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IT造梦巨匠

  • 来源:新经济
  • 关键字:拉里·佩奇,Alphabet
  • 发布时间:2015-12-16 15:58

  “是否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直是驱动佩奇做出重大决策的一个简单的原因。正如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在《大繁荣》中所提及的“现代经济的核心来源于草根创新和活力”一样,这个不习惯在聚光灯前抛头露面的中年男子,屡次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打破固有的经营模式,给谷歌带来新的挑战。

  “Alphabet是为了顺应谷歌的运营而诞生的。”2015年8月10日,一个名为Alphabet的公司横空出世,闯进大众的视野,把谷歌(包括搜索、YouTube和其他网络子公司)与研发投资部门分离,谷歌成为Alphabet的全资子公司。佩奇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巨头,谷歌的未来会变得更加精简。

  对于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佩奇不单纯囿于广告收益和产品营运的传统企业运营,他表示,Alphabet并不致力于成为一个消费品牌,而是深刻体现在对员工和投资者的重视上。这样的想法让正处在锦瑟年华的谷歌业绩持续攀升。

  根据日前Alphabet公布的2015财年第三季度营业数字,Alphabet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86.75亿美元,净利润达39.7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7.39亿美元增长45%,谷歌的网站营收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累计付费点击数也较去年同期增长23%。目前,Alphabet的收入90%来源于谷歌业务。

  对佩奇来说,重组新架构的目的是为了让精简后的谷歌今后更易于运营和项目的拓展,而若想重塑一个强大的新品牌,首先必须持续稳固搜索引擎巨头的地位,同时发展新领域的项目,如“登月”计划(Moonshot Projects)的发展需要有令人叹服的成绩才得服众。佩奇必须做到严格地平衡资金分配,进一步推进各业务的发展。毕竟让人们习惯从Google变成Alphabet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年筑梦师

  “仅仅构思出创新的科技对于未来的发展是不够的,重大理念并不足够,它还需要商业化。”佩奇在回忆起自己12岁时看《浪子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一生》传记而落泪的事情,他强调了商业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1973年3月26日,住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对犹太夫妇迎来了他们儿子佩奇的诞生。佩奇算是出生在计算机世家,父母均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计算机教授。童年时期,在父亲的启蒙下,佩奇6岁便开始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程序产生浓烈的兴趣。

  1991年,佩奇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双亲任职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在拿到理工科学士学位后,他继续深造,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计算机。求学期间,佩奇的父亲曾告诫他:“必须做好博士论文,这将决定你未来的学术生涯。”最终,佩奇把博士论文的焦点落在当时正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上。应验了父亲的话,这确实成为了佩奇倾注一生的研究。

  22岁的佩奇在某天的深夜做了一个梦,梦里的疯狂主意让佩奇激动不已。根据这个主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查看全世界的信息。佩奇最初的想法是研究互联网链接机构的问题,当时的他尚未意识到这个研究实际上就是搜索。为了完成“让网络变得更有价值”的梦,佩奇用心设计了链接整个互联网信息的网络爬虫。而这个研究项目引起了同为校友的数学天才--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关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项目,它研究的网络象征着人类知识的网络。”布林说道。

  1996年初,佩奇和布林开始合作研究“BackRub”的搜索引擎,佩奇写出了名为“PageRank”的代码作为一种算法的基础,并将其用在支持“BackRub”搜索的运作上。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天生拥有丰富商业基因的佩奇意识到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商业的支撑。因此,佩奇和布林两人凑足1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于1998年9月7日,在加利福利亚州曼罗帕克的一间车库建立了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佩奇出任该公司的CEO。

  退位护航

  谷歌成立后,搜索引擎受到了全球的追捧,1998年,谷歌每日处理的搜索次数为1万次,到1999年,这一数字猛增至50万次,同年9月,谷歌搜索完成了测试版,每日处理的搜索结果飙升至3亿次。到了2000年,谷歌已发展成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在谷歌飞速发展的同时,佩奇很快迎来了自己在谷歌角色的转变。他是一个有强烈控制欲的“偏执狂”,在最初几年里,佩奇对谷歌的产品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对于一家快速发展的初创公司而言,一个能够主控全局的领导人必不可少。

  佩奇也意识到,作为一个程序员他可以灵活处理技术问题,而作为一名首席执行官,他缺少了管理大型公司的经验。2001年,佩奇辞去谷歌CEO职务,聘请Novell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任职谷歌的首席执行官,自己则担任谷歌的产品总监。

  “我发现,正是因为施密特的存在,我才能有一些自由时间。”佩奇说道。从CEO到产品总监,这并不意味着佩奇与谷歌渐行渐远,相反,佩奇在产品的评估和开发上都为谷歌业务的扩展作了护航。

  在谷歌的早期,佩奇一直都希望公司不要局限于基本的互联网搜素。他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广告市场。尽管卸任了谷歌的CEO,佩奇仍然控制着谷歌绝大多数的投票股。2003年4月,谷歌以1.02亿美元收购了Oingo,获得了WordNet和Simpli项目,为谷歌AdSense广告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这个在第三方网站投放“内容网络”的广告项目,为谷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2012财年第四季度显示,AdSense广告项目给谷歌带来34.4亿美元的巨额收入,占谷歌总营收的27%。

  尽管谷歌从广告中获取大量的收益,同时也在施密特的管理下稳步发展,佩奇却没有失去进取心。“我要研发一部手持计算机,它可以把谷歌服务装到地球上每个人的口袋里。”2005年,佩奇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高科技企业Android及其团队。

