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正剧的偶像化表达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琅琊榜》,偶像化,《甄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9 14:06
2015年10月15日,《琅琊榜》首播收官,东方卫视、北京卫视CSM50城收视率双双破1,分别为1.159%与1.05%;截至12月,根据各大视频网站公开数据,《琅琊榜》网络点击量突破90亿,超越《甄传》,挺进电视剧播放量前4名。在海外发行方面,《琅琊榜》截至目前已登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开播至今,微博微信、线上线下关于《琅琊榜》的讨论热度始终不减。
无论是市场反馈还是观众口碑,《琅琊榜》均可谓大丰收,这部被剧评人评价为“飘逸的正剧、沉稳的传奇”的作品,成为2015年当之无愧的现象级内容。严谨的改编与制作,让《琅琊榜》大大延展了原IP的商业价值;偶像化的正剧创作思路也给予电视剧行业新的启迪。
武侠片式历史剧
一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琅琊榜》制片人、东阳正午阳光传媒董事长侯鸿亮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正值《琅琊榜》热播的国庆假期,侯鸿亮妻子代其回家看望父亲,不知儿子具体工作内容的老人让妻子转告侯鸿亮——“要向梅长苏和靖王(《琅琊榜》主角)学习做人”。在微博上,梅长苏扮演者、演员胡歌转发了一条视频,伤心于梅长苏结局的小女孩在视频中大声哭泣。无论是黄发老人还是垂髫少年,都对《琅琊榜》入戏颇深。
在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琅琊榜》不仅俘获了不同代际的观众,也受到英剧圈、美剧圈、韩剧圈等剧迷的追捧。如果说社会流行文本反映了一定时代下的集体无意识,那么《琅琊榜》则体现了当下中国观众的共同白日梦。“大受欢迎的《琅琊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大部分观众的平均价值观、文化水准、审美趣味以及技术要求,正如《权力的游戏》代表了目前西方世界欧美观众的一个平均水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表示。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琅琊榜》由享受武林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卷入朝堂夺嫡之争开始,讲述了主角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昭雪沉冤、扶持新帝,最终还复政治清明和朗朗乾坤的故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总结武侠文本有三大主题:平不平、利公民、报恩仇。在许子东看来,《琅琊榜》并非纯粹的历史剧,其骨子里是一个武侠片,剧中主人公的行为以及故事情节发展均离不开陈平原总结的三大主题。
在《琅琊榜》庞大复杂的观众构成中,年轻受众是收视主力。根据爱奇艺播放指数数据显示,18~35岁观众占比76.1%。年轻观众不仅贡献了收视率、网络点击量,他们对于《琅琊榜》的解读解构也不断使电视剧在社交媒体衍生出新的话题。截至目前,#琅琊榜#话题微博阅读量42.1亿次,讨论量751.7万。
网络文学IP改编、偶像演员阵容,《琅琊榜》与年轻观众有着天然的接近性,对于原著中年轻观众喜欢的元素和“萌点”,侯鸿亮团队也最大程度进行呈现,如表现角色之间友情的“苏宅日常”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琅琊榜》播出后最令我惊讶的是,网友居然对’苏宅日常’这么感兴趣。之前我还担心表现主角生活内容太多会影响整体节奏。”侯鸿亮感叹。这些日常戏基本都由导演李雪完成。拍摄时,导演孔笙还在一旁劝他,“你悠着点拍,别太活泼,要和整体基调相统一。”李雪把“苏宅日常”拍得很”萌“,这正好打中网友的兴趣点。
作为一支以主旋律作品闻名的制作团队,《琅琊榜》剧组在贴近年轻化、市场化表达的同时,并未放弃自己的创作原则。“我们运作的每个项目,创作欲望多基于对历史、社会以及人文的个人表达。”侯鸿亮表示,《琅琊榜》真正打动他的是小说在兄弟之情、家国情怀、正邪抉择间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电视剧团队想要呈现的也仍然是一个真正能从情感上打动人的故事。在他看来,严肃的价值主题与偶像化的表现形式保持平衡的关键在于审美的统一。“审美统一背后体现了创作者的态度,它贯穿于整个剧的制作、筹备以及剧本修改之中,《琅琊榜》仍然延用了正剧的创作方式。”
口碑逆袭
“逆袭”是侯鸿亮、孔笙团队作品的固有“剧本”。侯鸿亮介绍,孔笙、李雪执导的戏,推出时多会遭受市场质疑,但随着剧情展开,收视、口碑逐渐攀升。《琅琊榜》的播出亦是如此,且戏剧冲突更为强烈。根据CSM50城收视率显示,播出的第一个礼拜,《琅琊榜》收视率徘徊在0.5左右。随着剧情推进,《琅琊榜》口碑不断发酵,观众纷纷为该剧细致考究的服装、道具,精美的画面构图点赞。关于《琅琊榜》镜头语言分析的文章在社交媒体流传,甚至抛出了对角线构图、三分法则、黄金螺旋等专有名词。面对盛赞,李雪表示,《琅琊榜》并不是团队的超水准制作,只是保持了一贯水准。
