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年,渤海湾的那场飓风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渤海湾,飓风,机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26 09:39
这天,从天文历法上讲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正分秒不误地完成它的自转。但回眸人类历史长河,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这位曾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千里的第五代蒙古大汗,下了新的一轮禁海令,使已经启动驶向海洋的中国巨轮又缓缓地抛下了铁锚。东方大国的航海梦被撕碎了。
至此,走向大海的一次机遇,与中华民族匆匆邂逅却又擦身而过,刚刚闪出的一道窥见海洋的历史门缝,又紧紧关上了。
这一切,都缘于渤海湾上一次偶然的飓风。
历史的拐弯,常从不经意的事开始。乍一看来,似乎纯属偶然;仔细一想,偶然中带有必然。
元朝建国伊始,战火徐徐熄灭,鼓角渐渐远去,全国统一,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又开始频繁起来。全国的统治中心——大都城,以首善之区的特有魅力,吸引四面八方的有志人士,人口骤然超过40万。人丁兴旺当然是件好事,但哪有这么多粮食来养活他们。运粮的运河又太长,一艘漕船从江南至大都城耗时太久,耗资巨大,朝廷对此十分焦虑。
至元年间,京师几度粮荒,引发居民的骚乱。成群结队的饥民拥入大都城,米店纷纷关门停业,不法粮商乘机哄抬米价,饥民只能望米兴叹。整个大都城陷入了无粮的恐慌中。于是,忽必烈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是将规模宏大的引水工程择日开工,以期通过运河漕运减轻粮荒的压力;另一手是采纳丞相伯颜的建议,按照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后,搬运亡宋库藏图书籍物等走的海道,沿此道漕运,以解京都困危。至元二十八年十一月,当忽必烈得知当年海漕运粮达210万石时,兴奋不已:“这样一来,朕看完全可以罢江淮漕运,就用海道运粮了。”
开发海运,发展航海,也许忽必烈当时并未想到这一决策的意义,但事实上拉开了中华民族真正与大海打交道的伟大序幕。
艰辛的航海表明,只要迈出一步,接着就会有傲睨大海的第二步、第三步。这时的元朝统治者,已开始考虑开辟海上航运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据《元海运志》中记载,至元初期已有了第一条海运航线,全程在黄海沿岸逆水行舟,离岸也近,运量较小;1292年开辟了第二条海运航线,部分地利用了黄海暖流,在夏季还利用了南季风,航行时间大为缩短;航海家殷明略又计划开辟第三条航线,几乎完全摆脱了黄海沿岸的流向。
随着美好的航海计划一步步实现,骨子里推崇“家天下”观念的忽必烈,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随即,他朱笔一挥,又一段征服海洋的航海历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王者的意志,就是士兵们前仆后继的誓言,就是民夫和百姓的劳动号子。一时间,渤海湾人山人海,海涛声和号子声交织在一起。
然而,这一年八月十六,一场罕见的海上飓风突袭渤海湾。午时,天气闷热。到了申时,黑云像妖魔一般在空中奔跑,雷电和石头似的雨点互相攻击。海上掀起叫人心惊胆战的巨浪,仿佛要把所有的承载物统统压下去,把它们切断,劈开,卷走。船只在狂怒地摇摆着,互相撞击着。
瞬间,元帝国正航行在这个区域的92艘南粮北运的船只和正在建造尚未成形的雏船全部被巨浪卷走,官员、军人、水手、工匠、民工,以及随船、随工家属无一生还,全部漕粮也随船沉入海底。
面对海上惨剧,忽必烈弄海的雄心开始动摇了。以武臣为代表的“主海派”认为:海道漕运虽有海上风险,但只要采取措施确保航路安全畅通完全可以,量大费低。而以文官为代表的“主河派”认为:海道漕运远在海上,普通百姓看不见;运河漕运就不一样了,每一艘船都从百姓眼皮底下运过,心中踏实,对朝廷也会产生一种信赖,有凝聚民心的作用。
双方争执正酣,传来了郭守敬疏通运河北段竣工的消息。至此,“主河派”几乎没有太大的阻力便占据了上风,忽必烈把目光重新收回到规避风险的内陆运河建设上。元初这场昙花一现的航海运动最后以悲剧告终。
历史常常有很大的惯性。后来,明清两朝除了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外,再也没有类似的远航,“禁海令”倒是下了不少,近代中国也因此难逃闭关自守、衰朽没落的命运。
梁启超曾问道:为什么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答案很简单:航海有着较大风险。
面对浩渺无垠的大海,忽必烈感到太可怕,干脆把它禁了。元朝前后一共搞了四次海禁,四次关闭市舶司,禁止平民出海贸易。
封建君王周围如果聚集着一批不敢合理冒险,而只知附和之徒,会造成君王的乾纲独断和刚愎自用。制度就是这样铸就人生的性情,两者互动的关键,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已习惯于听取赞歌和无休止的附和。
渤海湾的飓风使元朝的航海停止了,并不等于大海暴虐得让人不敢亲近。就在此时,仍有几位外国人乘海船穿越印度洋来到中国,那就是威尼斯的商人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后来,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故事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
水资源的分布决定了世界文明的版图,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大多发生在海洋性气候的地域。大海能将世界连在一起,任何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敢于弄海并不断进取的民族性格的基础上。回望人类嬗变演进的历程,大航海时代是一个重大转折。各大洲之间因为海洋阻挡而互相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当然,这种转折伴随着巨大的悲惨和痛苦。
要不是至元二十九年渤海湾那场飓风,或者飓风袭过,元朝统治者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许会因此而改写。
历史无情。而对于历史,最好的认识是沉思。
(郑百莲摘自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思想有多远》)
*顾伯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