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录:东风再牵手裕隆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东风
  • 发布时间:2010-09-14 13:23
  7年后,东风与裕隆再续前缘,背后是怎样的利益博弈:东风此举是否为当-年“陈世美”式背叛的赎罪?裕隆此次是否能逃脱得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悲剧?东风裕隆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考验?

  国内乘用车市场的持续火爆,让越来越多的车企、新车加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除了大众、通用、丰田等国外知名企业和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之外,来自台湾省的汽车巨头裕隆集团,也将通过与东风汽车的合作重新进入大陆市场,“纳智捷(LUXGEN)”这一全新的汽车品牌即将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8月9日东风汽车发布消息称,与裕隆大陆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裕隆”)在杭州合资组建的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裕隆”)项目,已于7月2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据悉,合资公司将致力于高端自主品牌汽车,还将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台资双方共同注册和拥有的“纳智捷”大中牮品牌。初期投放产品包括一款SUV、一款MPV和一款轿车,共三款自主品牌汽车。

  被遗忘的裕隆

  说起台湾裕隆汽车,国内的消费者可能并不熟知,甚至有媒体闹出误将裕隆的路试谍照当做荣威新车进行曝巍送样的笑话。

  据资料显示,台湾裕隆集团成立于1951年,为中国台湾地区100强民营企业,是目前中国台湾最太的汽车集团,有台湾“车王”之称。作为台湾省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集团与吉利、雷诺日产(包括英菲尼迪、日产、雷诺)、通用(包括凯迪拉克、欧宝、别克)等知名汽车厂商有过深入合作。上世纪70年代,裕隆与日产、三菱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后,业务开始步入上升期,但总量依然有限。2009年,台湾岛内新车销量29万辆,裕隆日产和三菱品牌累计市场占有率约为25%。但由于台湾欠缺相应配套基础以及岛内市场空间狭小等原因,裕隆汽车一直并未获得良好发展。

  实际上,裕隆集团是较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台湾企业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裕隆开始布局中国大陆市场,1996年至2000年间,裕隆先后与厦门汽车(金龙汽车前身)、东风汽车、福建汽车集团建立了合作或合资关系。

  1995年,裕隆集团旗下中华汽车公司便同福汽集团台资,组建了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这家首开闽台合资整车企业先例的公司主打日本三菱品牌产品。1996年,裕隆欲与厦门汽车合作生产福满多面包车,但结果并不理想,11年后,裕隆撤出。2000年,裕隆在大陆的东风汽车组建广州风神汽车公司,生产销售基于日产技术的风神阳光和蓝鸟轿车,随后因为2003年东风和日产达成全面合资裕隆再度撤离。

  7年后,这来自两岸的两家企业再度结缘,又一次传为业内佳话。

  而这一次,在经历种种失败后,裕隆汽车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输出自有品牌和产品,而非借助日产和三菱的技术实施外部扩张。

  据了解,东风裕隆未来产品为运动型乘用车(SUV)、多功能乘用车(MPV)、轿车及纯电动汽车产品,采用的品牌为裕隆自主开发的乘用车品牌纳智捷(LUXGEN)。第一个平台的产品计划于2011年投产和投放市场,首批车型预计为MPV和SUV。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份,由裕隆自主开发的乘用车品牌纳智捷一款MPV车型已在台湾地区上市。裕隆在2008年发布的自主品牌纳智捷和两款自主车型,亦将成为东风裕隆整车合资项目的核心产品。但预计今年年底在大陆首先上市的将是一款SUV车型。按照规划,东风裕隆将导入生产SUV、MPV和小轿车等产品,还将涉及A、B、C、D各个级别乘用车。同时,合资公司还将充分利用裕隆集团开发的“纯电动车”技术平台开发纯电动汽车。目前,裕隆集团已完成150kw(相当于200匹马力)的电动车研发,该款产品加速性由O到100公里仅需约8.6秒,整体续航力可约300km。

  据悉,合位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的东风裕隆整车厂房已结顶,首批零配件厂商招募结束,正在投建零配件厂,分批入驻。

  牵手背后的博弈

  “裕隆是东风和日产的媒婆,东风和裕隆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也存在一点安置的想法。”接近东风汽车的人士表示,再携手裕隆是东风为当年“陈世美”式背叛的一种赎罪而已。

  对此,东风汽车研发负责人对东风跟裕隆的合作解释是:东风汽车旗下合资、自主品牌业务都在稳步发展,需要开拓新的事业,扩张版图。

  有业界人士亦对《汽车观察》表示,实际上,这一场华丽的复合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裕隆需要的是市场,而东风需要的是产品和技术。

  确实,自金融危机之后,裕隆面临着市场规模从1994年的57.5万辆骤减至29.4万辆的窘境。而对正处在细分市场持续高增长黄金时期的东风汽车来说,用过硬的产品牢牢抢占市场正是明智的选择。如此说来,再牵手当然一拍即合了。

  从东风汽车近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扩张版图”一说,应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始建于1969年的东风汽车公司(原二汽),是国家明确重点支持的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东风汽车相继建成了十堰、襄樊、武汉三大汽车开发生产基地,并拥有云汽、柳汽等多家整车生产企业和多家发动机生产企业,以及上海浦东和南方两个新事业生长点。此外,东风汽车还是国内拥有乘用车厂家最多的汽车集团。尽管在2010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里,排名182的东风汽车领先于223名的上汽集团和258名的一汽集团,但在国内业界人士的普遍认识中,东风一直排在上汽和一气之下,屈居“老三”。因此,被汽车集团排位诱惑的东风汽车,尽管“膝下多子”,还意欲“开枝散叶”。

  按照规划,东风裕隆可实现24万辆的规划产能,加上东风杭汽30万辆的产能,今后东风汽车在杭州的设计产能将达到54万辆,其整体的产销布局也将突破200万辆。

  相比东风汽车的全国扩张版图的野心,应该说为求自保走出台湾,是裕隆的基本出发点。何况,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这对于面临市场规模逐步萎缩窘况的裕隆来说,极具诱惑力。眼见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恐怕也是“心痒难当”之余还为当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傻乎行为后悔得顿足捶胸了。

  事实上,对要走出台湾寻求活路的裕隆来说,摆在面前的两条路也并不好走:一是与大陆企业合资建厂,二是等待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后,零关税进口大陆汽车到台湾销售。严凯泰这个钟情于国外奢侈品的裕隆掌门人,在关键时刻投入了中国大陆的市场,他清楚地知道,广阔的大陆市场即便分食到一小块,也足够让裕隆过上好日子了。

  然而,业内分析人士对东风与裕隆的再度结合表示并不看好。

  有分析指出,台湾地区的汽车工业一直都很弱,缺乏强势品牌。现在大陆汽车的竞争不像10年前那么轻松,没有知名度,全新的汽车品牌想要打开局面非常艰难。中国大陆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裕隆提高本土市场以外销量提供了助力,但裕隆还需面临诸如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及国内本土汽车生产商如比亚迪及奇瑞的激烈竞争。

  东风裕隆的前景如何,一切还待时间考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