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趋势大调查——“十二五”元年 让谁欢喜让谁忧?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十二五,产业,趋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11 10:29
策划|本刊编辑部/文|本刊记者 孙瑜 徐建凤 罗影 王雨佳 王瀛
2011年,作为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元年,“宽财政、稳货币、促转型、抗通胀”已经明确成为政府坚定的财政政策。
《英才》记者在第十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所做的企业家问卷调查中,八成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仍可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并保持9%以上的增收,下行风险不大。然而,企业家也对各自领域中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担忧。
传统IT通信和家电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解决“核心产品竞争力”等长期存在的软肋;物流业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生存;传统能源产业亟待提高能效;而重复投资、产能过剩以及低端低价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则将“各种新能源”逼入“各种新问题”的怪圈;医药企业将在2011年经历“收购与被收购”的洗礼与挑战;而楼市则必须接受比“十年九调控”更密集的考验,在浓重的“博弈状态”中观望与徘徊。
总体来说,企业家的乐观与悲观情绪并出,在抗风险、控制稳健发展之后,谁也不会错过“转型与升级”的新五年机遇。
IT通讯
移动互联唱主角
“移动互联,肯定是2011年一个最大的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对传统PC业务呈现较大冲击,而且冲击已经越发明显。”长城电脑总裁周庚申对《英才》记者坦言。
通过《英才》调查发现,移动互联网在经历过去两年的摸索,将在2011年集中爆发。
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量,而且,从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中发现,中国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在很短时间内便超越了美国手机用户。
手机用户量大是为移动互联网付费的关键保证。2011年,随着3G业务的深入推广、流量资费进一步下调成为可能,大多数停留在2G省钱、省流量的手机用户将越发活跃。
从移动终端看,2010年,也已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还有上网本、平板电脑、电子书以及各种PAD,在2011年,Iphone和Android等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将拉升。
4399董事长蔡文胜认为移动硬件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比互联网还要广阔,比如手机相对PC,可以延伸出基于位置的各种应用。
据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报告称,2010年三季度中国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的用户数量已突破1.2亿,环比增长9.1%,同期手机游戏、视频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9.175亿,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视频应用市场总规模将达到95.27亿元。
而且,除了娱乐,安全、支付、商务应用也将成为2011年移动互联网中备受瞩目的细分领域。
SAP中国区总裁萧洁云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认同移动互联将成为2011年IT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而且她预计,可能过六个月之后,还将拉动随之而来的后台数据处理服务的增长。
不仅是中国将可能率先引爆移动互联网产业,据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估计,目前有12亿部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00亿,这包括了越来越多的非电话设备(汽车、家电、机器)将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机器与机器相连设备(M2M)将从2009年的8200万部增加到2014年的4.28亿部。
家电
向高技术含量转型
2010年,电子商务迎来了资本市场的一次小狂欢,不过,2010
年11月末,《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完成,对中国家电业提出了新要求,敏锐的企业家又从中嗅出什么?
“2011年,应该说是一个大发展、大洗牌、大调整的一年。作为家电产业,还是围绕如何转型升级,首先要考虑产品力,才考虑渠道。中国家电要考虑如何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力,才有其他竞争力。”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对《英才》记者称。
根据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的观点,此次《建议》中最大的改变是由量向质转变,“提出的1.1万亿元是总产值,与之前相比增长幅度很小”,而且,并没有规定各类产品的销量目标,目的就是要加速我国家电产业向高效能、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型。
相比之下,渠道的改良变成“次关键词”。梁昭贤认为,2011年,渠道的改良是非常重要,传统的渠道还是占主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方向。但不是企业能主导,是需要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
同意此种观点的还有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学斌,他告诉《英才》记者,电子商务是对行业影响大,创维对互联网战略和渠道下沉等,在过去几年都有布局和调整。
张学斌心中的关键词是“转型升级”,他解读称,2011年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将是两个技术上的转型升级:一个是在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技术将从CCFL向LED变迁,另一个,则是从2D向3D的转型。
