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咖啡香

  春来了,我们都怀有期待。期待某一阵风,某一抹微笑。想象着有个人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馆。近年来,高颜值高品质的咖啡馆更多地出现了,其中不乏各种主题各种风格,每一家都美得不像话。春天里的慢调质感生活,从一杯咖啡开始。

  向壁嘬唇

  清谈解梦

  中国人饮茶,西人饮咖啡,此二者皆被视为酒神精神的反动、智慧与格调的象征。但有趣的是,在咖啡胜地——阿拉伯半岛,咖啡最初竟是地下酒庄的心头好,一醉一醒,纠缠不清。后来,在“咖啡入口,真理豁然浮现”这句箴言的指引下,咖啡馆才摆脱了酒神迷梦,与象征着理性的知识精英走到了一起。

  16世纪,在开罗和麦加这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了奢华型咖啡馆。奢华型咖啡馆除了售卖咖啡,还提供各种文娱活动,名人讲座、歌手驻唱、杂耍、下棋、舞蹈等不胜枚举。阿拉伯人将这种咖啡馆戏称为“知识学府”。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65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很快它就成为了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牛津咖啡馆的先锋性,也影响了英国的近邻法兰西。起义者云集咖啡馆,策划了改变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而在20世纪思想界和文艺界掀起狂风骤雨的海明威、萨特和贝克特等人,则是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馆的座上嘉宾。

  泉水甘浊

  咖啡馆曾经是革命的洪炉,是思想之地的甘泉。那一杯杯咖啡里,流淌过的是大时代的宏阔与残酷。人们在此坐而论道,试图牵动大众思觉,进而更新过往,踏上通往未来的高速列车。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在机制上,咖啡馆首先具备一种社会交往方式,人们不分地位阶级,聚集在咖啡馆,并讨论公共事务,达成对事务理念的共识与了解。荒悖的是,它传到东亚之后,却成为了所谓“装X的地方”。

  咖啡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交往和休憩属性,并不是它在中国的第一“显像”。更多时候,它是中产阶级的“清新型”社交场所,人们通过进入并停驻其中的行为,来凸显自己与“油腻”人群的不同。

  苦水作剧

  北京

  北京有情。北京的“情”不是柔风细柳,而是西山红叶。这里的咖啡馆,也在精致中带着一股特别的“糙”劲儿。

  我与地坛

  对北京人来说,地坛是断不去的念想。借由史铁生的笔,北京人更好地理解了地坛,也理解了自己。

  有一家咖啡馆,就以“我与地坛”为名。最开始这里是汽车修理站的客户休息室,如果你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或许还能在这里的咖啡中闻到些微的汽油味——当然一般人是没有这个体验啦。

  店里同时提供15款单品咖啡豆,来自不同产区,运用的是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妨来一杯肯尼亚,果酸虽不强烈,但是入口的甜感让人惊艳不已。

  参政六号

  碧瓦红墙好哇,老时光在这儿慢悠悠来去。我们唱着一首无人唱过的歌,走进了参政胡同里。

  这里藏着一家咖啡工作室。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咖啡馆。这里呀,也是个咖啡交流空间。主人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有关咖啡的一切。对面的屋子也会举办一些文艺聚会,分享创意。

  在这儿,最特别的咖啡是这样制作的:用萃取好的手冲制成冰块,再倒入冰牛奶。别有风味呐。有趣的是,它最早诞生于一个“乌龙”,没成想,一尝特别好喝,从此倒成了咖啡馆里的经典款了。

  广州

  广州,是个务实,接地气,有生活情调的城市。这里的咖啡馆,就跟这座城市一样,质朴而精致。

  APF.KAFE

  广州,古旧,又新潮。大名鼎鼎的APF.KAFE,就是在天河社区里长出的新芽。

  APF.KAFE在外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纯白的色块,将老社区的沧桑感都融化了,仿佛在告诉人们,在沉重的过往里,仍然有一条路,可以通往明媚的当下。

  店里的咖啡,让无数来客忘忧忘返。这是因为APF.KAFE采用的是来自澳洲墨尔本的咖啡豆seven seeds,尽管是烘焙度比较浅的豆子,却能提供一种让人愉悦的“精神酸度”。

