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我们有何干?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货币政策
  • 发布时间:2017-05-17 15:31

  近期,想必大家又被这样一条新闻刷屏了:“央行上调了逆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然而,在关注的同时,似乎对这些利率名称又有些陌生。它们到底是什么鬼呢?对于市场来说是有很大影响,但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何为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通俗来讲,人们日常生活中买卖商品,货币不断的在买主与卖主之间转手,我们社会上货币的流通量是由货币发行和流通两个环节构成。货币的发行通常是由国家控制的,是由有着国家银行之称的人民银行来负责的,人民银行跟其他银行都不一样,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是“钱”的源头。

  人民银行就像国家的一个财务总管,掌管着国家所有钱的正常流通,就像一个“印钞机”和“钞票粉碎机”,当市场需要资金时,人民银行会启动“印钞”功能,向市场注入货币,当市场货币泛滥时,人民银行会启动“钞票粉碎机”的功能,将货币回收。

  央妈是如何控制的呢?

  那么央行是如何调节货币政策的呢?货币政策有三大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银行只能向外界贷款800万元。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调整进入社会的资金量大小。提高准备金率,银行能向外贷款的钱变少,货币供应量就少了,反之亦然。

  再贴现政策的概念,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通俗来讲,就是商业银行缺钱时,拿未到期的票据跟央行换钱,当再贴现率很高时,银行去换钱的成本就很高,银行尽量不去换钱,能贷出去的钱也就少了。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比如,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央行在通过上述工具调节流通中资金的过程中,对市场投资者以及我们普通老百姓都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当央行释放更多货币时,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信贷投放,那么对于企业来讲,就更容易得到贷款供企业发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向银行申办个人房贷、个人消费贷等,在同等条件下可能就更容易了。

  对于习惯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来说,直接影响可能是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比如,当存准率下调使得市场流动性趋向宽松,从而导致银行同业拆借、票据等业务利率可能降低,银行也会相应调低部分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

  因此,习惯投资理财的人也需要时时关注央行的政策动态,例如,央行降准以后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能走低,这样在降准周期内,不妨多配置一些中长期理财产品,锁定未来一段时间收益率。

  文/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