对比之前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而言,家电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似乎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带来国家财政补助等“真金白银”,也可以说,对2011年中国家电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传统能源
低能耗最经济
这是一个被新能源抢尽风头的时代,但这注定也是一个离开了传统能源,生活和生产都将不能继续的时代。亦如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德利所言:石油、煤炭、天然气,都也曾被冠以“新”,新能源不过是一个过程词。
煤制油、煤制气、页岩天然气,这些一头系着清洁能源,一头牵着传统能源的字眼,已经不再陌生。无论是华能、华电、大唐、国电等电力企业,还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化企业,以及神华等煤炭企业,各自都在清洁煤、煤制油、煤制气,乃至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上打着各自的算盘。
不过,仅仅依靠在传统能源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是不够的。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等技术虽然已经攻克难关,但还远远未达到实现产业化阶段。并且,清洁煤、清洁油的转化效率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且其清洁与否也未有定论。目前而言,在传统能源利用上,最实惠的不过是提高能效以降低能耗,实现低碳发展。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碳排放大户。作为排碳大户的鞍钢集团,近些年在低碳方面一直在加大投入。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静瀑介绍,目前,鞍钢建有自备电厂,几乎所有的余热都能收集起来用以发电,通过余热发电的用电量能达到鞍钢消耗电量的60%以上。不仅如此,鞍钢还建设了七个风力发电设备,并规划在未来要达到14个,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实际上,余热回收再利用,不只是适用于钢铁企业。水泥、石化等企业几乎每天都在持续不断地向大气环境中排放的温度低于300—400℃的中低温的废蒸气。而余热发电则是将企业在生产环节产生的低品位的或废弃的热能转化为高级能源——电能。据估计,一个年产钢铁500万吨的企业全部可利用发电的余热,全年约可发电2亿度,可为企业增收8000万元。
新能源
警惕变成“新麻烦”
昔日风采今不再。2010年,光伏屡爆产能过剩却扩张不止,风电在连续六年翻倍增长后,终因风机事故频发难逃被国家能源局调查的命运。而核电、水电却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核电铆足了劲拓展地盘,水电也不示弱,在节能减排压力下终究如愿以偿得以解禁。可谁又能保障,核电、水电不会重蹈“风光”的覆辙。然而,“十二五”伊始,新能源产业该如何在2011年实现“开门红”?
首先,由于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毛利润水平逐渐走低。以风电为例,高速发展的背后一直都隐藏风机质量差,以及重复低端投资的问题。当前,由于价格竞争激烈,1.5兆瓦风机的单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当前4500元的水平,而最新的330万千瓦招标中,报价已经跌破4000元。由于低端风机装备行业利润日益压缩,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追求成本的压缩。不仅风电如此,光伏也难逃低端低价竞争之困,这已经成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症结所在。
虽然成本压缩能够解一时之困,但却难解永久难题。最终,企业还是要走上技术提升、产业升级的道路。目前,“光伏产业中,50%左右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德利说,“提升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才是未来竞争的重点。”
其次,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任谁都各有利弊。目前,“单一的某种能源已经无法解决系统问题,系统问题需要集成解决,因此现在必须进行整个行业体系的建设,只有采取整合运营模式,完成由单一能源向低碳生态模式解决商的转折,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站上制高点。”杜德利说。
再者,补贴政策亟待改进。目前,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生物质能,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改进,甚至当前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无一例外的给了企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前,消费者翘首以待,政策补贴出台后,欢喜的是企业,忧的是消费者。
这是因为,补贴给企业的做法,虽然带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是企业是为政策而积极,却并不关心实体发展,导致好政策却催生了投机行为。“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补贴从企业转移到用户,而不是让企业争着拿补贴。”杜德利说。
医药
并购将是主旋律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药品市场总规模由2000年的1572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46%。预计2010年全年药品市场规模可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还并不是最好的成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从2010—2019年将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其理由基于几个基本数据:1,中国医疗卫生的投入一直不到GDP的5%,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标准起码是5%以上,美国达到17%,随着经济好转,财政收入增加,我国医疗卫生投入会进一步加大。2,药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率大多不超过6%,但中国的增长率是两位数,这使得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资本推动也是中国医药黄金十年的重要理由。
