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教育的新模式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改革开放,会展教育,校企合作
  • 发布时间:2015-12-11 10:13

  改革开放以来,会展经济在我国迅速崛起,为适应其发展,满足其人才的需求,会展专业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虽然目前我国会展教育数量可观,会展专业在校生数量在全球排名前列。但高校会展教育的繁荣并未弥补人才缺口,会展业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会展专业学生缺乏实操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要。那么究竟高校应该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这一直是会展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近日,“鸿与智商业媒体会展人才培养基地”在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落成,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至此,安徽首个校企共建会展人才培养基地于合肥正式成立,专门为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前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个平台。

  其实,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方式在会展业由来已久,企业作为会展行业的实践者更加能够以事实说话,以案例说话;学院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在理论方面则更胜一筹,二者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据笔者观察,通过多年的实践,校企合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即使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和培训课程,企业依然存在“用工荒”的现象,仍在大力呼喊会展人才;很多从业者也向笔者反映,人才一直是制约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但是,笔者近日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正在会展院校之间展开。在前面提到的安徽首个会展人才培养基地中,校企双方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筹备建立“模拟办公室”。“模拟办公室”是多年来在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已成功实施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模拟办公室中模拟企业的业务,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它被视作学校理论培训的补充,并且至少能部分地弥补企业实训的缺乏和不足。

  而在此之前,据笔者了解,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在学校成立了一个“模拟企业”,这个企业里的职务由学院老师和学生共同担任,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企业,他们还会对外承接工作和业务。

  就学院培养学生的方式来说,“模拟办公室”和“模拟企业”无疑比单纯的校企合作来的实在。在笔者看来,这种模式的出现可以视作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一种创新。这种模式被会展院校纳入教学中,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给会展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平台。

  现如今,很多学生学校里是锋芒毕露的超级学霸,而一旦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却成了能说不会做的学渣,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与中国的应试教育脱不了干系。老师一味地将知识和思想灌输给学生,不给学生自身成长的空间,很多学生丧失了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长期运用于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就更别提所谓的创新了;然而到了实际工作中,单靠理论知识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往往无法令用人单位满意。

  一位从事会展业的友人曾经告诉笔者,他在给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的现象,大部分人在理论知识方面都是侃侃而谈,而一旦到现场进行实地训练时,很多人呈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就是学校所学专业与企业所需人才的脱节。

  除了“填鸭式”教学,“放羊式”的教育模式也危害甚广。据笔者了解,虽然很多院校跟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学生开始实习时把学生扔进企业后便不管不问,任由其自生自灭,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一无所知、全然不顾,更谈不上及时干预和指导。这种粗暴的“放羊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了积极性,自然难以达到效果。

  相对于这种沉闷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校组建“模拟企业”和“模拟办公室”就变得新颖而有趣多了。

  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团队意识,而且还使其更早地体验到职场生活。同时这种模式还可以让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多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成立这样一个办公室或是企业,让枯燥而乏味的课堂增加了一些别样的色彩,学生所上课程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大家通过一种模拟的方式提早接触到企业运作的模式和流程,在工作中学习亦是一件乐事。

  生活在古代的陶渊明早已用一句诗传达了自己对人才的看法,他说:“人才自古要养成,方式干宵战风雨”,直抒胸臆地强调了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依靠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培训机会从而来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是一种方法,但要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效用,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还得追本溯源,从教学模式下手。

  模拟教学是否能给予学生一片新的学习天空,我们正拭目以待!

  本刊记者|李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