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热胀 美国冷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2011,中国,热胀,美国
  • 发布时间:2011-01-10 08:43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近日做出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经济滞涨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那么,2011年,中国经济将会走出怎样的曲线?

  美国经济,增长乏力

  考虑中国之前我们先看看美国的情况。美国仍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依然是国际储备货币,考虑到美国又是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国,其2011年经济走势,对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至关重要。

  本文利用两个关键指标——CPI和信贷量,一个理论——持久性收入假说,对美国2011年经济走势做一般推导。

  首先,一个基本判断:美国CPI上涨乏力的现状下,QE2将会被执行到底。有人要讲,货币超发会导致美元贬值,进口占比较大的美国会产生输入性通胀,从而问题得以缓解。流行的理论,却往往华而不实!美元贬值无助于美国通胀的形成,这与中国的例子内在逻辑一致:人民币升值不会带来部分学者期待的通涨压力的降低。

  其次,虽然美国信贷量趋于稳定,但其增长是否能够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尚充满疑问,关键在于,货币扩张不等于信用扩张。

  先看借贷意愿。比较客观的判断是,后危机时代,继续去杠杆化虽告一段落,但美国超前消费观念正在向可持续性消费发生转变,一部分信贷增速的降低将是永久性的。

  2010年房价止跌回升,股市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信用也止跌趋稳;再看IPO数据:根据安永的统计数据,2010年前11个月,全球各地共有1199宗IPO,共筹集2553亿美元。考虑到12月还有不少IPO活动,到2010年年底该数据有望超过3000亿美元。

  毫无疑问,美国“经济人”的借贷能力正在恢复,考虑到其借贷意愿更趋理性,预计2011年美国信贷量会实现反弹,但依然乏力。

  再看看美国人的预期持久性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招聘指数重要而直观。

  2010年12月23日,路透社和密歇根大学联合发布报告显示,路透社/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12月终值为74.5点,低于之前受访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75.0点。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经济危机之前长期维持在80点水平以上。

  据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Manpower)的最新一项调查,36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雇主预计他们在2011年年初时的招聘步伐将会比2010年年底时加快。美国雇主的招聘计划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为乐观的,但它们与许多亚太国家的招聘计划相比依然相对保守。

  综上,笔者认为,2011年,美国信贷的反弹依然乏力,消费者依然缺乏信心,但随着美国就业数据的改善,预计三、四季度将会实现期待中的信用复苏。届时,投资者将很难看到QE3的诞生。

  2011,中国热

  不同于美国,中国的问题在于如何防止经济过热以及泡沫化。

  与美国正好相反,中国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信用扩张:房价仍在上涨,意味着抵押物继续在升值;受惠于中国强劲的国内经济增长及市场上庞大的流动资金,2010年前11个月,来自香港、内地、台湾的发行人发行的IPO证券占全球IPO总值46%以上,涉及442宗交易,总值为1179亿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170%。其中,深交所融资额名列全球第二,融资额为40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5.7%);上证所名列全球第四,融资额为262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0.3%)。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2009年10万亿人民币的天量信贷。2010年1至11月份,全国信贷投放规模已达7.4万亿,全年超过既定的7.5万亿目标几成定局。这还不包括国有银行的表外贷款(银信合作)、信托贷款、私募基金,以及数量众多且不断激增的未注册银行和钱庄。

  美元的泛滥以及全球低利率环境,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高增长国家对资本的吸引力超过了危机之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预期汇兑收益,热钱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西方的货币滥发,无法改善其信用,却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迅速转化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货币”,信用泡沫压力倍增。

  同时,持久收入假说引出的重要的政策含义正在被我国政府实施,个人税收改革、医疗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使得我国居民的预期持续性收入在稳步上升,但同时,需要的财政投入也是史无前例的。目前,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7%,离发达国家70%左右还有较大差距,每年1%的增幅意味着数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央及地方财政仍需继续跟进。此外,区域性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在平衡全国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投资。

  在现有CPI统计口径不改的情况下,中国CPI仍将持续高位运行,政府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的举措(退休工资、最低福利以及国企职工收入的上涨)将进一步抬高生产要素价格,反过来强化通胀预期。

  CPI上升虽是利好中国农民兄弟乃至中国经济,处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在财政仍需继续扩张的情况下,2011年货币政策紧缩势在必行。同美国一样,数量型货币工具不再只盯住M1、M2,而是转向对信贷总量的控制,包括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体系的债券型融资。

  2010年12月25日晚间,央行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重要的是,此次加息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也就是说,大家对调控通胀预期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

  虽然央行尚未明确2011年信贷控制目标,市场普遍预期在7.5万亿人民币上下。不管怎样,在我国经济货币化加速、信用扩张的大环境下,7.5万亿的信贷额度的确可以称得上紧缩。但笔者认为,一方面,金融创新,特别是2009年创业板与私募基金的完美结合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无限活力,另一方面,全球资本市场的再度活跃,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中国概念会再一次大行其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