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AI助力,泛娱乐产业是否生产了更多快乐

  • 来源:新营销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1-02 10:55

  中国泛娱乐市场的发展路径“师从”于美国。当年,为了和美国老牌电视台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竞争,FOX(福克斯)确定了娱乐化的差异定位,以搞笑谈话、游戏竞技、情景喜剧等节目迅速崛起,并成为美国第四大电视网。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步入消费主义社会。文化娱乐作为精神消费的重要介质,开始“西风东渐”席卷中国传媒业。泛娱乐产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触及大众,是提升收视和促进消费的有力法宝。娱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如火如荼。

  2011年“泛娱乐”概念正式提出,时至今日,泛娱乐产业链已经逐步成熟。从上游以文学和动漫为主的培养和孵化层,到中游的以影视和音乐为放大、运营和辅助变现层,再到下游以游戏、演出和衍生品为主的大规模变现层,泛娱乐产业以IP为核心,以影视剧、网络游戏、文学作品、动漫等为外延,已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资金不断涌入、巨头纷纷入场。

  作为泛娱乐产业版图的重镇,网络视频行业增长迅猛,无论用户规模还是行业渗透率均遥遥领先于泛娱乐产业其他板块。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变数,或可成为行业内除IP内容之外的另一大驱动力。

  泛娱乐产业爆发式增长,BAT等巨头跑马圈地

  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指出:泛娱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2016年泛娱乐核心产业总值约为4155亿元,2017年预计将达到4800亿元以上,增速预计为15%以上。

  这个由游戏、剧集、综艺、电影和现场娱乐等组成的庞大泛娱乐市场,吸引了各路资本方竞相参与。仅2016年,泛娱乐市场投资事件就达668起,行业活跃度保持在前三位,并购规模和速度继续维持高热度,除了企业服务以外,文化娱乐细分领域二次元、移动电竞等新领域也成为新的布局方向。

  作为互联网行业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首字母缩写)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机遇,早早进军泛娱乐产业链,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布局和战略扩展。百度从大数据、视频等优势业务出发布局泛娱乐板块;阿里巴巴以影视为核心,以兴趣数据和消费数据为主轴;腾讯则以IP授权为核心,以影游结合为变现手段进行布局。

  在2017年以前,泛娱乐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倾向于“各个击破”,而2017年整个行业则以IP为核心出现融合趋势。2015年,爱奇艺针对《花千骨》IP打造的泛娱乐产业链取得巨大成功,尤其是影游互动的新模式,不仅让观众在电视剧和游戏中产生双向共鸣,更是让《花千骨》的手游首月流水破2亿元。

  这让我们想起迪士尼。以动画为源头产品,迪士尼将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不同产业环节演变成财富生产链,该模式被称为“轮次收入模式”或“利润乘数模式”,产业链环节依次为迪士尼推出内容并大力宣传获得票房收入,再通过内容拷贝销售和录像带发行赚取第二轮利润,紧接着迪士尼会在主题乐园中增加新内容中的角色吸引游客,最后迪士尼靠特许授权产品对IP进行第四轮商业化。据了解,迪士尼在全球授权推出服装、家居装饰、玩具、食品、文具、出版、电子产品七大类消费品。

  今年,爱奇艺推出自制综艺《中国有嘻哈》,从前期筹备规划视觉识别系统(VI)起,爱奇艺就确定了“节目品类+潮流文化”的文化价值,将“R!CH”打造成中国嘻哈文化符号,试图挖掘嘻哈音乐背后的产业链,目前,爱奇艺已经开发出200余种《中国有嘻哈》相关SKU(品种),品类覆盖服饰、配饰、3C数码、食品酒水等。

  可见,泛娱乐“核能量”的爆发,越来越取决于企业对IP的深度和可衍生性是否具有足够的拓展能力。未来,只有具备“创意+资源+技术+品牌”IP全产业链营销能力的媒体平台,才有能力帮助合作品牌实现ROI(投资回报率)的进一步优化,在激烈的营销红海中脱颖而出。

  视频行业增长稳定,移动App集中趋势增强

  大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表明,时至2016年底,全球移动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0.7亿,中国、美国、印度依次位居前三名。2016年,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视频行业发展仅次于社交行业,而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以8.78亿月度活跃用户规模、86%的渗透率名列全球第一。

