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三喜三忧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台湾,经济,三喜,三忧
  • 发布时间:2011-01-11 09:59
  2010年12月10日。这个岁末年终之际,原本应该是企业庆祝走出金融海啸、迎接大丰收的日子。但是,就在这一天,台湾首富、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带着购并不久的奇美电子的一众高管,前往设立于台湾地区的欧洲经贸办事处,抗议欧盟法院的裁决。此前,因涉及违反美国《反托拉斯法》,奇美电子等一众台湾面板企业被判必须赔偿欧盟消费者3亿欧元。

  这是之前台湾面板企业触犯美国《反托拉斯法》事件的延续,高层主管在相继留美服刑之后,欧盟的这一赔偿判决不啻于给台湾面板企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以这样的事件给2010年收尾似乎有失公平,其实,对于台湾的企业来说,2010年是冷热交加的一年。

  台湾经济三喜

  从热度持续全年的角度讲,台湾经济的喜事至少有三件。

  头一件喜事,台湾内需市场景气复苏。与大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后,台湾的内需市场明显兴起,包括观光业、旅馆业、餐厅业、运输业,以及航空业等多个产业,皆因两岸关系愈来愈和络,出现了百业复苏的景象。

  以台湾的中华航空公司为例。该公司开通两岸直航航线后,2010年业绩达到了50年来的最好。华航的股价更是从低点的5元(新台币,下同),一路狂涨到了25元的高位。这都是拜大批的大陆观光客赴台观光所赐。

  台湾在蒋宋美龄时代开始经营的圆山饭店,曾是台湾早期接待外宾规格最高的酒店,因其辉煌历史而入选为世界十大特色酒店之一。但随着蒋介石家族势力没落,台湾的对外交往逐渐消亡,圆山饭店的光环也渐渐退去,经营更是愈来愈艰困。而2010年一年来,圆山的住房率居然高达九成以上,酒店的大门每天都会贴着类似“欢迎大陆访问团来访”、“两岸高新技术园区招商交流论坛”字样的条幅,迎接国内旅客。大流量的内地观光客使得长期亏损的圆山饭店重现生机。

  根据统计,2010年内地旅客赴台人数达到150万人。在2011年开放自由行之后,赴台人数将可超过300万人,整整增长一倍。这一数字对于宝岛的观光行业的中下游相关环节,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第二件喜事是,内地内需市场的崛起,带动了台湾企业扩大营运空间。最明显的是台商投资的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大润发,在成功超越家乐福之后,正式成为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下一步更将挑战沃尔玛在全球零售的霸主地位。

  其他包括像是欧尚咖啡、85度C,以及康师傅顶新集团旗下的德克士炸鸡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都计划将未来开店重心从大陆的沿海扩散到中西部各大城市。顶新集团甚至将未来规划指定为“开办一万家零售店”。

  对这些企业的肯定,一方面证明当初台商来大陆投资,经过20年辛苦经营,终于有了一些成果。其次还说明内地题材持续看好。分析目前回台挂牌的企业可以看出,其中较多属于在大陆有基地、有庞大市场,有行业影响力的。他们大多属于服务业。而在相关领域,台湾企业竞争力较强,加之外资、PE等都看好这块产业在未来20年的爆发力,相信该领域的台企会有较好的表现。

  第三件喜事是,台湾的电子高科技业成功地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内地的中西部以及二三线城市。其中最明显的是全球组装大厂富士康集团。深圳龙华厂原本是富士康的大本营,员工数超过20万人,而随着沿海地区土地、人力成本不断攀高,富士康集团加速在内陆城市的布局。除了原本就布局多年的武汉生产基地,重庆正成为富士康的另一个重心。

  近一二年,重庆成为了台湾电子企业布局最深最广的基地。包括像全球重量级的笔电品牌、代工厂宏碁、仁宝、广达、纬创、和硕〔华硕关系企业〕都在重庆集合。在十几年前,这些厂商主要的重镇是在苏州、昆山,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如今往内陆移动,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台湾经济三忧

  无论是岛内的景气复苏、零售业的爆发,还是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基地的西移,都显示出台湾经济在2010年充满了一股向上的力道。但是,另一方面,台湾经济受到来自全球的挑战也不少。

  首要的挑战是来自于苹果计算机旗下产品的兴起,并冲击全球操作系统的大洗牌。在过去十多年,台湾的电子企业几乎全面接受了微软的操作系统,无论PC、笔记本电脑、手机,都是微软独大的局面。但是随着苹果计算机在iphone手机、ipad的攻城略地,过去台湾企业所熟悉擅长的领域,受到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平板电脑的席卷全球,使其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主流。虽然目前还不能判定PC时代的结束,但是这种轻巧、超薄,触控式面板、L E D色彩表现的产品,改写了传统观点对P C笨重的印象。由于ipad的威力太大,全球重要的P C、笔记本电脑企业都开始急起直追,担心会缺席平板计算机的盛宴。尤其是台湾业者,包括像宏碁、华硕等品牌,都看准了这个产品的爆发力,决定放手一搏。

  第二个挑战是,内地劳力成本的提高。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之后,台资企业最大的改变就是一连串的调薪动作。加上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缺工的情况相当严重,于是,台商纷纷往西部迁移,试图降低人力成本的冲击。之前曾有不少台商为了应对内地的工资上涨,前往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投资。但是初期投入后,又面临土地飙涨、工资攀升更快的尴尬局面。加上东南亚国家的劳力素质比不上内地优秀,最后只得折返,重回内地。

  不过,由于内地工资上涨,部分身处距离台湾较近城市的沿海地区台商,例如福州、厦门、广州、东莞……两相比较后发现,由于近十年台湾几乎没有涨过工资,其劳力市场反而出现了吸引力。在这种状况下,未来是不是会兴起一股返台投资潮,也有待观察。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ECFA。2011年1月1日,ECFA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到一个新局面。这原本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的估计,E CF A将使台湾经济出现黄金十年,很多产业的业绩至少翻一番。尤其是在台湾的传统产业,例如石化、纺识、汽车、机械……都会因为关税降低而增加竞争力,势必会带动产量的增长。

  但是,在较为弱势的农林渔牧等产业上,岛内人士有自己的担心。普遍的观点是,如果有一天大量开放农林渔牧等产品进口,台湾有多少人可以挡得住这股竞争力?E C F A是针对两岸经贸合作所设计,对台湾一边倒的优惠不可能长期存在。也就是说,免费的午餐总有到头的时候,台湾企业早晚会享受不到这种优惠红利。而好日子一旦到头,接下来要面对的,则是市场开放后弱势产业可能遭受的失业冲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