根据林建宁的预测,在GDP增长不低于7%、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8500亿元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预测前提下,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将有23%的增长,达到15450亿元的规模。“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竞争最厉害的市场。”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李炳容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对于2011年的行业关键词,大多数企业家选择了“整合”。康辰医药总裁刘建华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重组、兼并将是2011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原中信建投医药行业分析师周鸣杰则进一步总结了医药行业“大并购大整合”的三个方向:1,央企内部整合;2,集团性国企内部的整合;3,民企间的收购整合。
2010年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让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50%以上。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则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将从目前的12000家减少到2000家。”
“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未来两三年是行业格局重新确立关键期,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整合势在必行,并购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国泰君安医药行业分析师易镜明认为,政策性的组合拳,有望成为此次行业整合进程的加速器。
楼市
继续调控
虽然,中国楼市被业内称作“十年九调控”,但是,调控政策从未向2010年这般密集。
2011年调控政策如何走?房价是涨是跌?市场格局会如何变化?各路专家、企业家众说纷纭。最耸人听闻的预测,大概是2010年12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称:2011年一季度末,会有70%以上的房企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与此同时,身处市场一线的地产大佬们的看法差距很大,乐观者仍然大唱赞歌,悲观者则抛出“千年寒冬”论。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认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2011年,是关键的一年。
“2011年中国的房地产应该有一个新高,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周忻是乐观派的代表。
阳光100总裁易小迪自称“谨慎乐观派”,他表示,2011年的情况和2010年不会有太大差别,尤其是产品总销量。但是,需求结构、热点区域会发生变化。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启动起来,商业地产的需求会上升。以前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投资型需求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如写字楼、店铺等。而市场格局则会沿着2010年的道路走下去,那就是垄断性,大企业的扩张会更明显,小公司出局的速度会更快。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认为,未来,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的定位可能会有重大变化,从如今的拉动经济的支柱产业变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配套产业。因此,国家才会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投入。而且,2011年,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行政措施,遏制市场泡沫。
“2011年,市场的局面就是僵持,政府、消费者、地产商多方僵持。2011年,企业的日子不会太好过。那天,任志强说,春天来了,我就说,千年的寒冬要来了。”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表示,调控2010年才刚刚开始,2011年更不会放松。
金融
银行利率市场化
如果说2010年,“融资”是伴随银行业始终的话题,也是在这一年,大到国有银行小到城商行的上市潮是银行业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必要手段。那么,在2011年,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渐行渐进与中国银行业转型往纵深化发展,在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影响中国金融业走向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金融危机后证明中国的银行业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这不能代表中国的银行业不存在问题。”英国第二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主席邱致中告诉《英才》记者。
邱致中认为,中国金融业虽然采用了现在很多国际上通用的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进行利率的调控,但这种调控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效的、对市场供求与管理效果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从控制风险上看,加强行政干预是一个必要的做法,但从长远来看,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也是我们现在还存在的问题,即不够市场化。”
在2010年底,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饱受市场争议,这与2011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将对2011年中国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美国考虑的只是一己之私,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了美元的相对贬值,增加了美元的流动性给其他国家经济体造成了输入性的通胀。”邱致中认为,2011年,中国输入性通胀会加剧,如果按市场行为来看,人民币将有升值的预期。
在内外环境都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提升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成了必胜关键。邱致中认为,目前银行业的利差收入非常大,是大部分的盈利来源。除此之外,要业务创新,还需要在效率上有所提升。
物流
受压劳动力涨价
