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机械制造人才培养体系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4 16:15

  随着我国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类机械制造专业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各领域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以及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更加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在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存在相关学科的细致划分、相关知识量较少以及缺少实践锻炼等因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使得相关专业人才不能够清楚认识到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同时,我们也缺乏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现代化创新发展思维,缺少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法方面需作进一步改变。虽然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相关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以及对高端技术的研发工作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机械制造的企业化发展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调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认识程度上,相关企业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还比较欠缺,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端机械制造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能够进一步明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生产系统不够健全,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缺少健全的生产系统,致使生产环节缺少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对相关技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高,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受到了一定阻碍,使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

  ●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滞后。虽然我国在工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相关基础研制与创新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造成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对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人才培养面临三项任务

  ●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高中职院校实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其中包含如下方面:

  一是在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重视科学技术的局面,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间的结合程度,使相关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三是各高中职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实施个性化、健康化的教学模式,使专业人才能够真正做到永远创新、开拓进取。

  四是对应试教育的传统局面进行改革,摒弃落后理念,加强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使其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五是全面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认真落实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精神,使高中职院校在机械制造领域获得跨越式发展。

  ●满足社会需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进步的过程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领域都在进行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始终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急剧下滑,我国机械制造领域不但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机械包装行业平均以每年7%的速度持续增长,已发展成为我国机械十大行业之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专业型人才作为支撑,在这一领域中更加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因此在高、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满足工业化发展需求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性部署,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通过教育培养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一大批新型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新型工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工业领域的创新性发展,通过教育领域的积极改革,培养出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培养现代化、具有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是高、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模式改革,高校切实履行培养新型机械技术人才的重要责任,使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能够切实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通过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国相关机械产业产品质量的跨越式提高,以此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构建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建立教学体系

  通过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来加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在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专业人才个性化、复合以及应用化的培养,构建起专业人才教学体系的知识框架。

  ●强化教师队伍

  为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师资储备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的技能与水平,更好地实现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社会的良好对接。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实践操作经验,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现状,需要对相关专业的教师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主要措施如下:

  1.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深入企事业单位、见习基地等实践锻炼的机会,以此来提升相关专业教师的创新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力度,保持学校同企业间的顺畅沟通,聘请企业中的高端技术人才来校进行讲学,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训练。

  3.通过政策倾斜,调动相关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积极承办企业委托性项目,以此来提升相关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的工程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完善教学考评机制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性指标,高中职院校为了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积极建立并完善教学考评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1.建立并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定期对教学效果与质量进行考核与督导,通过相关教学指导部门或聘请相关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对学校实施选拔、教育实施效果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整体上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组织学生在每学期末通过网络对相关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完成情况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3.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高中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定期举行教师间的观摩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推进高中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进程。

  文/姚芳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