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造品牌竞争新优势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品牌竞争,优势
  • 发布时间:2015-12-09 13:45

  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有增无减,有力支撑了我国外贸规模逐年不断扩大,为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均做出了贡献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竞争优势由以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授予210家企业首批“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称号。推行“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是质量强国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出口企业的质量最高荣誉,代表企业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我国品牌企业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其中,我国自主品牌企业进出口4.14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5.9%,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自主品牌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数据表明,我国外贸稳增长的压力依然很重,我国企业要看到自身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与不足,通过多种途径去努力,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从而稳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可喜的是,面对出口增长趋缓的压力,我国品牌企业早已开始从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着手努力,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质量构筑竞争优势

  在中国出口马其顿的动车组完成“欧洲首秀”之后,“中国制造”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近年来,为使铁路装备出口欧洲,中国品牌企业一直在构筑质量竞争新优势。

  不仅仅是马其顿,中国高铁的质量优势也赢得德国的赞誉和认可。近日,德国铁路公司首席采购官吴维.君特表示,德铁有意扩大国际供货商网络。更引人注意的是,君特公开为中国高铁装备“点赞”。

  君特说,他和公司高层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供货商有与欧洲同行竞争的实力,能够为德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据悉,德铁今后5年平均每年的采购开支约为100亿欧元。不过,目前德铁只有不到10%的供货商来自德国国外,德铁的计划是未来5年内将这一比例提高至20%。君特说,“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货商,尤其是我们今后几年可能发出的大额订单,比如机车、高铁。”德铁国际采购办公室负责人米夏埃尔.博巴克说,德铁对铁路车辆零配件以及铁轨、信号系统等基础设施产品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在中国主要计划采购这两类产品。他透露,经过前期接触,德铁将中国中车、太原重工等约40家中国企业列入潜在供货商范围。

  德铁称,太原重工生产的车轮组正在德国接受德铁技术检测;中国中车则将在近期与德铁签订谅解备忘录,以推进相关合作。中国高铁能够进入以高端制造闻名的德国市场并获得认可,仍显难能可贵,又实至名归。

  目前,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势不止体现在高铁等高端制造领域,在汽车、家电、移动通信、IT等领域,我国的一些品牌企业在海外市场也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华为、中兴通讯等移动通信公司在国际市场纵横驰骋,吉利、比亚迪等品牌车企成为海外市场一道亮丽风景,联想稳坐全球PC市场头把交椅,海尔、格力等家电品牌在国际市场独领风骚……中国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下,海外市场因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要求国内制造业练好质量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的海外竞争能力,从而更长久地站稳市场。

  品牌铸就竞争实力

  十几年前,人们谈论手机品牌,基本都是国外跨国公司的“洋”品牌。而近年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中国品牌的产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公司)的“HUAWEI”品牌手机就是其中之一。因其在技术、质量、性价比和易用程度上的出色表现,“HUAWEI”品牌手机在国际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这是我们多年来打造自主品牌的结果。”华为公司消费者业务部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表示,专利是支撑品牌的基础,而自主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只有20多年历史的华为公司,一向将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作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华为公司将年销售收入的14%投入技术研发,至今已积累了4万余件国内外专利,为自主品牌“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技术的赶超,华为公司自主品牌的价值、影响力都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华为品牌估值超过1000亿元。目前,华为公司75%的营业收入来自国际市场,2014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人民币(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净利润279亿元人民币(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有增无减,有力支撑了我国外贸规模逐年不断扩大,为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均做出了贡献。联想集团、华为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汇源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成长为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

  “在逐年增长的外贸总值中,自主品牌的贡献正越来越大。”在业内专家看来,重视自主品牌建设,就是重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就必须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建设的进程。

  品牌培育任重道远

  “我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许春明坦言,从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10年前,在国外品牌机构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仅有海尔1个品牌入选,10年后,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上,中国品牌上升到25个,总数居全球第5位。但是,与位居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第一位的美国的232个品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有脚踏实地,认真抓品牌建设,才能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打造品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业内专家学者如是表示,品牌是企业综合能力建设的集中反映,企业要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加强品牌培育和建设,打造更多让世界了解的中国品牌。

  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我国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一直很重视。在政策层面,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结合经济及外贸发展大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2011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等7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全面加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要发挥品牌建设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品牌竞争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优化品牌成长环境,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等一系列要求。

  在企业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知晓了品牌的价值和意义,打造自主品牌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近年来,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和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双汇集团收购全球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北汽收购萨博,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等,这些中国企业的品牌收购行动,都为自主品牌的打造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着力实施以技术和品牌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通过品牌所依附的知识产权去维护和扩展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吴汉东认为,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培育,既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构筑竞争优势,也可以带动产业及外贸的多元化发展。

  本刊记者 武志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