通胀大潮之下,“蜗递”成了一个网络新名词:2010年11月,快递公司陆续宣布,每单提价1-2元,而卖方为了节约快递成本,派送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快递成“蜗递”。这是快递行业一年来的第三次涨价潮,上两次分别在2009年11月末和2010年春节期间。
“成本上涨”,是快递公司老板们在接受《英才》记者调查时一致认为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关键词。宅急送总裁陈显宝告诉《英才》记者,仅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这两块的上涨,对宅急送的盈利水平就有2%—3%的影响。
虽然德邦物流总裁崔维星认为“劳动力成本提高是应该的,这样,贫富差距会减少,社会发展才和谐”,不过,他也承认,人力成本高达10%的增长幅度,是对德邦物流的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公路运输业三大巨头之一,德邦物流不久前宣布将运费上调5%。
在此番涨价前,快递行业内部的调侃是“先涨价先死”、“不涨价等死”,而现在,则变成了“谁涨价谁不死”。
物流产业在国际上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陈显宝告诉《英才》记者,物流行业的增速一般是GDP增速的2—3倍,“虽然最近两年GDP的基数越来越大,物流行业可能不到两三倍了,但增速依然相当可观。”
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
迅速发展的网购,对物流行业的刺激有目共睹。据估算,有80%以上的快递业务量增长来自网购。“事实上,网购快件量的骤增,对于90%以上处在盈亏平衡或微利的民营快递公司来说不是利好而是压力。”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过快递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就会出现亏损,业务量越大亏损越多。
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目前我国的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的16.7%,这个数字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同时也说明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
在正略钧策合伙人吕谋笃看来,对物流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2010年可能是一个“坎”:“可能很多公司过不去,会有一批小企业被淘汰掉。不过,这对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经过一个集中与洗牌的过程,行业格局会逐渐明朗,那些在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就能脱颖而出。”
装备制造
产能扩张放缓
用市场换技术,有时候却只是良好的愿望。以中国机械装备业为例,“空心化”现象已经显露无疑。目前国内挖掘机70%的市场份额仍然由外资品牌占有;而在重型装备行业,如我国大力发展的核电,其70%的行业利润被进口的零部件吃掉,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了50%。
因此,如何拉动机械装备的国产化升级成为国内企业的发力点。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就乐观地预计:三一在2011年还将进一步挤占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过他最担心的是三一的技术成长能否与市场需求同步?
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驱动力来自于投资,我国重大项目投资的不断开工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需求市场。但在“4万亿”刺激方案尘埃落定之际,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机械行业整体景气度由超高增长逐渐回归常态。
在这一形势之下,装备制造业产能扩张速度会明显放缓,从而使产业升级变得重要,如向文波所言,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只在技术的高低,主要应看行业占有率和净利润率等。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机械装备的匹配中: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化战略逐渐落实会为工程机械的增长提供动力;中国核电投资快速增长、冶金节能需求及煤矿综采率的提升,拉动核电设备、冶金环保设备以及煤炭综采设备的销售是重型装备未来的市场;而海工装备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将超2500亿元,从而带动海工设备的需求;按照建设进程,2011年铁路设备将进入集中交付期。
在这个共生的市场里,很多企业都从订单中看到了前景,对于机械装备寡头而言,市场如此;但对于数量颇多的照猫画虎、靠降低成本竞争、模仿创新来占领市场的机械装备企业而言,他们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轮全行业产能扩张之后被回落的市场和增长的寡头所挤压。
汽车
上市融资
2011年汽车行业不仅要面临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还要承受紧缩政策、结构调整的影响。另外,迅速膨胀起来的产能无疑会让各竞争对手的拼杀更加惨烈。
也许2011年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将是推行兼并重组的好时机,虽然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作为车企个体,无一不希望自己是兼并重组的主动方而非待宰的羔羊;此外,由于汽车工业与地方GDP和税收紧密相连,各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外部的企业兼并重组。
正是在这一思路之下,汽车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热情日益高涨,早在2009年,就有多家车企喊出2010年底上市的口号,各种端倪也在这段历史中显现:以政策形式确定下来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规划,近两年来汽车市场持续井喷的哄抬因素,政府以及民众对自主品牌的期望。这三个条件,显然催生了汽车企业对于公司体量、市场份额以及技术投入的热情,而上市融资是对此直接的促进。
以2010年上市的力帆为例,尹明善想打造的是一家百年企业,但对于力帆等二三线汽车企业来说,在相关国家政策的作用下,很难不被兼并重组。如果力帆想要保留品牌和拥有自主经营权,实现IPO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近两年以电动车快速成名的众泰汽车也早就推出了其IPO计划,其董事长吴建中说:“未来的发展中,整合、合作是一种大趋势。”吴建中希望将众泰运作上市。但作为一家汽车行业的“后来者”,如何吸引投资者,如何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都考验着这位众泰汽车的创始人。
