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增长智道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跨国公司,增长,智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1 10:15
如何帮助中国创新
宁向东:是否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中国企业怎样抓住目前的创新机会,微软怎么更好地跟中国企业合作?
张亚勤:目前创新主要还是在美国,比如五年前,大家觉得谷歌出来之后互联网发展到极致了,是不是没有创新了。但是现在美国有Facebook、Twitter等等,创新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而且大部分还是在美国。
整体来讲,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在创新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商务模式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原创等方面,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目前主要还是模仿。微软在国内主要是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外一方面就是和国内的企业、高校合作,把很多业务直接给国内的外包公司。2009年,我们有1.8亿美元左右的业务给了国内的十几个软件外包企业。技术创新,包括在管理、人才等方面,跨国企业可以帮助国内企业一起去创新。
王翔:研发和创新对高通来讲是生存之本。因为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就没有这个产业,也没有高通未来的发展。我们本土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在组织大规模生产,保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一个30年我个人觉得应该会发生一种转变,即从以成本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模式要转变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高通在中国已经有了超过60家的客户,他们都跟我们有直接的技术合作关系。我们提供一部分的技术,另一部分技术通过他们的创造转换到产品里去。
如何持续创新
孟樸:很多技术产品公司能不能长久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一直有技术创新的能力。过去20多年,无论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还是互联网的应用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从传统的手机行业来讲,光有硬件的创新已经不够了,更要有软件的创新,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看成越来越像是软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
宁向东: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创新者的窘境,认为真正对行业形成毁灭性攻击或者是导致行业洗牌的往往不是像诺基亚这样的领先公司,有可能是一些新兴司,诺基亚怎么样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动力?
邓元鋆:诺基亚仍是全球领先的手机公司,但是我们也受到各方面压力,也有危机感。我们体会到:单靠一家公司的能力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对公司做了很多转型,要去打造一个丰富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最近我们举办了一个开发伙伴的峰会,面对几百个开发商我们谈怎么样利用诺基亚平台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
宁向东:赛门铁克面临很多国内竞争者,尽管都很弱小,你对商业模式和创新上有什么建议?
郭尊华:IT行业里,你今天是领导者,明天可能是跟随者或者公司都被别人买了,所以持续创新跟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对创新有几个看法,第一,创新不单是从技术层面看,而且在市场推广、业务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总体的执行力等方面也是需要持续创新的。第二,我们必须要给员工一个创新的方向。第三,就是创新的专注度。中国整个经济增长非常快,到处都可以赚钱,买栋房子可能比我投资到IT研发回报更快,这就看你是否足够的专注。
创新只是手段
宁向东: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吗?
张亚勤: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式。小的企业要做基础研究,可能并不一定很合适。所以很多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经历。微软是不靠创新没有办法生存的公司,不仅仅和外面竞争,而且要和自己竞争,创新本身是靠外界的压力。
王翔:首先创新是长期的,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实际上高通在很多情况下基本上都是撑不下去了,研发一个个技术难关要攻破,要长期持续的投入。找简单的捷径可能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想法,要做长期的准备。对未来方向的把握要非常的坚定和明确才可以。
宁向东:资源类型的企业有没有创新压力?
