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合作新趋势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欧洲,投资,中资企业
  • 发布时间:2016-07-21 09:53

  未来10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还会稳步上升,尤其是在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方面

  近年来,中国-欧盟双边投资蓬勃发展,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和地域持续拓宽。而且,中欧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体,双方产业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中国-欧盟相互直接投资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合作现状与特点

  1.欧盟企业在华投资金额扩大,大项目增多,但占比较小。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在华设立的企业数大幅减少,由2007年的2487家减少到目前的1772家,同期,在华实际投资金额由39.5亿美元增加到71.1亿美元。这意味欧盟在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由2007年的158.64万美元扩大到401.24万美元,增加了1.5倍。2016年1-4月,欧盟28国在华新设企业555家,同比增长5.1%,实际投入外资35亿美元,增长41.9%,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增资的大项目增多。总体上看,欧盟在华投资项目与金额占比仍然很小,只有5%-7%左右。参见图1、图2。

  2.八成以上欧盟企业主要为中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2015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82%的欧洲企业表示为中国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仍是其在华经营的战略性基础,这一比例覆盖了9个主要行业中的6个。

  3.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结构特点。首先,从外资国别来源结构看,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2015年这4国占欧盟对华实际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1.9%、17.2%、15.2%和11.3%。其次,从行业分布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欧盟主要国家在华投资约70%以上集中在制造业,但近年来制造业占比呈下降趋势;而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金融等服务业投资占比呈上升趋势,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绿色环保技术和医疗健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也是欧盟未来投资重点。再次,从企业类型看,独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德、英、法三国为例,“十一五”以来在华设立独资企业超过合资企业,目前,独资企业占比约七成左右,合资占二成左右。最后,从投资目的地分布看,德、英、法在华80%以上的实际投资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区位、先行开放、市场秩序、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吸引外资的多方面优势。

  4.欧洲投资者在华研发投资水平仍然较低,但将会加大在华研发力度。《2016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仅有28%的受访中国欧盟商会成员企业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一些企业的研发活动着重于产品的本土化,而并非投入在纯粹的研究工作上。但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在华研发业务将愈发重要,并对中国的创新潜力总体上持乐观态度。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特征、动因及趋势

  近两年,中企对欧投资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表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中国对欧投资正在大幅增长,但占比仍较小,提升空间大。欧债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出现了“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仅为0.73亿美元和5.37亿美元,而到2014年,分别达到了97.87亿美元和542.1亿美元,10年时间里增长了100多倍。2015年,中国对欧洲投资高达200亿欧元,较2014年大幅提升了44%。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资产价格相对便宜;另一方面,中国的海外投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原来去非洲发展中国家寻找自然资源转移到获取发达国家的品牌和技术。分析人士预测,未来10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还会稳步上升,尤其是在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方面。

  2.并购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方式。投资者能以此迅速获得成熟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增强公司未来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其中,吸引全球注意力的“大手笔”有: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德国消费电子公司Medion,东风入股法国标致汽车,三一重工集团全资收购德国混凝土行业巨头普茨迈斯特;复星集团出资10.38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储蓄总行保险公司80%的股权,最近,中国化工集团计划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巴塞尔夫的第一大农药企业先正达。据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英完成并购(参股)和绿地投资(创建投资)22起。

  3.投资主体、业务、区域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从投资主体看,资金结构以国企为主,但企业结构以私企为主。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和美国荣鼎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向欧洲投资了创纪录的200亿欧元,其中70%的投资来自国企;但在2011到2013年之间,中国私企在欧洲大陆的投资从之前3年的4%上升到30%。《欧洲-中国投资报告2013-2014》显示,目前,欧洲82%的中资企业由个人或者家庭投资者拥有。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能更好地贴近当地市场,因此,在欧洲市场也获得了更高的认可度。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私营企业的活跃度依然会很高。

  从国别地区分布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法国三大传统国家,同时,逐渐向南欧和东南欧延伸。2015年,几乎每个欧盟国家同中国都有着双边经济往来。通过与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计划,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这一欧洲发展潜在增长点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从行业分布看,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几乎覆盖了大多数行业,投资最多的前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制造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海外投资越来越青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对欧投资最多的领域包括自动化技术、房地产、旅游、科技信息和金融等。

  4.在欧中资企业一半左右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增长迅猛,但其盈利状况却不乐观。比利时安特卫普管理学院2013年发布的《中欧投资报告2013/2014》显示,有47%的在欧中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跨文化经营管理存在障碍。中国企业“走出去”普遍起步晚,在欧盟,超过80%的中资企业是在2000年之后成立的,更有超过20%的企业是2009年后成立的,对欧盟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熟悉程度不够。许多欧洲国家也不愿意把顶尖技术出售给中国。

  促进中欧投资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1.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快推进、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当务之急是中国与欧盟尽快签订高标准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这有助于中欧企业更好地进入对方市场,避免遭受不公平待遇。中国欧盟商会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近期欧盟对华投资下降源于对中国市场前景悲观情绪上升,欧盟多数企业期待“中欧投资协定”尽快谈判成功,为未来提高对华投资和盈利增加新的机遇。

  2.欧盟企业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红利在持续释放,传统经济在加速转型,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这不仅要求中国政府、中国企业适应新的环境,也要求跨国公司适应公平竞争的新环境,从而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中国企业要科学制定投资战略,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一是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公司“走出去”的整体战略规划,明确在欧盟投资、并购的重点和方向,有目的、有步骤地“走出去”。二是建立高效灵活的战略决策和业务管控机制。要总结过往项目经验,持续创新国际业务发展模式。深化对欧盟市场、公司治理特点的基础研究,在项目筛选时一定严格把关,选择低风险项目以及选择让自己放心的服务商,最大化降低投资风险。三是加强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打造精干专业团队。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和积累一批优秀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够开展海外并购业务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专业性很强的中介机构(如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等)的服务与监督,为中企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智力服务,以改善知识和信息不对称状况,减少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四是坚持合法合规,妥善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五是加强海外并购风险管控。如何识别和防范控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跨文化风险,是公司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外资所所长)

  □何曼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