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药浴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药浴
  • 发布时间:2017-05-17 15:45

  人们在感觉身体乏力、疲倦的时候通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通过洗澡、奶浴和汗蒸来进行身体机能的放松调节。尤其是通过奶浴环节的按摩过程,被视为是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可惜的是只能当时感觉松快,不能达到有效恢复精神活力的效果,远不如在家里美美的进行一场不用按摩的药浴运动来得惬意。但是惬意归惬意,进行药浴之前必须要掌握它的特性。

  首先,药浴具有特殊的养生功效。药浴作用机理概而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药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现代药理也证实,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第二,药浴配方因病、因人而异。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脑爽神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其配方有多种,因病、因人而异。用白檀、木香等药材制成香汤沐浴,具有解毒止痒、振奋精神的功效,且能产生解痉、降压和抗菌效果。用枸杞煎汤沐浴,可使肌肤光滑,防病抗衰老,还有消炎去肿的作用。用菖蒲、菊花、艾叶制汤沐浴,则有明目、醒脑、消热、解暑之效,并可预防皮肤病。将诸如盐、白酒或醋等日用品加入浴水中,同样可收药浴疗伤治病的功效。

  第三,药浴外治形式多种多样。在中医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其中,对于无禁忌症者可选择全身浴,针对各种亚健康状况,效果显著,刚开始泡浴可能会感觉身体不适,但泡过以后却非常舒适;针对妇科,增强免疫力,调理周期不适,不方便全身泡浴者可以选择坐浴;足浴则适合所有人群,舒经活络、促进睡眠、缓解精神压力、缓解足部及小腿肌肉关节酸痛,方便易用。

  第四,药浴操作简单,但必须遵医嘱。药浴的药方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且泡浴前要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最后,药浴治疗有一定的沐浴禁忌。在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重要的是,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药浴的特性,对症下药、做好全面防护措施才能充分享受其带来的显著的治疗效果,让我们的身体远离疾病、远离亚健康,见证千年文化所带来的神奇功效。

  文/本刊记者 薛牧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