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期间,吴建中就曾对外透露,将会加快推进众泰汽车整体上市。众泰汽车业已经成立IPO专项工作小组,其成员具有多年企业上市和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国内自主品牌将不会超过5家。在整合重组问题上,国内车企谁做不大,就有可能被别人吃掉,上市融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
2011年,作为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元年,“宽财政、稳货币、促转型、抗通胀”已经明确成为政府坚定的财政政策。
《英才》记者在第十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所做的企业家问卷调查中,八成的企业家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仍可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并保持9%以上的增收,下行风险不大。然而,企业家也对各自领域中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担忧。
传统IT通信和家电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解决“核心产品竞争力”等长期存在的软肋;物流业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生存;传统能源产业亟待提高能效;而重复投资、产能过剩以及低端低价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则将“各种新能源”逼入“各种新问题”的怪圈;医药企业将在2011年经历“收购与被收购”的洗礼与挑战;而楼市则必须接受比“十年九调控”更密集的考验,在浓重的“博弈状态”中观望与徘徊。
总体来说,企业家的乐观与悲观情绪并出,在抗风险、控制稳健发展之后,谁也不会错过“转型与升级”的新五年机遇。
IT通讯
移动互联唱主角
“移动互联,肯定是2011年一个最大的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对传统PC业务呈现较大冲击,而且冲击已经越发明显。”长城电脑总裁周庚申对《英才》记者坦言。
通过《英才》调查发现,移动互联网在经历过去两年的摸索,将在2011年集中爆发。
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量,而且,从尼尔森发布的中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中发现,中国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在很短时间内便超越了美国手机用户。
手机用户量大是为移动互联网付费的关键保证。2011年,随着3G业务的深入推广、流量资费进一步下调成为可能,大多数停留在2G省钱、省流量的手机用户将越发活跃。
从移动终端看,2010年,也已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还有上网本、平板电脑、电子书以及各种PAD,在2011年,Iphone和Android等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将拉升。
4399董事长蔡文胜认为移动硬件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空间比互联网还要广阔,比如手机相对PC,可以延伸出基于位置的各种应用。
据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报告称,2010年三季度中国手机游戏、视频应用的用户数量已突破1.2亿,环比增长9.1%,同期手机游戏、视频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9.175亿,2010年中国手机游戏、视频应用市场总规模将达到95.27亿元。
而且,除了娱乐,安全、支付、商务应用也将成为2011年移动互联网中备受瞩目的细分领域。
SAP中国区总裁萧洁云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认同移动互联将成为2011年IT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而且她预计,可能过六个月之后,还将拉动随之而来的后台数据处理服务的增长。
不仅是中国将可能率先引爆移动互联网产业,据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估计,目前有12亿部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00亿,这包括了越来越多的非电话设备(汽车、家电、机器)将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机器与机器相连设备(M2M)将从2009年的8200万部增加到2014年的4.28亿部。
家电
向高技术含量转型
2010年,电子商务迎来了资本市场的一次小狂欢,不过,2010
年11月末,《中国家用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完成,对中国家电业提出了新要求,敏锐的企业家又从中嗅出什么?
“2011年,应该说是一个大发展、大洗牌、大调整的一年。作为家电产业,还是围绕如何转型升级,首先要考虑产品力,才考虑渠道。中国家电要考虑如何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力,才有其他竞争力。”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对《英才》记者称。
根据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的观点,此次《建议》中最大的改变是由量向质转变,“提出的1.1万亿元是总产值,与之前相比增长幅度很小”,而且,并没有规定各类产品的销量目标,目的就是要加速我国家电产业向高效能、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型。
相比之下,渠道的改良变成“次关键词”。梁昭贤认为,2011年,渠道的改良是非常重要,传统的渠道还是占主导,电子商务是一个发展方向。但不是企业能主导,是需要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
同意此种观点的还有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学斌,他告诉《英才》记者,电子商务是对行业影响大,创维对互联网战略和渠道下沉等,在过去几年都有布局和调整。
张学斌心中的关键词是“转型升级”,他解读称,2011年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将是两个技术上的转型升级:一个是在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技术将从CCFL向LED变迁,另一个,则是从2D向3D的转型。
对比之前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而言,家电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似乎只是指出了一个方向,并没有带来国家财政补助等“真金白银”,也可以说,对2011年中国家电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传统能源
