面向媒体证实称,菲亚特方面最初就是确认由这位高级副总裁出任广菲的总经理,至于阿尔贝里诺担任该职,则纯属媒体臆测。

  广汽和菲亚特在关键人事任命上的说法不一,加上此前南汽菲亚特项目中双方人事的争夺战,从而加剧了人们对这桩恋情的担心。不过相比之下,由一位菲亚特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出任广菲项目的总经理,其位阶相对阿尔贝里诺较高,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菲亚特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然而,短短两个月之后,正式亮相的总经理一职再度变为菲亚特中国全球采购中心副总裁的郑显聪,其位阶不升反降,这再次让人见识了菲亚特在这个项目上的反复与游移不定。而在关键人事任命上的举棋不定,也让这桩本身就不太被人看好的恋情进展缓慢到了极致。

  不过,广汽和菲亚特较劲的,绝不仅仅是人事这么简单。

  纠结的产品导入

  “广汽菲亚特项目即将国产的代号为C-Medium的车型,配备了1.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器变速器(DDCT),将于2012年中投产。”今年的6月,在面对媒体的质询时,菲亚特(中国)有关高层一再强调,这是一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全新开发的车型”。

  实际上,自2009年7月签约之后,广汽菲亚特中方高层曾二度赴罗马。而前往的主要目的,便是针对投放车型的开发。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经过前期的车型研讨之后,广汽对去年7月合资计划中敲定的中级轿车领的车型导入广菲。”

  这一努力似乎起到了作用,广汽高层罗马之行后,菲亚特方面发布的广菲国产车型消息,不再是领雅,而是这款国内消费者并不熟悉的C-Medium。同时,双方均对广菲后续国产车型讳莫如深。

  按照菲亚特CEO马尔乔内于今年4月发布的菲亚特集团五年规划,除C-Medium~外,未来五年,其还将针对中国市场投放五款新车型。而上述广菲合资公司经营团队将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化具体的产品规划。

  也许吃一堑长一智,二婚的菲亚特在竭力表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更期望外界关注到这种态度的转变。据一位原菲亚特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南京菲亚特失败之后,菲亚特十分期望新的合资项目能改变此前在营销渠道的赢弱把控。

  但不能否认的是,除南汽菲亚特合资公司的营销体系之外,导致双方合作最终失败的因素还在于,此前菲亚特一直不愿导入菲亚特全球市场基础好的车型。有着丰富合资经验的广汽,显然不会忽视这一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在新的合资项目上,广汽对国产车型的高要求。

  鉴于此,菲亚特(中国)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斐璇日前专门表示,“C-Mediure是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未来,我们将更充分地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消费者需求。我们的汽车产品线很丰富,只要觉得市场有需要,属于菲亚特的所有产品都可以考虑进入合资公司。”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广汽与菲亚特已经有了两年的小型发动机合作基础。如果按照广汽现有的合资体系来衡量,广本、广丰以B级车打天下,广汽长丰着力SUV,广汽吉奥专注微车,而广汽菲亚特全力打拼小型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也期望新的经营团队能把这些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新关注点带入广菲。”一位菲亚特内部人士表示,这个过程中,还得参考广汽方面的意见。不过,对于现在一切还未公开的C-Medium,也有专家表示,如果这款所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车型失败,对于菲亚特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为什么不是罗密欧,为什么总是拿一些低端车型来糊弄?”

  被打击的渠道

  虽然经历了一番波折,广菲新工厂却总算在8月开始启动大规模建设起来。不过,与工厂的建设和产品的导入相比,经销商网络渠道资源的流失恐怕是广菲恋的又一个现实困境。

  对于菲亚特原有的那些经销商们来说,眼下的市场环境和形势,似乎已经让他们等不及了。跟,还是不跟?这是放在菲亚特经销商面前的一个课题。

  而按照原计划,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挂牌运营后,可以借力现有资源、顺势完成经销网络建设,但现在却不得不面临网络布点流失的局面。自2007年底南京菲亚特(南汽集团与菲亚特成立的合资公司)解体后,全国菲亚特经销商数量就在逐年递减,从最初本来就不多的50家减至目前不到22家。《汽车观察》了解到,以北京地区为例,菲亚特的经销商数目已从最初的5家递减至现在的1家。

  菲亚特近3年来在华格局的动荡、产品缺乏以及品牌影响力弱等原因,当然是经销商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因素。而其中有一部分经销商是在备受瞩目的广汽菲亚特项目签订合资合同后选择退出,这实在“匪夷所思”。