陈锦亚:不管你是I T还是传统企业,没有创新都很难活下去。但是,创新不是目的,创新只是手段。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之一,但是如果将创新确定为企业的最终目的,所有东西都围绕着创新,没有企业能活下去。一个企业只有在它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加入新的元素,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提到创新要有方向,创新要有理念,这些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创新中还要鼓励失败,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走过来才有可能真正在全球500强占有地位,摩托罗拉是一个经验,微软也是一个经验,没有一个例外。
并购 创新的补充
萧洁云:中国是高增长的态势,从中国的本土公司来讲,他们也是在中国立足之后把眼光放到海外,海外并购、去海外开分公司。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把自己的长板凳短板凳放在一起,把融合做得更好。
郎华:我们是工程机械企业,90%的业务是通过并购过来的。我们前后18年时间收购过50多家公司。我们两年之前共同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成亚洲最大的矿用卡车研发和生产基地。2010年我们跟福建的发动机也有合作,我们其实可以做独资,并能享受国家很多优惠政策,但我们不做独资,而是做合资,我们把技术拿出来跟中国企业分享,对合资并购我们是开放态度。
陈锦亚:中国不可能以一个国家的有限资源无限的为全球发展提供最低价的产品,这不符合规律。这个情况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对资源进行合理分享,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更多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同时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成为中国公司,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句话:只要在中国合法存在的企业,不管从哪个国家过来都是中国企业。
郎华: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进行平台收购,平台收购跟抄底是很不一样的战略;实际上跨国公司现在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已经不是技术了,也不是资金了,而是他们对跨国企业的运作、文化的把握有很多经验,这是中国企业没有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中国想走出去的企业可以跟跨国公司一起合作,不是谁把谁吃掉,而是达成一个平台。我们一起成功,一起做大。所以,两点建议,第一不要抄底,第二运用你的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做,吃出一个大跨国公司。
邓元鋆:2010年欧盟商会在中国做了一个关于投资环境的调查。报告里面39%的欧洲企业认为在中国投资环境有恶化,但大部分还是觉得中国投资环境是好的,其实在恶化里面的因素有劳工成本可能越来越高,政府对外资优惠会越来越少等等。
外企在中国投资,他们最关注是在中国的投入,比如说合资、研发、提供的高端技术,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其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企业也很重要。现在中国企业都要走到全世界,你不保护知识产权,你怎么在国外让人家保护你的知识产权。
宁向东:整合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郎华:整合是非常难的,我头上的白头发都是为了整合长出来的。很多不同公司,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心态,公司制度完全不一样的,拉到一起比较难。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司,只不过要分别对待。很多是在中国有20多个法律实体,也有很多中国的手段,我们在中国公司成立,把独资企业装到这个控股集团下面。
萧洁云:SAP正处于整合当中,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互补,要融合,并购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女性跟男性比,在整合中有优势也有劣势,女孩子身段没有那么硬,做事情比较容易做。女孩子比较灵敏,做事情大多事先沟通为主。
……
宁向东:是否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中国企业怎样抓住目前的创新机会,微软怎么更好地跟中国企业合作?
张亚勤:目前创新主要还是在美国,比如五年前,大家觉得谷歌出来之后互联网发展到极致了,是不是没有创新了。但是现在美国有Facebook、Twitter等等,创新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而且大部分还是在美国。
整体来讲,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在创新上还是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商务模式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原创等方面,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目前主要还是模仿。微软在国内主要是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外一方面就是和国内的企业、高校合作,把很多业务直接给国内的外包公司。2009年,我们有1.8亿美元左右的业务给了国内的十几个软件外包企业。技术创新,包括在管理、人才等方面,跨国企业可以帮助国内企业一起去创新。
王翔:研发和创新对高通来讲是生存之本。因为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就没有这个产业,也没有高通未来的发展。我们本土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在组织大规模生产,保证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一个30年我个人觉得应该会发生一种转变,即从以成本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模式要转变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高通在中国已经有了超过60家的客户,他们都跟我们有直接的技术合作关系。我们提供一部分的技术,另一部分技术通过他们的创造转换到产品里去。
如何持续创新
孟樸:很多技术产品公司能不能长久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一直有技术创新的能力。过去20多年,无论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产品,还是互联网的应用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从传统的手机行业来讲,光有硬件的创新已经不够了,更要有软件的创新,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看成越来越像是软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
宁向东: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创新者的窘境,认为真正对行业形成毁灭性攻击或者是导致行业洗牌的往往不是像诺基亚这样的领先公司,有可能是一些新兴司,诺基亚怎么样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动力?
邓元鋆:诺基亚仍是全球领先的手机公司,但是我们也受到各方面压力,也有危机感。我们体会到:单靠一家公司的能力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对公司做了很多转型,要去打造一个丰富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最近我们举办了一个开发伙伴的峰会,面对几百个开发商我们谈怎么样利用诺基亚平台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
宁向东:赛门铁克面临很多国内竞争者,尽管都很弱小,你对商业模式和创新上有什么建议?