从购买小说版权到开拍,《琅琊榜》筹备时间超过3年,主要时间用在打磨剧本上。该剧单集成本200万元,制作投入超过演员费用。开机前半年,美术、道具等部门开始工作,剧中小至家居摆设,大至人物居住和活动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均为实景制作。为了保证戏剧效果的古风古韵,剧组专门邀请了研究古代礼仪的团队做礼仪指导。演员进组后礼仪指导会第一时间沟通传授礼仪知识,每一次仪式感强的大场面,礼仪指导团队都会事先与导演组确定礼仪流程和规范。《琅琊榜》的服装设计由服装师茹美琪操刀,她与侯鸿亮团队先后合作了《战长沙》《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等多部作品。从读剧本到完成设计,茹美琪花费4个月时间共制作了上千套戏服。为了表现服装的质感,她亲自前往香港和广州采购面料,并将材料带到镇江专门制作戏服的工厂制作。
孔笙表示,拍摄现场动用了包括艾丽莎在内的6台拍摄设备,起用了包括武术组在内的3个班底,拍摄规模庞大。原著中有不少恢宏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制作团队也进行了忠实还原。
对于细节的把控和审美的高标准是侯鸿亮团队一以贯之的追求。“目前,考究影像的电视剧越来越少,这会直接影响大众的审美取向和习惯。我们希望通过对影像专业性的追求引导观众审美的回归。”
《琅琊榜》品牌系列
侯鸿亮透露,《琅琊榜》在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海外的版权收益总和,已让出品方收回1.1亿元的投资成本。同时,电视剧的火爆也催生了其他IP衍生品的出现。自9月25日上线后,《琅琊榜》手游第3日便取得APP Store免费榜第二、游戏免费榜第一的成绩,游戏上线10日后,总流水突破1000万元;《琅琊榜》续集也已进入剧本阶段。侯鸿亮表示,制作《琅琊榜》之初,即有将之建设为品牌的想法,除电视剧续集外,电影项目也在规划中。
面对海外版权剧的分流,综艺节目的挤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历史剧正面临最坏的时代。《楚汉传奇》《越王勾践》等大制作历史正剧折戟沉沙,更是让近些年荧屏鲜有严肃的历史题材作品出现。《琅琊榜》让众多业内人士看到了希望,“它的出现或许为复活历史剧打开新的思路,将正剧的魂与核附着于偶像的皮和形上,生命力或能得以延续。”
《琅琊榜》大事记
2011年4月13日《琅琊榜》小说公布影视改编权花落山影。
2011年7月7日制片方在微博广泛征集剧本改编建议。
2013年4月24日《琅琊榜》剧本初稿完成。
2013年8月21日剧组开始拍前筹备工作。
2013年12月10日制片方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逐
步公布主演阵容,男一号“麒麟才子”梅长苏最终敲定由胡歌饰演。
2014年2月13日剧组在横店影视城秦王宫景区举行开机仪式。
2014年6月7日《琅琊榜》全剧杀青。
2014年10月15日《琅琊榜》亮相戛纳电视节,
海外版权迅速售出并创下业内海外版权销售高价。
2015年9月19日《琅琊榜》登陆北京、东方两大卫视,双星联播。
2015年10月15日收官。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分列同时段收视第一、二位,累积收视破2,网络点击量突破30亿。
对话孔笙:一个戏有一个命
《综艺报》:与原著相比,电视剧进行了哪些改编?
孔笙:改编程度很小,只是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转变为台词,调整了部分人物的出场顺序,另外情节推进的节奏我们也做了调整。原著已经很不错了,电视剧的还原度在80%以上,上述调整都是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必要手段。
举例来说,关于琅琊阁和琅琊榜我们进行了淡化,只是作为故事背景。尽管是架空小说,我们还是希望能有一些中国古典的韵味在其中。
《综艺报》:《琅琊榜》受众面很广,制作时是刻意兼顾了年轻观众与中老年观众的观看需求吗?
孔笙:首先,《琅琊榜》根据网络小说改编,以年轻受众为主,自然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我们保持了网络小说的基本特性;其次,我们尽量还原古装剧的历史氛围,庙堂像庙堂,江湖像江湖,这有助于我们抓住电视机前的基本观众。《琅琊榜》小说我们喜欢的一个原因是偏正,思想性较强,另外情节密度和情感故事很抓人,我们只要把剧的制作和年代感做得更好,覆盖的观众面就会更宽。
如小说中很多主角的日常生活描写,现代性很强,这方面我们没有刻意改动;演员的说话行为方式以及美术方面我们都尽量靠近真实历史,希望他们像古人一样说话、行动。这个度我们把握得很好,在还原中国古典文化内容的基础上,也没有表现得太老成。
《综艺报》:你认为《琅琊榜》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孔笙:不可以,我们常说,一个戏有一个命。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关注是否发挥专业性,把每一个项目做好,至于结果怎么样,还是交给观众和市场检验。
文/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