低能耗最经济
这是一个被新能源抢尽风头的时代,但这注定也是一个离开了传统能源,生活和生产都将不能继续的时代。亦如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德利所言:石油、煤炭、天然气,都也曾被冠以“新”,新能源不过是一个过程词。
煤制油、煤制气、页岩天然气,这些一头系着清洁能源,一头牵着传统能源的字眼,已经不再陌生。无论是华能、华电、大唐、国电等电力企业,还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化企业,以及神华等煤炭企业,各自都在清洁煤、煤制油、煤制气,乃至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上打着各自的算盘。
不过,仅仅依靠在传统能源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是不够的。目前,煤制油、煤制气等技术虽然已经攻克难关,但还远远未达到实现产业化阶段。并且,清洁煤、清洁油的转化效率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且其清洁与否也未有定论。目前而言,在传统能源利用上,最实惠的不过是提高能效以降低能耗,实现低碳发展。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碳排放大户。作为排碳大户的鞍钢集团,近些年在低碳方面一直在加大投入。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静瀑介绍,目前,鞍钢建有自备电厂,几乎所有的余热都能收集起来用以发电,通过余热发电的用电量能达到鞍钢消耗电量的60%以上。不仅如此,鞍钢还建设了七个风力发电设备,并规划在未来要达到14个,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实际上,余热回收再利用,不只是适用于钢铁企业。水泥、石化等企业几乎每天都在持续不断地向大气环境中排放的温度低于300—400℃的中低温的废蒸气。而余热发电则是将企业在生产环节产生的低品位的或废弃的热能转化为高级能源——电能。据估计,一个年产钢铁500万吨的企业全部可利用发电的余热,全年约可发电2亿度,可为企业增收8000万元。
新能源
警惕变成“新麻烦”
昔日风采今不再。2010年,光伏屡爆产能过剩却扩张不止,风电在连续六年翻倍增长后,终因风机事故频发难逃被国家能源局调查的命运。而核电、水电却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核电铆足了劲拓展地盘,水电也不示弱,在节能减排压力下终究如愿以偿得以解禁。可谁又能保障,核电、水电不会重蹈“风光”的覆辙。然而,“十二五”伊始,新能源产业该如何在2011年实现“开门红”?
首先,由于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毛利润水平逐渐走低。以风电为例,高速发展的背后一直都隐藏风机质量差,以及重复低端投资的问题。当前,由于价格竞争激烈,1.5兆瓦风机的单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当前4500元的水平,而最新的330万千瓦招标中,报价已经跌破4000元。由于低端风机装备行业利润日益压缩,企业迫于生存压力追求成本的压缩。不仅风电如此,光伏也难逃低端低价竞争之困,这已经成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症结所在。
虽然成本压缩能够解一时之困,但却难解永久难题。最终,企业还是要走上技术提升、产业升级的道路。目前,“光伏产业中,50%左右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德利说,“提升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才是未来竞争的重点。”
其次,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任谁都各有利弊。目前,“单一的某种能源已经无法解决系统问题,系统问题需要集成解决,因此现在必须进行整个行业体系的建设,只有采取整合运营模式,完成由单一能源向低碳生态模式解决商的转折,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站上制高点。”杜德利说。
再者,补贴政策亟待改进。目前,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生物质能,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改进,甚至当前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无一例外的给了企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前,消费者翘首以待,政策补贴出台后,欢喜的是企业,忧的是消费者。
这是因为,补贴给企业的做法,虽然带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但是企业是为政策而积极,却并不关心实体发展,导致好政策却催生了投机行为。“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补贴从企业转移到用户,而不是让企业争着拿补贴。”杜德利说。
医药
并购将是主旋律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药品市场总规模由2000年的1572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46%。预计2010年全年药品市场规模可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还并不是最好的成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从2010—2019年将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其理由基于几个基本数据:1,中国医疗卫生的投入一直不到GDP的5%,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标准起码是5%以上,美国达到17%,随着经济好转,财政收入增加,我国医疗卫生投入会进一步加大。2,药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率大多不超过6%,但中国的增长率是两位数,这使得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资本推动也是中国医药黄金十年的重要理由。
根据林建宁的预测,在GDP增长不低于7%、世界经济不会二次探底、8500亿元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预测前提下,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将有23%的增长,达到15450亿元的规模。“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竞争最厉害的市场。”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李炳容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因此,对于2011年的行业关键词,大多数企业家选择了“整合”。康辰医药总裁刘建华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重组、兼并将是2011年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原中信建投医药行业分析师周鸣杰则进一步总结了医药行业“大并购大整合”的三个方向:1,央企内部整合;2,集团性国企内部的整合;3,民企间的收购整合。