郭尊华:IT行业里,你今天是领导者,明天可能是跟随者或者公司都被别人买了,所以持续创新跟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对创新有几个看法,第一,创新不单是从技术层面看,而且在市场推广、业务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总体的执行力等方面也是需要持续创新的。第二,我们必须要给员工一个创新的方向。第三,就是创新的专注度。中国整个经济增长非常快,到处都可以赚钱,买栋房子可能比我投资到IT研发回报更快,这就看你是否足够的专注。
创新只是手段
宁向东: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吗?
张亚勤: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模式。小的企业要做基础研究,可能并不一定很合适。所以很多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经历。微软是不靠创新没有办法生存的公司,不仅仅和外面竞争,而且要和自己竞争,创新本身是靠外界的压力。
王翔:首先创新是长期的,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实际上高通在很多情况下基本上都是撑不下去了,研发一个个技术难关要攻破,要长期持续的投入。找简单的捷径可能并不是一个很现实的想法,要做长期的准备。对未来方向的把握要非常的坚定和明确才可以。
宁向东:资源类型的企业有没有创新压力?
陈锦亚:不管你是I T还是传统企业,没有创新都很难活下去。但是,创新不是目的,创新只是手段。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之一,但是如果将创新确定为企业的最终目的,所有东西都围绕着创新,没有企业能活下去。一个企业只有在它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加入新的元素,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提到创新要有方向,创新要有理念,这些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创新中还要鼓励失败,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走过来才有可能真正在全球500强占有地位,摩托罗拉是一个经验,微软也是一个经验,没有一个例外。
并购 创新的补充
萧洁云:中国是高增长的态势,从中国的本土公司来讲,他们也是在中国立足之后把眼光放到海外,海外并购、去海外开分公司。我们应该互相学习,把自己的长板凳短板凳放在一起,把融合做得更好。
郎华:我们是工程机械企业,90%的业务是通过并购过来的。我们前后18年时间收购过50多家公司。我们两年之前共同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建成亚洲最大的矿用卡车研发和生产基地。2010年我们跟福建的发动机也有合作,我们其实可以做独资,并能享受国家很多优惠政策,但我们不做独资,而是做合资,我们把技术拿出来跟中国企业分享,对合资并购我们是开放态度。
陈锦亚:中国不可能以一个国家的有限资源无限的为全球发展提供最低价的产品,这不符合规律。这个情况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对资源进行合理分享,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更多企业变成跨国公司,同时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成为中国公司,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句话:只要在中国合法存在的企业,不管从哪个国家过来都是中国企业。
郎华: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要进行平台收购,平台收购跟抄底是很不一样的战略;实际上跨国公司现在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已经不是技术了,也不是资金了,而是他们对跨国企业的运作、文化的把握有很多经验,这是中国企业没有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中国想走出去的企业可以跟跨国公司一起合作,不是谁把谁吃掉,而是达成一个平台。我们一起成功,一起做大。所以,两点建议,第一不要抄底,第二运用你的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做,吃出一个大跨国公司。
邓元鋆:2010年欧盟商会在中国做了一个关于投资环境的调查。报告里面39%的欧洲企业认为在中国投资环境有恶化,但大部分还是觉得中国投资环境是好的,其实在恶化里面的因素有劳工成本可能越来越高,政府对外资优惠会越来越少等等。
外企在中国投资,他们最关注是在中国的投入,比如说合资、研发、提供的高端技术,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其实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企业也很重要。现在中国企业都要走到全世界,你不保护知识产权,你怎么在国外让人家保护你的知识产权。
宁向东:整合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郎华:整合是非常难的,我头上的白头发都是为了整合长出来的。很多不同公司,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心态,公司制度完全不一样的,拉到一起比较难。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司,只不过要分别对待。很多是在中国有20多个法律实体,也有很多中国的手段,我们在中国公司成立,把独资企业装到这个控股集团下面。
萧洁云:SAP正处于整合当中,为什么这么做?就是要互补,要融合,并购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女性跟男性比,在整合中有优势也有劣势,女孩子身段没有那么硬,做事情比较容易做。女孩子比较灵敏,做事情大多事先沟通为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