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风暴下的商业机会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征税风暴
  • 发布时间:2010-11-08 10:25
  最近看到很多媒体报道称,深圳口岸加大对奢侈品及潮流电子产品的检查力度,据说如果出关前不申报,海关可能因无法判断是否新买的产品而征收相关关税。

  目前据说在深圳海关查税已然涉及到名牌箱包、手表、奶粉、化妆品,甚至连自己随身携带的旧手机都有可能被要求征税。这里的法律依据也非常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0年第54号公告》规定,对进境居民旅客携带的在境外获取的自用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予以免税放行,总值超过5000元人民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对超出部分征税。对于名贵手表、名牌手提包等,则需要全额征税,其中高档手表的税率是30%,电脑、手机等属于不予免税的20种商品之一,无论新旧、型号都有可能被征税,而目前证明产品是自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出境前填写申报证明文件。

  国家公权机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征收相应税收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出入境的人士也会理解和支持。但这里根据相关的媒体报道却发现另外一些有趣的经济现象,理论上讲,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而走私是指未经当地的海关检查,秘密地或违法地进口或出口财物。当中国香港与内地政府刚刚达成自由行协议的时候,部分过关人士还曾受聘从内地带烟、酒到中国香港,从中国香港带电器到内地,由于当时未有相关的法例监管或者严格执行管理条例,这些通关人士也因此牟利。

  由于苹果公司对中国内地市场估计不足,造成了内地市场针对IPhone 4和iPad大量需求,很多人都在海外和中国香港代购相关产品给内地赚取差价。

  据不完全估计,苹果公司在内地的“水货”已经有过逾千万用户,类似还有一些其他的畅销电子产品、名牌服装和箱包等等。那么这部分经过普通人带进来的“水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一种“近乎走私”行为,所以自然而然就促发了这场征税风暴。

  其实iPad就在深圳富士康生产,首批出货快递始发站在中国深圳,发货公司为富士康。由于苹果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签订了保密协议,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公开讨论每种零部件的具体来源和价格,iPad大部分芯片、零件制作厂商均来自于中国台湾,真不知道这些部件的资料如果保密,他们入境的时候是如何缴税的,也不知道iPad被快递出境前的时候是否有税收的问题。

  即使海关加大对奢侈品及潮流电子产品的检查力度,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拓展,出入境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无论是自用还是代购,消费者的趋利心理是永恒的,谁不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呢?

  也许将来会有这么一家机构设立,其会给每个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分配一个完税码,在国外购买的产品完税后也会被分配一个完税码,而这个完税码会证明该物件不需要征收额外关税,那么可能会大大减少出入境旅客的抵触情绪。

  当前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把换登机牌、出境登记程序和手机短信或者网络相结合,也可以大大缩短旅客们的出入境时间,并降低对登记管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占用,可能这也是非常好的值得投资的商业机会。

  (作者系资深投资咨询专家

  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