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勇士驼鹿 一辆装上雷达的重型坦克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西伯利亚,驼鹿,猎捕
  • 发布时间:2011-08-25 14:06
  在加拿大,人们视它为“北方的君主”;在俄罗斯,它被敬为“西伯利亚森林勇士”;在阿拉斯加,它是许多部族神话传说的源头;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中国的阴山,远古的人类早已把它的画像镌刻在石壁之上……它就是“环北极大陆的统治者”--“鹿中巨人”驼鹿。

  驼鹿因为背部明显高于臀部、形如驼峰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体型在陆地上仅次于长颈鹿和大象。它们生活的地方,都是北半球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比如被北冰洋冰封的大陆沿岸、北美洲的加拿大、阿拉斯加,或者亚欧大陆的西伯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驼鹿模样怪异,习性也与其他鹿类大相径庭:它们个性“鲁莽”,饥渴难耐时会一头扎进湖里,也不管湖有多深或湖里有没有危险;为了储存足够的能量过冬,驼鹿会跨过茂密的荆棘丛去寻找食物,所以腹部经常被锋利的刺划破,成为“花腹驼鹿”。

  “北方有鹿,其形如驼”

  鹿鼻为大兴安岭三大珍品之一

  驼鹿很具有迷惑性,长得既像骆驼又像鹿。一方面,除了肩背高高隆起和单峰骆驼的驼峰相似,驼鹿开阔的鼻孔、宽肥的嘴唇也非常像骆驼;另一方面,虽然属于鹿类,但驼鹿粗壮的颈、发达的鬃毛、宽长的吻鼻部以及喉下皮肤的肉垂,全都区别于其他鹿科动物。所以说,驼鹿其实是一种“似驼似鹿”的“二不像”。在中国古代文献《埤雅》中,就有驼鹿的身影:“北方有鹿,其形如驼”。这句简单的话非常形象和准确,描绘出了驼鹿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区域。

  如果说驼鹿这个名字有点陌生,那么,“犴子”、“堪达罕”、“犴达罕”这些名字,或许比较常见于古代典籍或者北方民族的口语里。中国是驼鹿分布区的南缘,在历史上,中国的驼鹿分布很广,数量也较多。

  从已经发掘出的化石记录我们知道:曾经,驼鹿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松花江流域附近。当时的这个地区,其实还是一片森林,气候湿冷但却适宜驼鹿生活。清朝的《盛京通志》中,就有关于驼鹿的记载:“驼鹿,出宁古塔、乌苏里江,一名堪达罕,颈短形类鹿,色苍黄无斑,项下有肉囊如繁缨,大者至千余斤,角扁而阔”。和历史的记载一样,即使在20世纪末期,驼鹿还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绥芬河上游,到了后来才逐渐迁移到兴安岭。现在,驼鹿仅见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以及新疆阿尔泰山一带。

  驼鹿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全身是宝:肉可食,皮可制衣,鹿鞭、鹿胎、鹿茸、鹿筋可入药,具有补肾壮腰、活血散瘀的功效。犴鼻,也就是驼鹿的鼻子,与熊掌、鹿尾同列大兴安岭三大珍品,肉质极其鲜嫩,味美无比,是一道世界驰名的美味。

  近些年来,由于森林采伐、经济开发、捕猎等原因,我国驼鹿的分布区域已大为缩减,数量降至不足万头。为了保护这种日渐濒危的动物,驼鹿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能的“鹿中巨人”

  遭遇饥荒时,混入牛群混饭

  驼鹿是典型的寒带动物,除了在中国的东北部,它们还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洲北部的针叶林中。体型最大的亚种阿拉斯加驼鹿体长达3米,肩高超过两米,体重超过半吨,最高纪录甚至超过了一吨。这些数据使驼鹿在“陆上动物体型排行榜”中仅次于长颈鹿和大象。

  作为体型庞大的“森林巨人”,驼鹿常常是孤独的。为了保证能够独享一个区域内的植物,雄驼鹿通常会单独生活,而雌驼鹿则带着小驼鹿集群而居。驼鹿几乎把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觅食饮水上,它们一点儿也不挑食,无论是草、树叶、树枝,还是睡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全都来者不拒。据统计,驼鹿可以进食的食物多达70多种。夏季的时候,驼鹿每天的进食量会超过20公斤,它们的消化系统与牛比较相似,进食后须反刍,所以看起来驼鹿时时刻刻都在咀嚼食物。

  时间进入夏季之后,即使是在靠近北极圈的大陆边缘,植物也比其他任何一个季节要多很多,这是驼鹿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机。这个季节除了陆地上的植物,融化的湖泊也给驼鹿提供了丰美的水草。驼鹿抓紧时间大口咀嚼这些夏天恩赐的美味--只有足够多的植物,才能支撑它们庞大的身躯。据统计,每年一头驼鹿能吃掉的食物多达3吨。尤为重要的是,当夏天过去之后,紧随其后的秋季就是驼鹿们的交配期,雄驼鹿的身体状态将最终决定自己是否有交配的权利,而母驼鹿更是要养好身体,储备孕育新生命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夏天的进补对于驼鹿来说相当重要。

  为了适应严酷的寒带环境,驼鹿进化出了许多高超的生存本领。除了眼睛近视之外,驼鹿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虽然身躯高大显得笨拙,但驼鹿的动作其实相当灵活,不仅能够在积雪60厘米深的地上自由活动,还可以用每小时55公里的速度接连跑上几个小时--想象一下,一头重达一吨的“重型坦克”,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冲向灰熊或者狼群,那应该是怎样一幅让对手胆寒的场景。