  “时间太长,等不了了。”日前,一位菲亚特经销商负责^对《汽车观察》表示,按照原来的规划,广汽菲亚特项目要在2011年建成,“但从现在的进度来看,这一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况且就算工厂建好了,距离首款轿车上市则至少还需要1到2年的时间,在这个过渡期内只有小众而且量小的进口车可以卖,日子已难以为继。”最终他决定,将在2010岁末的时候退出菲亚特网络。

  对于这种情况,菲亚特方面更多地归因于经销商自身的投资决策。“菲亚特正处于困难时期,这种选择可以理解。”菲亚特中国有关高层表示,一些经销商退网也不完全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在目前这个阶段有这些变化是正常的。

  在许多经销商被迫离开之后,留下来的也就是菲亚特的忠实拥趸了。“我们就是要做菲亚特。现在是过渡期,我们要坚持。”一位自2002年就与菲亚特合作的经销商表示,尽管项目一再延期,但他不在乎再等待下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广汽的市场运作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不过,对于菲亚特原有的经销商网络,广菲恋的另一主角广汽集团却有着另外的考虑。广汽方面表示,在渠道建设上,广汽菲亚特将对经销商一视同仁,无论是菲亚特的进口车经销商,还是广汽旗下的广本、广丰经销商,或者其他品牌的经销商,只要“有实力、有信心”,广汽菲亚特都会考虑,并且按照标准统一对待。

  对于这样的表态,菲亚特原有的经销商们都表示,“一视同仁没有问题”,只是希望这个进程能够再快一点。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广汽菲亚特经销商招募工作早在广菲公司宣布成立之后就已经开始,然而至今进展相当缓慢。显然,时间和效率已经在消磨人们对这个项目的最后一点点信心。

  没有蜜月期的磨合

  有业内人士对《汽车观察》表示,广菲恋从传出到现在,进展相当缓慢的原因还是在于广汽的“过热”与菲亚特的“过冷”之间的融合难题。

  根据规划,广汽菲亚特项目将投资4亿欧元,一期年产轿车14万辆,发动机22万台,未来预计整车产量将达到25万辆,发动机30万台。而与此同时,广汽的扩张脚步却一刻都没有停止。

  2009年,广汽丰田扩张了产能;广汽日野实现投产;2010年下半年,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即将投产;再加上上市融资计划,广汽将战线越拉越长。

  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广汽集团2009年实现汽车销量60.66万辆,居全国第六位。但广汽显然不满足于这个“小六”的地位。

  自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汽车业一片整合之声,兼并重组案例不断发生,作为“四小”成员之一的广汽,随即便迈开了兼并重组的步子。

  2009年5月,长丰集团与广汽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长丰集团将其持有的长丰汽车29%的股份转让给广汽集团,广汽集团从而成为长丰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如此一来,广汽手中的晶牌被迅速扩张为6个,即广汽自主品牌、丰田、本田、菲亚特、日野以及长丰。这个时候,对于广汽来说,6个品牌的协调问题也就突显出来。

  “广汽的扩张速度的确有些快了,这样过于分散的格局,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专家对《汽车观察》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广汽显然不可能将精力集中于广菲这样一个项目上,自主品牌发展、上市融资显然是广汽的当务之急。

  这样一种局面,对于菲亚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挑选过程,和奇瑞等众多绯闻对象无果而终,并挑选了广汽这样一个优质恋爱对象之后,菲亚特在中国显然把宝全部压在了这个项目上。

  作为屈指可数的还未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跨国汽车企业之一,菲亚特对中国市场期望颇高。菲亚特(中国)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斐璇便表示,虽然第一辆车下线已经被推迟到了2012年,但菲亚特依然充满信心。“虽然广菲是后来者,但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仍大有可为。在全球,满足年均销量增幅超过1%、市场容量超过1000万辆等条件的,只有中国市场。我们预期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汽车消费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因此,2012年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好时机。对于能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相当兴奋。”

  不过,这种只闻雷声不下雨的老毛病,显然符合菲亚特的一贯本性,人事、车型、渠道等等每一个问题。菲亚特依然还在跟广汽较劲。显而易见的是,菲亚特也许忘记了,广汽不一定需要菲亚特,但菲亚特却已经没有退路。

  但愿2012年对于菲亚特来说,不再是一场末日。而这,恐怕也只有菲亚特自己才能掌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