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竞争也需要奥林匹克精神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商业竞争
  • 发布时间:2010-11-08 09:10
  从互相谴责对方窥探用户隐私,到胁迫用户删除对方程序,腾讯和360,这两家用户合计超过9亿人的电脑桌面软件提供商,其口水战正不断升级。但不管他们承受了多少委屈或者多么振振有词,这种用“绑架”亿万网民来打击竞争对手的行为,根本没有商业道德可言。

  如果一家公司,其依仗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其对产品的依赖、强迫用户不选择其他公司产品的行为,不受舆论谴责和法律制约的话,那么中国石油就可以封杀汽车公司,国家电网就可以封杀家电企业,微软就可以封杀全世界的软件开发商。

  互联网界的恶俗竞争,与互联网的发展如影随形。在百度上搜索一下“SB”,得到的第一个答案就是Google,在Google上搜索也看到类似的结果。我们难以理解,这种恶搞有何意义?是能提高公司的业绩?还是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尊重?或者,仅仅是让公司出口恶气、讨个口彩?但喜欢占嘴上便宜的,往往都是弱者——我打不过你,总可以骂你几句,博得心理平衡吧。

  这样的竞争(如果这也能称之为竞争的话),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竞争越是残酷,竞争对手的敌对情绪就越是激烈,互相之间常要恶语相伤、抱以老拳。比如不久前蒙牛和伊利两家乳业公司,互相指责对方恶意诽谤,甚至动用当地司法力量抓人。但双方都不干净的结果败露后,公司又以“个别员工所为”来摆脱干系,这种借口谁会相信?

  这样的竞争,除了恶俗,还有血腥。一个多月前安徽巢湖的某一家电卖场里,美的电器和格力电器的促销人员,因为终端布置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年轻的实习促销员强大伟命丧商场。看来,不少中国商业巨子对“商场就是战场”的理解,是真的。

  我们相信,这类没有道德底线的竞争不只是某些员工的个人行为。虽不能断言是企业高管授意,但起码也说明,高管们建立了一种缺乏商业道德的企业文化。在其作用下,“不道德”事件总是层出不穷。就像蒙牛乳业,昨天可以说三氯氰胺是质量和采购部门的问题,今天可以把恶意诽谤的责任推给公关部门,也许明天还会说偷税漏税全怪财务总监。试问,当企业所有部门都不道德时,企业高管还有资格标榜自己道德吗?

  我们还相信,一个企业的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未来。如果是道德缺失、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成了主流价值观,那么这家企业一定走不远。即使短期能获得高额利润,但长期来看也会是输家。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企业,怎么可能成就基业长青的事业?

  道德和商业伦理是否有价值?这是一个常被讨论的问题,但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良性的商业竞争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它能推动公司为了赢得商业成功,不断上进、超越对手,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不断提高客户体验,来获得客户、投资者和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

  但竞争不一定意味着敌对,正当的商业竞争精神,应与奥林匹克精神一样:以“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态度,来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目标。在欣赏、尊重对手的前提下,以努力和实力来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而不是通过使绊子、下毒手来放倒对手。

  如果商业竞争,成了一个卑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方,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那么最终大部分的公司都会失去人们的尊重,成为市场中的输家。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只要有可能,人们就会抛弃那些不值得付出信赖的公司,去选择那些还有道德追求的企业。

  坚守道德者,也许会在短期面临一种囚徒困境——当竞争对手使用卑劣手段时,如果不以牙还牙,还坚持君子之道,恐怕会得不偿失。但是,不去同流合污,而是成为一个有道德追求的商业君子,就一定会吃亏吗?

  如有自信,就不必担心。看看那些伟大的公司,有谁是通过卑鄙小人的手段建立荣耀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胜利,难道是得益于不断诽谤微软和IBM吗?沃尔玛在全球的成功,难道是限制客户不去其他商店消费吗?万科坚持不行贿,不也成为中国最好的地产企业吗?

  诗人北岛曾经写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诗人面对社会黑暗时无奈的呼喊。但我们并不这么悲观和绝望,相反,我们相信在商业竞争和一切社会活动中,高尚者最终会得到承认和回报,卑鄙者最终将与失败为伍。而且,时间越长,越能证明这一点。

  我们规劝各个行业中成为对手的公司,请放下不轨竞争的念头,请学习公平、多赢的奥林匹克精神,去致力于不断提高商业竞争的水平和标准。大家都这么做,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才有希望,中国资本市场才会越来越具备投资价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