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百年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中国,男人,百年
  • 发布时间:2011-07-26 10:21
  1910—1920 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社会变革洪流中,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大批知识精英为代表的新锐革命党人活跃,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知识分子开始进行激烈的思想变革,从法国归国的陈独秀和蔡元培、从日本归国的郭沫若和鲁迅、从美国归国的胡适和蒋梦麟是这场思想革命的精神领袖,他们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号召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

  1920—1930 1924年,黄埔军校建校,中国第一批现代化军官阶层正在形成。投笔从戎的有志青年响应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纷纷喊出了“到黄埔去”的热血口号。他们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高擎“爱国、革命”之旗,不少学员尔后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军力。年轻人们穿上戎装,投入到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中,他们的雄心壮志和民族振兴的崇高理想不曾磨灭,滚烫的热血精神在87年后依旧沸腾。

  1930—1940 “海派”男人红遍整个30年代,他们的生活态度全盘西化,颇具摩登时髦感。他们吃西餐、跳社交舞、看好莱坞电影,街头西装革履的比比皆是。鲁迅曾说:“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地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

  1940—1950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和任何一所学校的教授学子,能像40年代的西南联大那样星光璀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这所学校不仅汇集了梁思成、金岳霖、朱自清等大师学者,还培养出杨振宁、汪曾祺、李政道等一批著名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学风造就了40年代知识分子的风气与风骨?

  1950—1960 这是一个单纯朴素的年代,战斗英雄开始成为大众偶像,也成为新的中国男人形象。随着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黄继光、邱少云等人成为这个时代独有的红色英雄群体。

  1960—1970 一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让人们记住了大庆铁人王进喜;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让全中国都知道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一本《雷锋日记》,让全国上下都开展起了学习雷锋活动……在集体主义的时代中,这些中国男人被塑造成“榜样”形象一一登场。

  1970—1980 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中国掀起了持续多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热潮。从1968年到1978年,全国共有2000万下乡知识青年,“知青”成为这一代人的代名词。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根据自己的这段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比如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的《黑骏马》等……

  1980—1990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文风浓郁、文艺家和人文知识分子引领潮流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青年开始接受流行文化趣味的时期。这个时期诞生了不少男性偶像——随着电视剧《上海滩》的热播,柔情侠胆的许文强成为中国男人模仿的对象;1982年世界杯体操赛中,李宁一人夺得共七个比赛项目中的六枚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体育明星;1986年北京工人体育馆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一曲《一无所有》奠定了中国“摇滚元年”;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铸就了第一批追星族。

  1990—2000 小虎队成为内地青少年偶像,阳光、快乐的潇洒形象,成为青少年效仿的时髦标准。《青苹果乐园》、《新年快乐》、《爱》、《逍遥游》等歌曲脍炙人口、街知巷闻,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和小虎队同一时期的还有红孩儿、太极、草蜢等众多青年组合,都走红一时。

  2000—2010 2001年,F4凭借着一部《流星花园》,开启了中国男色消费时代的大门。“好男”、“快男”等男性选秀火爆登场,小沈阳穿着裙子上春晚,“伪娘”渐成风潮,传统男人的阳刚和硬朗不再作为一种审美标准。一些男人在电视上越来越阴柔,一些女人在生活中越来越生猛。

  (徐向学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I服了You》)

  *丁晓洁 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