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助推农业走进4.0时代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农业4.0,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11-12 15:18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信息化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互联网+”农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农业4.0的主攻方向。

  智慧农业:农业迈向4.0时代

  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以养殖大闸蟹闻名,养殖水域超5万亩。由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当地的蟹农只要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通过手机操作,就可足不出户管理几十亩的养殖水塘。同时,蟹农卖出的大闸蟹通过二维码进行追溯,消费者可以查询到河蟹产地和生长过程,让消费变得诚信透明。此外,通过河蟹养殖物联网平台,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在线化和智能化。这便是农业4.0的雏形,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

  农业4.0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之后进步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智慧农业。纵观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农业1.0以使用人力畜力为主要特征。人们依靠经验来判断农时,利用简单的工具和畜力耕种,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生产,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农业1.0模式在我国延续的时间很久,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对于农业生产产生过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小农体制逐渐制约了生产力发展。

  农业2.0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2.0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等生产工具,改善了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落后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先进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力的水平。

  农业3.0以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随着电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农业步入了3.0时代。农业3.0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特征,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实现普及应用。

  农业4.0以多项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为主要特征。农业4.0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智慧农业,以最高效率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能耗及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业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以农业全链条、全产业、全过程的智能化为特征,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较高级阶段。

  动态扫描:农业从3.0向4.0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形态多阶段并行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农业1.0”长期存在、“农业2.0”普及推广、“农业3.0”补课提升、“农业4.0”示范应用并行推进的阶段。

  农业1.0在全国范围内占30%左右。主要位于我国西部四川、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云南和西藏等地。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是人畜力手工作业居于主导地位的阶段,只在某些农作物的某些生产环节开始应用简单的农业机械装备,并且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还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下去。

  农业2.0在全国范围内占60%左右。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广泛应用,三大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棉花、甘庶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的进展。我国农业当前主要处于此阶段,还有很大提升和改善空间。

  农业3.0在全国范围内占35%左右。部分区域已经在农业2.0的基础上迈入农业3.0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信息化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都有显著提升,农业产业链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以及农业电子政务,这些都在深刻地变革着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国农业提升的下一个方向。

  农业4.0在全国范围内占2%左右。农业4.0的推动以政府推动为主,农业部实施的北京设施园艺物联网、黑龙江水稻种植物联网、江苏水产养殖物联网、天津设施园艺和水产养殖物联网、上海农产品质量追溯物联网、安徽省小麦“四情”监测物联网项目,是对农业4.0进行的积极探索。可以看出,我国农业4.0以物联网的应用为基础,这也是我国农业提升的未来,但是当前多为示范应用项目,如何将示范应用的经验和做法推向全国也需要考虑。

  农产品电商成“互联网+”农业突破口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为传统农产品营销注入了现代元素,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和公平交易、增加农民收入、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量迅猛增长。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农产品销售额快速增长,从2010年37亿元、2011年的113亿、2012年的198亿元、2013年的42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800亿元。

  从交易品种看,耐储易运的干货和加工品占主体,生鲜电商增势迅猛。电子商务交易的农产品主要是地方名特优、“三品一标”等,比如大枣、小米、茶叶、木耳等干货及加工品,其占据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80%以上。近两年在大城市还涌现出一批为市民提供日常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如北京任我在线、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汉家事易、辽宁笨之道、海南惠农网等,并且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

  从交易模式看,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如入驻淘宝、京东、1号店等成熟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的模式;中粮我买网、顺鑫抢鲜购等农业企业自建平台的模式;大连菜易家、武汉家事易等以网络为交易平台、以实体店或终端配送为支撑的“基地+终端配送”的模式;“世纪之村”利用村级信息服务点开展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网络代销代购的模式等。

  从生产经营主体看,部分农民、合作社、批发市场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山东、浙江等地出现了许多大型的“淘宝村”、“淘宝镇”,并带动了周边物流、金融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茶多网聚集安溪茶叶批发市场的1860家实体店,形成了全国茶叶电子商务平台,年交易额达到2亿元;四川中药材天地网依托全国药材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和信息站点,形成了庞大的线下服务网络,入驻商家突破9000家,注册会员达到28万。

  从支撑环境看,服务和支撑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城市冷链物流、宅配体系以企业自建方式都快速发展,农村物流网点迅速地增加,部分地方利用农村信息员开展草根物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物流的空缺。资金支付手段进一步完善,支付宝、网银、手机钱包等金融服务都开始向农村延伸。

  农业4.0开展以政府推动为主

  农业4.0是一个新兴事物,目前还处在“概念的界定、内涵的丰富”阶段,同时农业4.0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投资大,风险也大。因此,在农业4.0发展前期需要通过示范进行带动,需要在地方政府较为重视,经济较为发达,农业信息化基础较好,辐射带动性较强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示范基地,研发一批产品,制定一批标准,形成一套机制和模式,进而带动农业4.0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在推动农业4.0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开展顶层设计。包括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推进产业化,解决农业产业需求、布局与资金投入、农业4.0产业体系的匹配,统筹引导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