2010年11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让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50%以上。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则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将从目前的12000家减少到2000家。”
“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未来两三年是行业格局重新确立关键期,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整合势在必行,并购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国泰君安医药行业分析师易镜明认为,政策性的组合拳,有望成为此次行业整合进程的加速器。
楼市
继续调控
虽然,中国楼市被业内称作“十年九调控”,但是,调控政策从未向2010年这般密集。
2011年调控政策如何走?房价是涨是跌?市场格局会如何变化?各路专家、企业家众说纷纭。最耸人听闻的预测,大概是2010年12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称:2011年一季度末,会有70%以上的房企资金链将出现严重问题,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接近20%的下滑。与此同时,身处市场一线的地产大佬们的看法差距很大,乐观者仍然大唱赞歌,悲观者则抛出“千年寒冬”论。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认为,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2011年,是关键的一年。
“2011年中国的房地产应该有一个新高,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周忻是乐观派的代表。
阳光100总裁易小迪自称“谨慎乐观派”,他表示,2011年的情况和2010年不会有太大差别,尤其是产品总销量。但是,需求结构、热点区域会发生变化。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启动起来,商业地产的需求会上升。以前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投资型需求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向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如写字楼、店铺等。而市场格局则会沿着2010年的道路走下去,那就是垄断性,大企业的扩张会更明显,小公司出局的速度会更快。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认为,未来,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的定位可能会有重大变化,从如今的拉动经济的支柱产业变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配套产业。因此,国家才会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投入。而且,2011年,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行政措施,遏制市场泡沫。
“2011年,市场的局面就是僵持,政府、消费者、地产商多方僵持。2011年,企业的日子不会太好过。那天,任志强说,春天来了,我就说,千年的寒冬要来了。”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表示,调控2010年才刚刚开始,2011年更不会放松。
金融
银行利率市场化
如果说2010年,“融资”是伴随银行业始终的话题,也是在这一年,大到国有银行小到城商行的上市潮是银行业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必要手段。那么,在2011年,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渐行渐进与中国银行业转型往纵深化发展,在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影响中国金融业走向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金融危机后证明中国的银行业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这不能代表中国的银行业不存在问题。”英国第二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主席邱致中告诉《英才》记者。
邱致中认为,中国金融业虽然采用了现在很多国际上通用的调控政策,如货币政策,进行利率的调控,但这种调控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是失效的、对市场供求与管理效果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从控制风险上看,加强行政干预是一个必要的做法,但从长远来看,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也是我们现在还存在的问题,即不够市场化。”
在2010年底,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饱受市场争议,这与2011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共同作用,将对2011年中国金融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美国考虑的只是一己之私,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了美元的相对贬值,增加了美元的流动性给其他国家经济体造成了输入性的通胀。”邱致中认为,2011年,中国输入性通胀会加剧,如果按市场行为来看,人民币将有升值的预期。
在内外环境都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提升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成了必胜关键。邱致中认为,目前银行业的利差收入非常大,是大部分的盈利来源。除此之外,要业务创新,还需要在效率上有所提升。
物流
受压劳动力涨价
通胀大潮之下,“蜗递”成了一个网络新名词:2010年11月,快递公司陆续宣布,每单提价1-2元,而卖方为了节约快递成本,派送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快递成“蜗递”。这是快递行业一年来的第三次涨价潮,上两次分别在2009年11月末和2010年春节期间。