  由于驼鹿本领高强,因此也非常自信和大胆,还会经常到人类居住的附近去活动。在欧美等国家,经常有驼鹿跑到居民的院子里啃食草坪。当冬季自然条件恶劣,实在找不到食物时,驼鹿还会混到牧民放养的牛群中去“混饭”,让牧民哭笑不得。

  环北极大陆的统治者

  驼鹿角:多功能“攻防利器”

  除了在形态上特征鲜明,驼鹿在分布上也和其它鹿类存在很大差异,属于“特立独行”的一种。根据化石推断,驼鹿的起源地应该在欧亚大陆的中北部,后来扩散和迁徙到了整个欧洲北部和中部,并且数量巨大。大约在公元前8~公元3世纪,驼鹿当时的分布区域就基本与目前的分布相同。而北美洲的驼鹿,则被认为是约两万年前从亚洲跨越连接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大陆桥,经过艰苦跋涉到达新大陆的。早期的北美印第安人和阿尔冈琴族人,都把驼鹿叫做“莫兹”,意思是“吃树枝的动物”,这其实也是驼鹿英语名字“moose”的来源。“入侵”北美洲后,驼鹿完成了环北极圈的“包围”过程,名副其实地将北冰洋纳入“驼鹿帝国”的内海。

  19世纪时,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捕,驼鹿开始从高加索、乌克兰以及美国绝大部分地区消失。后来, 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类对驼鹿加强了保护,驼鹿再次复兴,开始扩散到更大的地区。现在,全球驼鹿的总数大约为200万只,其中北美洲有100~120万只,欧亚大陆约有100万只。对比起其他动物纷纷灭绝和走向濒危的境地,驼鹿的生存、繁殖能力进一步体现了“环北极大陆统治者”无可撼动的地位。

  不可否认,一方面,人类狩猎活动的减少是驼鹿种群得以快速恢复的原因,而另一方面,驼鹿头上的鹿角也是它们独特的生存利器。

  雄驼鹿头上的角是鹿类中最大的,它的外形奇特优美,与其他鹿类明显不同--不是枝叉形,而是呈扁平的铲子状。通常每个雄鹿角的长度超过100厘米,最长的可达两米,重量可达30~40公斤。有着这般武器的驼鹿,简直就是一辆重型坦克。

  众所周知,鹿角不仅是雄鹿成熟的标志,也是吸引雌鹿的独特“装饰品”,在格斗时,鹿角还是雄鹿的攻击武器。但科学家发现,驼鹿的鹿角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助听,实验证明,驼鹿发达的听力(能听到3公里外的声音)并非是耳朵特别敏锐的缘故,而是鹿角充当了“助听器”--宽大的鹿角能使声波更集中地传入耳朵。这样一来,驼鹿就像一辆“重型坦克”装上了“雷达”,随时掌握着森林里的各种信息。

  对于鹿角这样重要的“攻防利器”,驼鹿自然会注意保养更新。事实上,雄性驼鹿在交配季节后会掉下鹿角,以保存能量过冬,次年春天再长新的鹿角。值得一提的是,驼鹿的鹿角,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动物器官,超过30公斤的鹿角仅需三、五个月就能完全长成。

  雄驼鹿的鹿角之所以能够每年更换,得益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有意思的是,雄性驼鹿若被阉割,会快速地舍弃现有的鹿角,并长出一对形状怪异、终身不会脱落的鹿角。这种独特的鹿角在过去的历史中成为爱斯基摩人及其他美洲原住民的神话及传说源头,在人类文化中演绎着传奇。

  西伯利亚森林勇士

  被荆棘刺伤的“花腹驼鹿”

  体型庞大的驼鹿在自然界的天敌主要是狼和棕熊,另外还有猞猁和貂熊,但是这些捕食者大多只会袭击幼仔,以及年老、患病、体弱的个体。因为成年的雄鹿威武雄壮,甚至击败过熊、狼等体形较大的食肉兽类。但如果是西伯利亚寒冷的冬季,由于积雪较深,行动不便,驼鹿也容易被狼群围捕。

  在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还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无二致,但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

  花腹驼鹿肚子上的花纹一直是个谜,关于它的传说很多,直到不久前,科学家的研究才揭示了其中的秘密:上世纪80年代,在一次寻常的捕猎中,几个猎手抓到了一只遭黑熊袭击而受伤的母花腹驼鹿,他们将它带回村里喂养。次年春天,伤势痊愈的母驼鹿生下一窝鹿崽,但猎人们发现,那些可爱的鹿崽腹部上并没有花纹--原来花腹驼鹿腹部的花纹并不是先天就有的。

  鹿崽渐渐长大,可是,花纹还是没有出现。猎人们越发好奇,四年后,这些鹿崽全都长大成熟,肚子上依然没有花纹,这让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怪事引起了俄罗斯动物学家的注意。经过跟踪研究,他们终于发现,野生花腹驼鹿的一个惊人习性:每年秋季来临,母鹿都会带领小鹿到一个荆棘丛生的地方,然后群鹿依次跳跃着穿越大片荆棘丛。因为幼鹿个子矮,所以每只小鹿的腹部都被划出一道道渗血的伤痕。

  动物学家继续跟踪观察,一个令人惊叹的秘密被揭开:因为受了伤,小鹿觅食时即使已经吃得够饱,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样会扎痛伤口,所以它们一直站着吃草。小驼鹿之所以这样拼命进食,是为了在酷冷的西伯利亚冬天来临之前,储存足够御寒的营养和能量。一只驼鹿需要经历3个被荆棘刺伤的秋季,才能最终成年。而那些美丽的花纹,其实就是这些伤痕留下的印记。

  由此,动物学家明白了在西伯利亚山林里,每年冬天因为体弱而冻死的各种动物中,为什么唯独没有花腹驼鹿,同时也解开了这种驼鹿被祖辈人称做“西伯利亚森林勇士”的原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