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土地财政动了保障房的歪脑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土地财政,保障房,歪脑筋
  • 发布时间:2011-03-14 08:40
  众所周知,2011年将建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一项惠及民生之举,当我们为其叫好之时,我们也有理由担心,在配套资金不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的情形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将会愈演愈烈。

  大力兴建保障房,显然中央财政不可能全包全揽,地方配套资金才是大头。这笔钱将从哪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官员称,建设千万套保障性住房所需资金约1.3~1.4万亿元,其中8000多亿将通过社会投入和被保障对象等进行筹集,还缺5000多亿,则通过各级政府来筹集。

  而现在,地方财力早就是捉襟见肘。当建设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已然演变为政治任务时,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上动脑筋几乎成为唯一的法子。

  卖地生财保短期政绩

  卖地生财,各级地方政府可谓早已驾轻就熟。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以地生财,不仅收入颇丰,而且是一条“快捷”的收入渠道。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而言,热衷于短期政绩的地方政府,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卖地生财。

  卖地生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个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第二财政。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政府的基本运行都得靠它来维系。

  我们搞城市经营和土地财政,其实最早是从香港学过来的。但香港是土地私有制,政府要先收购私有土地,进行初步开发后才能出让。而内地是土地国有制,土地使用权的转与受,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根本不构成公平的市场交易的两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专政机关力量介入的强行征地拆迁,地方政府又哪来的那么多土地可卖。

  保障房筹资还得靠土地

  坦率地说,现在卖地已经卖疯了。一旦疯狂,往往就容易产生幻觉。在“土地幻觉”之下,好像什么事情也难不住地方政府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圈出块地就是钱。

  说句实话,这也不能全怪地方政府。地方财力的家底子,就那么一点。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近日披露,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

  现在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还是得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不仅仅是地方政府这样想,中央政府也是打的同样的算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官员也放出话来,今年要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资金缺口大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比例。

  据悉,早在今年2月份,住建部就已经开始陆续向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的目标责任书,其中要求在今年之内要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其中还明确规定,必须在今年的10月31号以前要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要遭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甚至是免职的严厉处罚。

  显而易见,土地财政将不可避免地担纲保障房资金中重要的筹资渠道。问题是,逾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如果按照上述比例要求,那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岂不需要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土地财政已如顽疾,不过今年还会愈演愈烈。

  土地财政何时休

  对比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各地土地出让收入增长情况与房价上涨情况高度吻合。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

  有人总结去年楼市:房价涨了,土地收入涨了。确实,经历调控政策频出的2010年,楼市还是以涨势收场,其中,房屋销售价格全年平均涨幅9.99%;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全年平均涨幅13.67%。这里面,土地财政作用“居功至伟”。

  今年的两会上,财长谢旭人部长披露的数据是:2010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万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万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

  “房价为什么能节节上涨,是因为背后有地方政府卖地的冲动,正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导致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土地财政必须终结。”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在小组讨论时说。

  说房价,还只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为战略的问题是,土地不可再生,总有卖完的时候,不能老靠卖地来建设。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万亩,全国土地出让每年平均达到660万亩,这其中占用耕地的比例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耕地在逐年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的19.51亿亩到2008年的18.26亿亩,12年共减少1.25亿亩耕地,,其中建设占地减少耕地3100多万亩。

  一些地方政府为获得巨额预算外财政收入,不断抬高地价,大量卖地,纯属寅吃卯粮,这只会透支城市未来的繁荣,这种做法不可持续。依赖土地财政来谋求发展,说穿了就是在饮鸩止渴。

  建设保障住房,中央财政还是多承担一些吧,押给地方政府,只会让土地财政愈演愈烈。而惯用的土地财政,早该歇歇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