“成本上涨”,是快递公司老板们在接受《英才》记者调查时一致认为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关键词。宅急送总裁陈显宝告诉《英才》记者,仅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这两块的上涨,对宅急送的盈利水平就有2%—3%的影响。
虽然德邦物流总裁崔维星认为“劳动力成本提高是应该的,这样,贫富差距会减少,社会发展才和谐”,不过,他也承认,人力成本高达10%的增长幅度,是对德邦物流的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作为公路运输业三大巨头之一,德邦物流不久前宣布将运费上调5%。
在此番涨价前,快递行业内部的调侃是“先涨价先死”、“不涨价等死”,而现在,则变成了“谁涨价谁不死”。
物流产业在国际上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陈显宝告诉《英才》记者,物流行业的增速一般是GDP增速的2—3倍,“虽然最近两年GDP的基数越来越大,物流行业可能不到两三倍了,但增速依然相当可观。”
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
迅速发展的网购,对物流行业的刺激有目共睹。据估算,有80%以上的快递业务量增长来自网购。“事实上,网购快件量的骤增,对于90%以上处在盈亏平衡或微利的民营快递公司来说不是利好而是压力。”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过快递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就会出现亏损,业务量越大亏损越多。
根据调查机构的数据,目前我国的物流总成本约相当于GDP的16.7%,这个数字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同时也说明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
在正略钧策合伙人吕谋笃看来,对物流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2010年可能是一个“坎”:“可能很多公司过不去,会有一批小企业被淘汰掉。不过,这对行业来说并不是坏事。经过一个集中与洗牌的过程,行业格局会逐渐明朗,那些在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就能脱颖而出。”
装备制造
产能扩张放缓
用市场换技术,有时候却只是良好的愿望。以中国机械装备业为例,“空心化”现象已经显露无疑。目前国内挖掘机70%的市场份额仍然由外资品牌占有;而在重型装备行业,如我国大力发展的核电,其70%的行业利润被进口的零部件吃掉,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了50%。
因此,如何拉动机械装备的国产化升级成为国内企业的发力点。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就乐观地预计:三一在2011年还将进一步挤占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过他最担心的是三一的技术成长能否与市场需求同步?
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驱动力来自于投资,我国重大项目投资的不断开工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需求市场。但在“4万亿”刺激方案尘埃落定之际,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机械行业整体景气度由超高增长逐渐回归常态。
在这一形势之下,装备制造业产能扩张速度会明显放缓,从而使产业升级变得重要,如向文波所言,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只在技术的高低,主要应看行业占有率和净利润率等。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机械装备的匹配中: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化战略逐渐落实会为工程机械的增长提供动力;中国核电投资快速增长、冶金节能需求及煤矿综采率的提升,拉动核电设备、冶金环保设备以及煤炭综采设备的销售是重型装备未来的市场;而海工装备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将超2500亿元,从而带动海工设备的需求;按照建设进程,2011年铁路设备将进入集中交付期。
在这个共生的市场里,很多企业都从订单中看到了前景,对于机械装备寡头而言,市场如此;但对于数量颇多的照猫画虎、靠降低成本竞争、模仿创新来占领市场的机械装备企业而言,他们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轮全行业产能扩张之后被回落的市场和增长的寡头所挤压。
汽车
上市融资
2011年汽车行业不仅要面临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还要承受紧缩政策、结构调整的影响。另外,迅速膨胀起来的产能无疑会让各竞争对手的拼杀更加惨烈。
也许2011年汽车行业的不景气将是推行兼并重组的好时机,虽然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作为车企个体,无一不希望自己是兼并重组的主动方而非待宰的羔羊;此外,由于汽车工业与地方GDP和税收紧密相连,各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外部的企业兼并重组。
正是在这一思路之下,汽车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热情日益高涨,早在2009年,就有多家车企喊出2010年底上市的口号,各种端倪也在这段历史中显现:以政策形式确定下来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规划,近两年来汽车市场持续井喷的哄抬因素,政府以及民众对自主品牌的期望。这三个条件,显然催生了汽车企业对于公司体量、市场份额以及技术投入的热情,而上市融资是对此直接的促进。
以2010年上市的力帆为例,尹明善想打造的是一家百年企业,但对于力帆等二三线汽车企业来说,在相关国家政策的作用下,很难不被兼并重组。如果力帆想要保留品牌和拥有自主经营权,实现IPO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近两年以电动车快速成名的众泰汽车也早就推出了其IPO计划,其董事长吴建中说:“未来的发展中,整合、合作是一种大趋势。”吴建中希望将众泰运作上市。但作为一家汽车行业的“后来者”,如何吸引投资者,如何在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取得平衡,这些都考验着这位众泰汽车的创始人。
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期间,吴建中就曾对外透露,将会加快推进众泰汽车整体上市。众泰汽车业已经成立IPO专项工作小组,其成员具有多年企业上市和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国内自主品牌将不会超过5家。在整合重组问题上,国内车企谁做不大,就有可能被别人吃掉,上市融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