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房子,矛盾就能化解吗?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房子,矛盾,化解
  • 发布时间:2010-12-13 08:41
  临近年底,房地产市场再度升温的消息,让买不起房的“大多数人”更加揪心。还好,政府已经规划了明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房,同时,督促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上海试点房产税以及严查房地产信贷等打压楼市等政策,也频繁亮相。先不管这对于抑制房价的最终结果会怎样,但至少表达了政府“施惠于民”的心意。

  高房价的问题根源何在?业界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土地财政在推高房价,有人觉得开发商才是幕后推手,当然,“炒房团”也备受指责。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已经有6000多万套空置房存在,既然政府将要推出的保障房已接近2000万套之巨,既然35个大中城市房价泡沫已接近30%,既然“大多数人”无力购房,为什么楼市还能如此火爆?

  唯一能被人相信的解释就是,有一群相对“无力购房的多数人”的少数人,拥有规模庞大的“闲钱”,他们相信买房子是最保险的投资渠道。否则,那些价格高昂的楼盘,怎么能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呢?

  某种程度上,高房价是一个伪问题。对于大多数穷人而言,房价永远是高的,打折也买不起;对于少数富人而言,现在的房价高吗?便宜不敢说,还算可以吧。再换个角度想,如果大多数人都可以变成富人,现在的房价也就不高了。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二元社会,农村和城市、民和官、穷人和富人、多数人和少数人。房地产的问题也是这样,它成了少数人、富人和官员们的游戏,高房价之所以成了突出的社会矛盾,不过是因为房子被大多数人所需要,但却买不起。如果某一天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也由财富所决定,这样的矛盾同样存在(事实上已经存在了)。

  归根结底,房地产的问题是财富分配问题的折射,是二元的财富分配机制带来的结果。这种财富分配机制不变,就算建起了1000万套保障房,就算所有的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当前的矛盾也不会化解,只不过那时候的矛盾,将变成“有房子的穷人”和“有房子的富人”的矛盾。

  所以,与其重拳打压房地产价格,不如认真想想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让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成为买得起房子的富人。

  收入分配差距的本质,并不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企业家与普通打工者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市场经济的结果,是竞争结果的不公平,而不是社会结构化不公平。甚至,这种不公平是人们对财富追求的动力。看看那些世界首富们,尽管与普通人有着千百万倍的财富差距,然非但不会带来社会矛盾,反而成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榜样。

  有一组数据,很好的阐述了我们认为的二元财富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国有企业职工平均报酬为3.02万元,是城镇集体企业的1.67倍;机关单位人员的平均报酬为3.32万元,是企业职工的1.8倍。

  各行业的差距更是明显,收入最高的证券业人均年收入16.7万元,是全社会平均工资的5.8倍,比最低的畜牧业高出整整15倍。而银行、烟草、电信、石油和电力部门的人均收入,也分别是最低行业的4到6倍,是全国全部行业平均值(这还包括他们自己)的1.5~2倍。

  两组尚未包含“灰色收入”的数据证明,国有企业的人均收入高于普通企业,垄断行业的人均收入高于普通行业。换句话说,只要沾着“官”字,收入会远高于“民”行业。而真正的“官”的收入与“民”的收入差距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每年上百万青年才俊报考公务员的狂热中,从今年45%的考生对税务和海关部门的向往中,我们看到了“官”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是的,官与民的差距,正是我们认为的二元差距之一。这个二元群体中的少数一方,掌握着多数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权力,某种程度上也掌握了财富分配的规则,这势必会让财富向该群体倾斜(各种数据和现象也都印证了这个结果)。

  人们对财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满,容易变成一种不健康的仇富心态。但我们需要辨析的是,这种仇富,仇的是“富官”还是“富人”?或者说,是富官可恨还是富人可恨?当然不是富人,政府提倡富民计划,普通人也希望自己更富些,当富人很可爱。

  每个人都变成富人,应当是社会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变富?人人当“官”变富,不现实。只有改变当前占有财富的手段和机制,让不是“官”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富人”,才是大家愿意支持和选择的道路,贫富差距导致的种种矛盾才能得以化解。

  所以,房地产问题上出现了矛盾,就多盖保障房、进行政策打压,无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这也许可以暂时安抚人心,但二元财富分配的老路不改,类似问题还会在其他领域层出不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