  STAIN COFFEE

  都说众生皆苦,而你是草莓味的。但在咖啡的世界里,人们从来都是借苦以忘忧。2017年的夏天,广州又多了“一位”来尝苦味的“新同学”:STAIN COFFEE。

  都说咖啡馆是忘世之所,身处侨林街的STAIN COFFEE似乎也想要“独钓寒江雪”呢。你看那破损的墙壁,法式古堡里的护墙版,包括门、桌椅、墙面、吧台、咖啡机、磨豆机所有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存在都以白色显现。

  你说它们是不是雪?是或不是,先喝一杯再说。

  上海

  上海人是泡在咖啡里长大的。来上海旅行,一定要挑一家特色的咖啡厅,倚靠窗前,感受这份华洋互兑的仪式感。阳光洒落的玻璃房天井院、异域风情的复古家具、做旧的菜单、古典的留声机,透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资浪漫,与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对视。

  说起来上海必去的地方,咖啡馆绝对得排第一位。早在八十年前,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已然是咖啡的天下。周立波在他的海派清口里生动展现了上海人“喝咖啡”的文化——“阿拉上海人是吃咖啡长大的”。的确,很多老上海人都有喝咖啡的习惯,而那些老上海的咖啡馆在老咖啡客的生命里也是具体的,是怀旧而精致的。在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也有太多与咖啡有关的场景,如“老大昌的门里传出浓郁的巴西咖啡的香气,更是时光倒转”。

  那些被当作城市起居室的咖啡馆数十年来的变迁,鲜活流动着老上海的风华,在历史的尘烟里融入了当下的情韵。在老上海咖啡馆都“黯然退场”的今天,那种海派的、性感的泡咖啡馆的感觉也逐渐难寻。

  老电影咖啡馆:旧时洋房里的电影梦

  老电影咖啡馆最大的特色就是位于多伦多路名人街的一栋老式洋房里,在高楼越来越同化的大上海,实属难得。馆内收藏了1000多部老电影,还有数百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杂志原件以及上千册影视专业图书。只需要点一杯咖啡,就能在这里免费参观。

  咖啡馆三层的布局都是老上海的复古风格,在一楼跟二楼的放映机放的都是黑白的老电影,有很多都是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电影。斑驳的老虎窗和旧风扇让这里自带复古滤镜,身处其中不由怀念起过往的岁月变迁。

  Ls BOOK CAFE & WINE:寻迹张爱玲

  LS BOOK CAFE & WINE别名千彩书坊,是一家张爱玲主题咖啡馆,位于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楼下,处在繁华的静安寺地段,却带着特有的闹中取静的宁静气场,百年矗立在那里,鉴证了时代的变迁。

  推门进入,一整排书架引人注目,一本本书籍安静躺于书架之上,书架边张爱玲的照片还让人可待成追忆。

  柔韧的座椅、细致的圆桌和不经意的花朵点缀,将这里的书籍衬托得高雅脱俗。

  甜暖的名品香味、手工的糕点、故人的遗照、泛黄的故纸读物,搅拌的是午后三点钟的阳光。在这里只需要点上一杯提拉米苏拿铁就能坐上整个午后。

  成都

  慢,是成都的特色。成都有一种普适性的“舒坦”,接地气如苍蝇馆子,装格调如高空下午茶,这片大平原好像宽容地包涵了每一个人的喜好。相比起咖啡浪潮汹涌澎湃的北上广,成都的精品咖啡馆浪潮似乎姗姗来迟。但当隐藏在街头巷角的独立咖啡小馆越来越多,浪潮虽来得晚,却独特非凡。

  1998年,成都本土咖啡品牌良木缘创牌,成为第一批“小资”的消费场所,它对咖啡大众消费的影响力有限。真正让咖啡成为时尚,并将其带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要算星巴克。2005年秋,星巴克首家门店在天府广场落户。成都第一批喝咖啡的“大咖”,几乎都是它的第一批会员。双尾美人鱼的LOGO,不经意间便成流行符号。

  11年时间,国外品牌入驻,本土品牌生发,成都这块咖啡的处女地,已被数千家大小咖啡馆占领。会讲究的成都人历来“嘴刁”,有了如此多的选择之后,必然对咖啡馆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在咖啡丛林中存活下来的,必然要有品质,更要有风格,乃至有情怀。它们清醒、独立,契合成都追求安逸、讲腔调的城市定位。