  佩奇潜心于Android这个项目,与Android的联合创始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共同研发相关技术。2008年9月,谷歌推出了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G1,免费提供给手机生产商安装,迎合了手机生产商想追赶风靡全球的苹果和运营商想要与iPhone在美国运营AT&T保持同步的发展需求,谷歌的这个操作系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2009年第二季度,Android占全球手机总销量的1.8%,到2010年第二季度,Android销量已经占到了17.2%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苹果的14%,这也是Android首次超越苹果。随后,野心家佩奇继续不断地发展Android的业务。不久之后,Android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手机操作系统。现在,Android已普遍到家家户户,佩奇把智能手机成功变成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

  破茧蜕变

  佩奇擅长于描绘宏伟蓝图。他从不畏惧设置大胆的目标。“我们实现了95亿美元的利润,有2万名员工,有庞大的财力和物力,为什么不做更多的事情?而最近谷歌所做的最大的项目就是Android。”2009年,面对谷歌的现状,佩奇感到一定的担忧。尽管谷歌搜索广告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持续的发展,但在谷歌顺利发展的背后,谷歌的进取心反而有所退步。

  在担任谷歌产品总监的几年里,佩奇实现两次巨大的成功,大大提升了佩奇对自己的管理能力的自信心,同时佩奇也认识到了自己职业生涯早期过于单打独斗的错误。

  2010年12月,佩奇、布林和施密特坐到了一起,讨论着谷歌的未来。一个月后,谷歌官方宣布,佩奇重新担任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当晚,施密特在Twitter发了一条消息:“承认监护再无必要。”

  在接任的3年里,佩奇一方面推动谷歌核心业务在商业上的持续成功,另一方面以宏大的远见让谷歌保持时代浪尖的姿态。

  “我上任之初,就开始围绕着核心产品重组管理团队,以提升整个谷歌的责任和义务意识。谷歌拥有很多机遇,除非我们做出一些艰难的抉择,否则我们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战线拉得太长,无法达到预期的影响。因此,我们关闭或整合了30多款产品,还对谷歌搜索等众多产品进行了视觉上的更新,现在它们拥有了一个更加整洁、更加连贯、更加美观的界面。”佩奇两次重组管理层,把旗下各种产品整合在一起,进一步统一了谷歌产品的风格。

  在佩奇的领导下,2011年谷歌推出了与Facebook抗衡的社交网络Google+;2012年,斥资120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把其大量专利揽入囊中,保护了Android不受苹果和其他公司的诉讼困扰;同年年底,谷歌开始在堪萨斯城安装超高速光纤网络,为城市里所有人提供免费的互联网连接。佩奇一系列的动作让谷歌的发展达到了颠覆的状态。

  《财富》杂志披露了谷歌在2011年至2013年里,年增长速度超过20%,公司的现金储备也从佩奇刚出任CEO的370亿美元增长至620亿美元。2013年佩奇被《福布斯》评为美国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CEO。

  “你需要有好奇心、冲动和一个看起来没人敢于投资的课题。”在任职谷歌CEO期间,佩奇的野心从未断过。在谷歌,佩奇将最大胆的想法称为“登月”。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Loon项目、以及用于检测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纳米胶囊等一个个登月项目(moonshots)的诞生都预示着佩奇正疯狂地为谷歌在各个领域找新的立足点。

  新旧挑战的交替

  无论是谷歌还是各领域项目,佩奇带领的Alphabet未来要走的路并不平坦。近期,佩奇在旧金山参加《财富》杂志举办的2015年全球论坛时表示:“我们在中国市场一直坚持运营,我们也想做的更多些。”透露了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意图。

  因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自2010年来谷歌的搜索、电子邮件、视频和其他流行服务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市场。面对过去的5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呈爆炸性增长,实力强大的本土科技巨头纷纷涌入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严峻态势,谷歌重返大陆市场存在一定的难度。本土化的搜索引擎占据市场,成为了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首要阻力。

  “桑达尔·皮查伊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敏锐的产品目光和极高的企业家才智。相信皮查伊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现在已任Alphabet CEO的佩奇已将谷歌的主控权交给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对于重返中国市场的决策,佩奇信任皮查伊,只要符合谷歌未来发展的决定,他都不会反对。

  日前,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正在与有关部门沟通,计划推出一款只含有通过政府审查应用的定制版Google Play,来突破中国市场的关卡。

  除了重返中国市场的艰巨外,Alphabet旗下比较依赖研发经费的项目也存在着挑战。实际上,谷歌过去的“登月计划”,比如无人驾驶汽车、Google Glass、平流层网络气球、机器人公司Boston Synamics等,都亏损连连,2015年的总运营亏损至少达到5亿美元,至多高达40亿美元。

  尽管“登月计划”亏损情况不容乐观,但一向热衷于创新的佩奇并没有要停止这个疯狂的计划的打算。今年9月谷歌又发布了新的“登月计划”--探索人类心理健康,包括了一系列风险投资和抗衰老实验室Calico,是Alphabet下一个10亿美元的商机。“我们努力用已有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以及有意义的事情。”佩奇认为科技行业必须迎来革命,不落伍就必须有点不甘于慵懒的精神。

  如今的佩奇已不是那个内敛的程序员,商场上的历练,让佩奇蜕变成一个深思熟虑的商人,说到未来,这位造梦匠人,展示了自己的野心。Alphabet是一个大集团,涉及到的未来项目众多,在科技界独树一帜,面对谷歌重整架构,佩奇表示将会在新领域利用自身强大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广泛布局,开拓更多有意义的项目,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白日梦”去影响整个世界。

  文|NEW ECONOMY 毛斯琪 齐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