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派

  • 来源:mangazine精英
  • 关键字:新陈代谢派,丹下健三,建筑
  • 发布时间:2016-01-21 16:28

  几年前,我去河南郑州参加过一个项目的设计顾问工作,项目的规划设计师是日本“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黑川纪章。他设计了郑州的新城“郑东新城”,又为中国城市房地产联盟设计了一些住宅小区,其中有建业集团的“联盟新城”第一期,就这个项目,我和他打过交道,对他的工作方法有一点了解。“新陈代谢派”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迄今依然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战后涌现的这一批人物,后来都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大师,这个圈子我也先后认识几个人,因此颇有些感触。

  “新陈代谢派”是在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新陈代谢派”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过程,人们的任务是促进这种新陈代谢的实现。他们发表了“新陈代谢1960宣言”。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

  在建筑史中,黑川被列入“新陈代谢派”的代表人物。他从四十年前开始倡导的“共生”思想,理论界把他推到一个不适宜的高度,说他的理念“已被推崇为生命时代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秩序”。“共生”思想这一观念,不仅对建筑领域,而且对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美国电影公司麦克尔·布拉克伍德制作公司1993年完成了记录影片《黑川纪章》,我是在美国的公众电视台(PBS)上看到的。芝加哥美术馆为了纪念黑川纪章对建筑界的贡献,将其展览永久地命名为“黑川纪章画廊”。1997年,法国蓬皮杜中心决定,将体现黑川纪章新陈代谢设计思想的1996-1975年间的41件原件素描和图纸及4件模型永久收藏,并从6月到10月举办了“黑川纪章新陈代谢主义展”,展出这些作品。那几年是黑川年,“黑川纪章回顾展”从1998年1月于巴黎日本文化会馆揭开序幕,然后于1998年4月至6月在伦敦RIBA建筑中心(英国皇家建筑家协会),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在芝加哥美术馆,1999年2月至3月在柏林日德中心,1999年6月至11月在梵高美术馆(阿姆斯特丹),然后在日本国内巡回展出至2001年3月。

  黑川纪章是日本战后第一代建筑家中的重要代表,他于1934年出生于名古屋的建筑世家,父亲、弟弟都是建筑家,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9年在同一大学获得硕土学位,1964年获得建筑学博士学位,1962年开设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他也是丹下健三的学生,在设计思想上受他影响很深,应该说出身于正宗的现代主义体系,却在60年代顺应国际潮流,成为改革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主要人物,在日本被称为“异端者”。6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后现代主义运动和一系列企图修正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探索和理论探索,日本也受到影响,出现了以黑川纪章、矶崎新、文彦、筱原一男为代表的类似运动,在日本建筑史中被翻译为“新陈代谢”时期。黑川纪章是这个浪潮中非常突出的建筑家。他在1965年设计了过量儿童公园中央儿童馆,1969年设计了小田急乙女汽车餐厅,1972年设计了银座“舱体大楼”,逐步体现出自己的新思想和设计方向。

  黑川纪章并不走美国式的后现代主义道路,而是从另外的方向来探索对现代建筑的改进,其中最典型例子是银座的“舱体大楼”。这个大楼是位于东京最昂贵的地段银座的高级住宅公寓,银座地段寸土尺金,设计上对于空间的考虑,对于预算的考虑都非常重要。同样的,对于建筑形式的要求,也相应高得多。黑川纪章受到他在苏联时对于宇宙飞船的“舱体”单位的印象影响,而采用了类似的“舱体”的构想,他采取了预制件和基本模数两方面的因素,设计了2.3米x3.8米x2.1米大小的所谓居住“舱体”,预制了这种尺寸的长方形单体,甚至窗口也开成舷窗的圆形孔。建筑基本使用单体堆砌、穿插组合而成,对于传统的现代建筑显然是不同的演绎,引起广泛注意。他利用同样的方式,在1976年设计了大阪的索尼公司大楼,进一步推进了这种模数单位、预制构件组合建筑的思想。他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提出“螺旋都市”的设想,也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色彩。

  黑川纪章在70年代开始设计重要作品,其中有1975年的福冈银行总部、1977年的日本红十字会总部大楼、石川厚生年金会馆建筑和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逐步形成自己成熟的设计思路,是日本高科技管理中心—日本通产省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和方式。特别重要的是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建筑,这个建筑从1977年开始设计兴建,到1989年才基本完成,设计上运用方形环绕中间庭院的基本单体,逐步增加,因此建筑在每个建造阶段都具有内在的关联,也在整体完成后能够保持一致。在整个建筑群的中部是一个大型的以四个圆柱为角的方形庭院式建筑,所有的建筑单体对外都不设计多少窗口,造成向内开放、向外封闭的特点,建筑采用日本传统建筑的灰色一江户时期流行的“利休灰”,灰色一方面具有民族传统的内涵,同时又能够把三维的关系模糊化,形成二、三维不清的形态,建筑因此就增加了遐想空间。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黑川纪章好像是2006、2007年,他开始初步接触郑州东城的规划工作,但是那几年是他在日本不太顺的时期。他竞选东京市长失败,设计的“中银舱体大楼”又要被拆毁。“中银舱体大楼”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并且是“新陈代谢运动”的建筑代表作之一。“新陈代谢运动”流行于1960、70年代,设想城市应由一些标准部件构成。概念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当年的隔热材料石棉,石棉是致癌物质,各国都在取缔,凡是内部有石棉隔层的建筑物都要拆除,因此,这栋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在2007年4月15日经管理协会批准了拆毁,用一幢新的14层建筑物取代。对此,黑川纪章当然是心急如焚,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去掉每一个居住舱体,用新的居住单位代替,让基础大楼保持不变。日本四个主要的建筑团体,包括日本建筑师协会都支持这个方案。但这幢建筑物的管理协会不相信这个方案,并且提出了对这幢建筑物的抗地震能力的担心,还说它对有价值的土地使用率很低。新的建筑物将增加楼层面积60个百分点。黑川纪章当时很恼火,不断提出抗议。我们知道,黑川纪章在大阪的“索尼大厦”,建成于1976年,于2006年被拆毁。大概就是这样的郁结气恼,他在那两年明显衰老了。我在2007年春天在郑州见他最后一面,谈到“中银舱体大楼”的时候,他有点生气地说:我们不要谈它了吧。这一年10月份,他突然去世,之后,2009年我在《纽约时报》上看见决定拆毁“中银舱体大楼”的报导。

  “新陈代谢派”是战后最早形成的城市规划发展探索的小组,他们的许多想法都在当时日本的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实现,但是他们的许多构想,到21世纪开始之后就越来越具有启发意义了,从东京中城的“六本木丘”到东京湾现在正在探索建造的“金字塔”,都是在他们思想感召下出现的实实在在的综合体建筑群,日本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王受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