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与应用现状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智能硬件,创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2 15:11
近年来,智能硬件在国内大热,但实际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面世并且如火如荼。相比国内智能硬件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外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更加成熟,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业和创新。
智能硬件异军突起
近年来智能硬件产品呈爆炸式发展,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实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开始给传统设备增加存储、计算、通信等功能,例如可追踪位置的胸章、可穿戴的无线摄像头等,这些产品已经初具智能硬件的雏形。
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硬件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目前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医疗健康、智能玩具、机器人等领域。
从2006年起,各种创客、硬件创业活动在美国日渐兴起,例如2011年成立的旧金山Hardware Startup Meetup硬件创业社区拥有3000名会员。众多热情的智能硬件发烧友借助互联网碰撞灵感和激情,或孤军奋战或组成团队来改变世界。
自2011年开始,智能硬件创业的经济创业体系不断建立,硅谷风险投资人也逐步关注这个以前避而远之的领域。为各种专门服务于智能硬件创业的加速器、孵化器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扶持帮助,例如LEMNOS Labs、Alphalab gear等。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成本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智能硬件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Google公司在2012年推出头戴式智能显示设备谷歌眼镜,这款产品一度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代名词。虽然这款产品遭受众多非议,并最终退出市场。但是谷歌眼镜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让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R)等概念走到了聚光灯下,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看”世界。
2014年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公司Nest。同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商Oculus VR。2015年3月苹果公司正式发布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Tim Cook认为Apple Watch是世界上第一款对用户而言很有意义的智能手表。可见,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推动下,世界科技巨头已经开始了智能硬件的布局。
产品多样应用广泛
整体来看,国外智能硬件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移动医疗等领域。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不再局限在手表、手环、眼镜等,而是扩展到衣服、袜子、鞋子等日常生活用品。2014年美国耳机和健身智能设备制造商Jawbone以33亿美元的估值融资2.5亿美元,其生产的up智能手环可以监测健康指标,同时又能反馈各类运动指数,而且外观个性时尚,这让Jawbone成为智能手环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之一。
智能家居在美国、日本等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尔·盖茨位于西雅图的高科技豪宅一度成为智能家居的典范。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步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而不再是富豪的专属。美国Beonhome公司近期推出的beon智能灯泡产品,集照明和安防功能于一身,可以模拟用户平时的使用习惯。当发生灾害时,还可自动打开照明从而引导逃生。Beon灯泡与正常灯泡大小相差无几,有匹配的手机App用于控制开关,可获取灯泡电量容量等信息。
移动医疗目前应用尚未广泛,但在美国,智能硬件医疗已经进入了准临床应用领域,辅助医生远程获取病人的心率、睡眠、血糖等,也能够提供一些医疗辅助设备的使用。例如,Delaware大学研究者开发的帕金森鞋是一种含有可震动鞋垫的鞋,其震动频率由一种微型计算机控制,可帮助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异常,提升行走速度,同时可保持平衡,能有效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作为医疗设备的人文关怀和极高的智能化水平。
产业链趋于成熟
在智能硬件发展过程中,相匹配的产业链也在逐渐成熟。但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过高的人工成本,对智能硬件的生产商,尤其是创业公司,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在中国、墨西哥等国家生产制造合作。例如在中国,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能为这些国外创业团队提供高质量的采购和生产等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融资环境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能硬件起步较早,因此投资机构对智能硬件的理解更加深刻,投资也更加理性和专业。获取风投的渠道也很多,例如著名的众筹网站平台Kickstarter于2009年在纽约成立,很多有创意的项目在此平台上获取了10万美元以上的启动资金。除此还有优质的早期天使融资途径,如Angellist平台等。总之在智能硬件领域活跃着大量的投资方。
从用户角度来看,美国等国家的智能硬件发烧友较多,素质较高,且消费能力强,能够为硬件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建设性意见。专业的用户和设计者之间的交互,这种有趣的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机制,成为智能硬件产品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少不了巨头企业的参与。Google和Apple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公司,一个是靠搜索起家的“软件公司”,一个是靠手机起家的“硬件公司”。在智能硬件产业布局中,都采用了软硬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平台的模式。
Google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成为其智能硬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硬件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加工,再返回并反馈给用户,是硬件智能化的标志之一。基于此,Google公司开发了从智能眼镜到无人驾驶汽车在内众多产品,打造了一个智能硬件帝国,建立起一个更加开放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硬件为主,逐步向操作系统、云服务及智能语音等软件及应用服务方面扩展,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封闭式软硬件生态体系。2014年苹果公司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进一步帮助软硬件开发者使用统一标准来开发产品。
让硬件真正“智能”起来
根据Gartner的数据分析,预期2020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5亿,物联网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00亿。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即时报告、身份识别、老年照护、健康监测等。技术更新也为智能硬件的集成化、便携化、多功能化带来更多可能,并在2018~2020年会引来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会带动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整个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变革。
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垂直细分领域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一款产品至少有一个应用场景,满足用户的一个刚需,否则将被市场淘汰。此外硬件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是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家居就是一个例子,智能产品需要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这样才能给用户带来一个完整的智能体验,否则每个产品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系统,将会给用户的使用造成障碍。
目前的智能硬件大多数还停留在数据采集以及分析上,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伪智能,算不上真正的智能硬件。人们常说的智能,应该是能够感知、思考,并反馈相应的行为。所以,智能硬件的终极形态就是“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不一定是人的形象,但一定能够感知到用户的意愿和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日本软银和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共同研发的Pepper机器人,已经具备了智能机器人的雏形。它能够读出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气语调,判断人类的情感,通过量化评分做出对人类积极或者消极情绪的判断,并且用表情、动作、语音与人类进行交流和反馈。未来的智能硬件将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设备与人、设备与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互并执行命令,而不是目前依靠智能手机、远程电脑等方式来控制硬件的使用。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在美国、日本和德国,政府和企业都将智能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除了Google,IBM、Facebook、Amazon等大公司也纷纷投入巨资,抢占智能机器人的战略高地,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机器人井喷时代即将到来。
文/郭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