  在用户规模稳定增长的背后,行业集中度正在增强。根据QuestMobile截至2017年4月的数据,近9成视频用户使用的视频App在3或3个以下,其中27.23%的用户同时使用2个,近一半用户只使用1个视频App。

  向头部平台集中的趋势在2017年更为明显。艾瑞最新数据显示:以爱奇艺为例,相比2017年1月,2017年10月爱奇艺App的月独立设备数增长了15.8%,有效使用时间增长了26.1%,活跃度即使用次数增长了34%,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行业集中趋势的背后,是用户对视频App品牌忠诚度的提升,而其本质在于用户对视频平台内容力和营销力的认可。前不久,在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公布了2018年重磅内容项目,多达200余部作品,涵盖大剧、综艺、娱乐生态等多个内容领域。

  艾瑞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爱奇艺App以5.49亿台的月独立设备数继续领先视频行业,同时在市场份额和用户活跃度上保持优势。在体现市场份额的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方面,爱奇艺App以63.4亿小时领先腾讯视频App的55.3亿小时和优酷App的36.7亿小时,继续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在体现用户活跃度的月度总使用次数上,爱奇艺App和腾讯视频App分别达到188.0亿次和163.7亿次,领先第三名优酷App的79.5亿次一倍以上。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介绍说:“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爱奇艺无论从PC端、移动端还是智能电视端,无论从广告收入还是会员收入衡量,都是行业第一名,一直延续到现在”。

  AI投入应用,成为视频营销新驱动力

  在美国市场,泛娱乐产业一向擅长运用数据和标准化流程。比如,在影视剧开拍之前了解市场和用户喜好,通过量化指标指导剧本创作——何时产生戏剧冲突、何时应有笑点、何时安排泪点,等等。这些看起来很感性的效果背后是量化的指标,而在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帮助下,这种量化把控变得更加高效。

  比如,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在视频创作、推荐以及播出的全流程都应用了AI技术。在王牌剧集《纸牌屋》中,编剧通过用户反馈调整剧情发展;Netflix的推荐系统团队多达300人,并拥有1.5亿美元预算,通过AI算法推荐更适合用户口味的视频节目,降低用户流失率;最近,Netflix更是将AI技术应用于改善视频编码方式,根据不同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优化播放效果和观影体验。

  在国内,爱奇艺也正在通过AI技术优化视频内容的创作和运营。龚宇表示:“爱奇艺与传统娱乐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驱动力不仅来自内容创意,同时来自科技创新。AI已经成为爱奇艺在内容生产、洞察用户及内容分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

  AI智能算法已经贯穿爱奇艺剧本创作、选角、流量预测、审核、编码、剪辑、运营、搜索、推荐、宣发、热点预测、热点提取、追星、广告投放、在线客服等诸多环节。当前爱奇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时间窗口流量票房预测,180天模型在512部电影上预测准确率为83%;电影票房预测准确率高达77%;电视剧流量预测方面,提前1年与半年的数据准确率均高达88%。这意味着AI的应用帮助爱奇艺实现了高性价比和更为精准的版权采买,同时也能更精准地预测和打造更多潜在爆款内容。

  “AI技术让爱奇艺更懂内容。为什么爱奇艺采购内容能这么准?除了优秀的团队以外,还离不开一个特别强大的决策支撑系统做流量预测。从去年的《余罪》《老九门》,到今年的《无证之罪》《河神》,等等,都是热播的流量极大、口碑很好的剧。这种剧是由艺术家创作的,但是它的流量预测、题材选择、角色选择等背后都有很多数据的支撑。”龚宇说。

  为了共同探索AI与娱乐结合的无限可能,百度与爱奇艺还针对行业重磅发布了“百爱计划”,双方将通过AI技术进一步打通爱奇艺和百度的数据、技术和媒体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营销服务。基于AI能力的意图引擎,将使百度品牌资源和娱乐资源与爱奇艺超级IP内容实现共振式的协同效应,打造媒体包围圈,让品牌广告无处不在、无缝衔接。正如龚宇多次强调的,“爱奇艺想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的娱乐公司”。

  任何行业发展至成熟阶段后,都将面临驱动乏力的困境。在视频行业整体用户规模增长趋缓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或许将为行业提供新的发展驱动力,在深度挖掘IP泛娱乐价值的同时,开拓更广阔的营销空间。

  文/本刊记者周再宇 发自北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