  THE BUDAPEST CAFé:致敬纯色调

  咖啡馆以浅绿、白色、粉色这三个色调为主,温馨又梦幻。店主是个1998年的漂亮小姑娘,她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迷,店里借用了很多这部电影的元素。与《布达佩斯大饭店》所描述的环境相似:电影中呈现的对称性,精确又巧妙的情节设置,鲜活又怀旧的色彩基调,以及充斥其中的饱满情感。

  荒石公园:自然生长的吸引力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荒石公园,那一定是绿色,这种绿并非是花红柳绿的“绿”,而是绿与白相间,在简洁雅致的白里,加一抹清新淡然的绿。这种绿像薄荷一样,并不沉闷,而是带着一点小小的刺激,它更加鲜活,也更加有力。

  在很多人的眼里,荒石公园就是一家“很漂亮的咖啡馆”。但其实这里原本是一个老布鞋厂,遍地枯枝败叶,破旧到连水管和厕所都没有,屋顶的钢筋倾斜,墙壁上满是脱落的白屑。

  从表面上看,荒石公园贩售的是可以喝的咖啡。但在你品味咖啡因的同时,还能欣赏叶脉的随机纹理,花瓣的重复序列,年轮的扩张弧度,合乎自然规律的逻辑之美,这些才是荒石公园店里的至美体验。

  历久弥新

  当年喝速溶咖啡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中一部分如今已成了出入高级写字楼、每天一杯星巴克或Costa的白领上班族。这背后不仅仅是人的成长,也是咖啡潮流随时代发展和消费行为变化的一次次更迭。面对更多新风尚,人们认同、争议,寻觅着时代留给新一轮咖啡浪潮的空间。

  咖啡馆禁用电脑你还会去吗?

  随着喝咖啡的兴起,咖啡馆越来越多,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目前,顾客利用咖啡馆中无线网络便利的条件,在咖啡馆中逗留时间过长,一些经营者已经考虑,禁止在咖啡馆中使用手提电脑。这引起了争论,部分声音认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荷兰,这种喝咖啡的馆子越来越流行,乌特勒支市中心就有不少。但是,很多客人携带着手提电脑入内,叫上一杯咖啡,就打开电脑,盯住屏幕,很少交谈对话。

  乌特勒支市中心的咖啡馆Lewis Book Cafe对此已经难以忍受,老板Elianne Alblas因此决定,禁止在店内使用电脑工作。结果,她发现马上改观,店内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她说,这就是咖啡馆的本意,希望这里成为一个社交的场所,彼此关注,也给单身者提供机会。

  当然,这个过程是遇到抵制的,一些客人认为不可理解,认为限制了他们个人的自由。作为老板,必须友善地耐心地说服他们,解释清楚,这是为了保证咖啡馆内的气氛,咖啡馆不能成为流动办公室。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咖啡馆都采取同样的措施,咖啡馆连锁店Coffee Company只是限定了wifi的使用时间为一小时。该店的经理Jasper UhlenbusCh说:的确,如果店中都是埋头工作的人,会影响气氛;但是,希望有不同类型的客人组合,既有工作着的人,也有看报纸的,聊天的,甚至只是逛公司累了进来歇歇脚的。

  咖啡馆卖餐可耻?

  近日,有人对卖餐的咖啡馆发出了批评声音:“有些个性店,什么都卖,明明是茶餐吧,挂一个咖啡馆的名,你一进去,里面都是菜的味道。”咖啡馆都是“菜的味道”确实不太合适,但是咖啡馆带餐,真的就“可耻”吗?

