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学子在校时为了提前为找工作做准备,对于考证十分热爱,甚至将考证当做竞赛,攀比谁拥有的证书更多。为了求职顺利,不少人承担着高昂的考费和价值不菲的参考书,也要加入考证大军,咬牙坚持。考到了金融证书,也不一定保证进得了金融行业,最后证书沦为一张废纸。
资深银行业人士表示,自己刚进入银行工作时,只拿到业务手册,工作一年就能驾轻就熟,某些证书考试的内容,对实务的帮助十分有限。
金融证书备考人员每年百万
据了解,2017年注册会计师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金融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证书、金融投资界的MBA——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报考人数以每年20%的数字增长,加上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等国内法定金融证书,每年参加的金融类证书考试的人数恐怕接近200万。
一些学校也开始与各种证书协会合作,推出方向班,以至于很多家长挖苦,学校变成职业培训班。然而,从2015年的股灾,衍生性金融产品不当销售,P2P平台乱象频出,不禁引人思考:考了那么多的证书,持证人的职业水平和道德饱受质疑,问题仍然一再发生,这些证书价值何在?
证书在求职上有加分效果,但到底要有多少证书才够?
金融圈认识私下感叹:“证书知识基本门槛,结果搞成竞赛、攀比。”事实上,目前国内关于金融行业的证书不下20张,基金、财务、证券、期货等从业人员必须先具备证书才能上岗。例如银行,虽然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只有入行以后才有资格报考,但是在职业发展,评奖评优,锻炼业务方面,这张证书是利大于弊的。
如果加上可以拔高的证书,如考一张CFA或者FRM证书,在银行工作应该就足够了。问题是有些人为了简历好看,考了很多种证书,报关员、会计证、导游证,这些证书对于金融行业并没有很大的意义,顶多代表你“兴趣广泛”。
当然,有时候这并不是求职者的问题。比如,有些岗位需要持有相关证书才能上岗,或者持有某些证书优先录用,所以求职者不得不做出考证书的选择,以满足雇主的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是否把对于员工的培训责任转嫁给员工自己,也值得深思。有机构要求员工必须持有某类证书,以适应未来的工作,但公司不负责培养,需要员工自己去学,假日或者下班后熬夜背题,甚至还要去报名补习班。
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考证也是强化金融从业者竞争力的好方法,但是多不代表好。
考证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证书是死的,专业素养是活的,金融行业的证书实在太多,“重质不重量”才有出路。
在保险行业工作了20多年你的许姓总监,她觉得,有意考证者,不要盲目,把所有证书都考一遍并不代表成功,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透过证书增加职场竞争力,自己才会变得更自信,工作才能越做越顺利。
想在银行业发展的话,银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是一定要考的,想在金融行业工作的话,可投资全英文的国际认可证书: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术业有专攻,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似的拼命考证书。全英文的CFA证书可以帮你更好的与国际金融行业接轨,未来去外地出差,甚至出国任职都会很有帮助。
网上信息很多,各种证书的作用写的神乎其神,高顿金融研究院老师认为,只需要有针对性的考一两张证书就可以了,过多的证书不仅无用,而且会成为负担:
银行业:银行从业资格+CFA;
风控部门:FRM+CFA;
保险行业:CFA+FRM;
基金行业:基金从业+CFA;
投行:CFA;
四大:CPA+CFA;
券商:CFA;
监管:CFA+司法考试。
当然,政府机构也在淘汰、合并现有证书,网友陈要加说:“自己考了17张证书,想着面试的时候可以很厉害,结果人事连看都不看一下,其中12张证书还在国家淘汰之列。”
花了时间和金钱,考了一堆证书,有朝一日却被取消,或者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尴尬希望不要出现在你身上,所以,考一张高含金量和市场认可度高的CFA证书,成为顶尖,你才不会被淘汰。(来源:高顿财经)
文/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