  加强关键技术和实用产品研发。在硬件方面,生命信息感知、适合农村不同地理环境的高通量和低资费通讯、支持闭环控制应用的终端产品和技术亟待解决;在软件方面,农业知识模型和应用控制阈值模型构建急需实用化;农业数据资源的细分和数据挖掘尚未有效地开展,农业大数据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上述关键技术领域亟须政府支持有关科研单位进行重点攻关。

  完善农业4.0发展的政策环境。农业4.0在顶层设计、产业化发展、公共服务提供和安全管理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并完善农业4.0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消费需求和民营资本进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培育成熟的商业化应用模式。

  农业4.0产业链尚不完善

  农业4.0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农业4.0相关产品的研发多由科研单位和高校承担,比如,农业物联网专用传感、控制设备量产能力不强、价格高、稳定性差、运行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较突出,成为农业4.0发展的主要瓶颈。

  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农业4.0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的应用,当前,农业生产、管理、服务信息化以政府推动为主,企业的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大部分企业更加关注农业电子商务。这导致我国农业4.0应用尚未成规模,存在应用规模小、分散等问题,应用技术不成体系,推广应用没有规模,运行机制不可持续。

  市场竞争:企业纷纷进军农业电商

  “互联网+”农业市场巨大,包含农业电商、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政务、农业信息服务等。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限制,当前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政务、农业信息服务的推动主体仍以政府为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尚未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目前普遍关注的是农业电商,并且纷纷进军农业电商相关的领域。

  目前我国农业电商市场规模约7万亿元。其中,农资流通超2万亿元,农产品流通超过5万亿元。具体来说,种子市场空间约为3500亿元,化肥市场空间约为7500亿元,农药市场空间约为3800亿元,农机具市场空间约为6000亿元,农资电商平台试图为农户们带来更低价格的农资产品,农产品电商平台试图让农产品更为快捷、更为直接地到达真正有采购需求的消费者手中。

  电商巨头争抢农村电商市场。农村战略是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之一,另外两个战略是跨境战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战略,可见阿里巴巴对农村市场的重视,阿里巴巴计划在农村投入100亿元实施“千县万村”计划。京东也在全国实施“电商下乡”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500家县级服务中心和招募数万名乡村推广员。此外,当当、苏宁等电商巨头也纷纷进入农村进行“电商刷墙”,例如当当的“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苏宁的“当心花钱买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

  上市公司布局“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大北农、新希望、金正大、和邦股份、云天化、芭田股份、鲁西化工等农资企业均开展了互联网业务,进行“互联网+”农业布局。大北农旗下的农信网以猪管网的数据为基础,向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新希望也以产业链的数据优势与线上融合发展P2P等业务,帮助养殖户对接不同渠道、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降低养殖户融资成本。

  一批地方电商服务商开始走向全国。浙江的赶街网、福建的世纪之村、北京的农信通、黑龙江的惠农、江苏的南京分点等地方电商服务商等,依托政府部门建设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与此同时,他们都已开始走出各自省份,走向全国。福建省“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在福建省1万余个行政村以及全国3.5万多个行政村推广使用,被称为农村版的“阿里巴巴”。

  未来趋势:从农业电商走向农业产业链互联网化

  当前,互联网嫁接农业仍存在挑战。首先,城乡数字鸿沟仍很大。农村电脑、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信息传输在乡、村、户环节出现“梗阻”,“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尤其是乡、村信息服务站数量不足,只有22%的行政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站(点),信息服务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针对性的农业信息服务不足,农民信息边缘化问题突出。其次,信息技术创新滞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亟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融合,实现技术再创新,而目前农业4.0研发人才匮乏、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顺、投入不足,现有信息系统、技术和产品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需要。最后,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业4.0的重中之重是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是带动农业4.0的排头兵。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基础条件差、信息化意识不强,没有发挥出带动其他新型主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示范作用。

  真正实现农业4.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我国农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产业链方面突破挑战,实现全面互联网化,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已经达到10.6亿户。智能手机的普及将大大助力农村电商的发展,建立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最低费用的流通网络。如一米鲜、许鲜网、缤果水果等O2O电商等发展迅猛。

  农业生产智能化是最大市场,也是主要难点。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先进处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控制,解决种植业和养殖业各方面的问题。当前,农业部向社会推介了116项“节本增效突出、技术设备成熟、模式值得推广”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其中大田种植14项、设施园艺52项、畜禽养殖18项、水产养殖8项、综合类24项,引导更多企业共同挖掘农业物联网市场。

  农业电子政务和信息服务市场前景巨大。农业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管理中的效率和透明问题,当前农业部门电子政务项目面向领导决策支撑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农业大数据开发和利用市场前景巨大。农业信息服务市场主要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农业服务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民更便捷地享受到各种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当前,农业部拟围绕着12316农业信息服务投入将近1亿元,根据测算,这将带动社会投资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投入10亿元,促进GDP增加60亿元。

  总之,推动农业向4.0迈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整个产业链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创新与再造,将是我国农业变革的新契机,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文/袁晓庆 博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