  有人说,Coffee比Café高级,这一点其实是谬误。从字面翻译:Coffee就是咖啡,Café则是咖啡馆、小餐馆的意思。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价值。

  欧洲甚至美洲,很多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咖啡馆都有餐。著名的花神咖啡,早晨来上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大概是很多人神往的Brunch。意大利圣马可广场历史最悠久的咖啡馆,也是如此,并非仅仅卖咖啡。

  现代咖啡发展到今日历经了四波浪潮:速溶——意式咖啡——精品咖啡——自家烘焙。

  2015-2017年,两年时间,是中国精品咖啡浪潮变革最飞速的时期,大大小小的精品独立咖啡馆开始涌现。而现在,又开始了第四波咖啡浪潮:自家烘焙。

  在《Cafe Culture》杂志中有几篇文章都提到了咖啡店卖餐的概念,《美食咖啡厅成功的7大秘诀》中提到:“开一家成功的精品美食咖啡厅”、“美食搭配咖啡”,《将你的饮食习惯带上新高度》中提到:“咖啡市场已趋向成熟,咖啡馆主厨烹饪美食时会更关注食材本身的品质”。

  可见,咖啡馆卖餐并不可耻,咖啡与美食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无人咖啡馆真的是风口吗?

  从概念曝光到现场挤爆,备受关注的无人咖啡馆——阿里巴巴“淘咖啡”已正式亮相杭州,无人咖啡馆大有乘风而上之势。

  消费者的整个消费过程可以被拆解为四大步骤:进店——点餐——等餐——离店支付。整个过程皆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无人化。

  无人咖啡馆使用的无人技术系统能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衔接,每个进店用户的消费数据都可以被认知,而每个商品、订单都可以被数字化。这套无人结算系统具有强大的可复制性与零售结合的跨界性。

  但无人咖啡厅也可能面临社交缺失的风险。正如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所说,咖啡馆其实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公共空间,人们更多是把它当成一个休憩的空间。

  而有零售化趋势的无人咖啡厅在满足顾客社交属性方面似乎存在缺失,毕竟它本身自带的零售化属性在提供快速便捷的同时,也与缓慢悠闲的“咖啡时光”渐行渐远,缺失品牌与顾客之间最真切、充满“情意”的接触。

  餐饮业也是一个多种模式相互竞技的大舞台,无论如何,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都不可小觑。就发展阶段来看,无人咖啡馆确实是在互联网冲击下的新产物,但是仍有大量技术空间需要去打磨。

  山居暖屋

  大部分的年轻人心底都有一个梦想,即便只是普通工作者,也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也许开店不是每一个咖啡爱好者都能实现的,但在家里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咖啡空间,也能让自己得到满足。

  在家中开一个迷你的咖啡馆只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为自己的咖啡馆寻一个角落

  选一个合适的角落,安放自己的咖啡机和各种装备,这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决不能马虎!你可以选择厨房料理台的一角,也可以选择放在桌子或柜子上,或者清空书架的一层,或者购置一张可以移动的小桌。

  总而言之,找一个舒适的地方,适于观赏和显摆,适于操作的地方。

  拥有一台适合自己的咖啡机

  君要善其事,得先利其器!想要打造一个迷你咖啡馆,必须得有一件适合自己的咖啡机!买个实用的入门级器材法压壶,省时省力,极易掌控。

  当然,如果是铁杆咖啡迷,只要资金和空间允许,选择专业级的多种设备也是可以的。

  收集好看杯子和瓶罐

  仅仅有了咖啡机和空间还不够,你还需要盛装咖啡的器具。所以从现在开始,甚至动手绘制一些杯子作为你的小小艺术展。

  发挥创意动手装扮

  看一看自己的“咖啡馆”,是不是已经有了不错的雏形?

  这个时候更需要发挥创意,动手给这个角落再添一些装扮。

  或者动手画上几幅小画,创作独一无二的专属艺术。

  摆上家人与朋友的照片,未来邀请他们来你的“店”里做客。

  又或者用一束鲜花或一盆绿植,让你的“小店”更有生机。

  甚至,可以给自己的“咖啡角”做一枚专属的招牌,让家人朋友记住你调制出的咖啡味道。

  每天挤出时间自制咖啡

  不冷落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迷你咖啡馆。每天挤出那么一点时间用来制作咖啡,不仅陶冶生活情操,也满足了每天喝咖啡的瘾。

  做一个有理想的咖啡爱好者,把自己爱好咖啡的那份心意传递给家人,把自己爱好咖啡的执着变得与生活密不可分。

  辛苦谁甜

  有人说咖啡太苦。

  说得对。咖啡确实不是草莓味。

  但人们爱它,正如爱某一个心头“别有一番滋味”的时刻。

  要是拿这“苦情”拍成网红照,那可就太甜了。

  你知道的,咖啡里,可不能加太多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