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上帝的美,山脉的史诗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攀岩
  • 发布时间:2011-08-25 14:08
  关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趣闻--游人问公园管理员:如果给你一天时间游览约塞米蒂,你会怎么做?管理员回答说:我会流泪。

  管理员流泪的原因在于约塞米蒂最大的特色--不仅糅合了多种地形地貌,而且一年四季的美景各有千秋。既有挺拔陡峭的山崖,又有溪流潺潺的深谷;既有古老尘封的冰山,又有飞泻而下的瀑布;既有野花盛放的草甸,又有巨杉林立的森林……春末,冰雪融化,数不清的瀑布挂在高山之顶、隐没在丛林之中;夏季,野花盛放,香甜的芬芳笼罩草甸,巨杉经过了山火的洗礼;秋季,世界各地的攀岩者汇聚一堂征服绝壁悬崖;冬季,雪压青松,粉雕玉饰的群山倒映在波澜不惊的湖面上……

  只有一天时间怎够游览?难怪公园管理员能做的唯有流泪。

  火瀑布

  可遇而不可求的奇幻美景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核心在约塞米蒂山谷,它属于内华达山脉的一部分,而冰川是造就它最重要的力量。冰川侵蚀花岗岩层,切割出陡峭的山崖,而冰川融水则冲蚀塑造出U型深谷,就像内华达山脉上张开的“大嘴”。

  谷中最早的居民是土著米沃克人,“约塞米蒂”一词也来自他们的语言,意为“灰熊”。据说是外来的探险者误会了米沃克人的意思--探险者听到米沃克人反复提到“约塞米蒂”,还以为是当地的地名,于是就沿用下来,其实米沃克人是在提醒他们进山时一定要小心灰熊。

  进入约塞米蒂山谷,一个叫做“新娘的面纱”的瀑布,就是送给游人的第一份礼物。正如其名,“新娘的面纱”水量不大,激起的小水珠弥漫在半空中犹如轻烟缭绕。冰雪融化带来丰沛的水源,在约塞米蒂山谷,到处可见不知名的瀑布装点山间,每一个转弯、每一次抬头都可能有新的惊喜。青春瀑布全高不到百米,但水声轰响如同雷鸣,气势夺人心魄。奇尔纳尔娜瀑布在山间辗转奔腾,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全貌,它还是公园里少数不会断流的瀑布之一,冬天都能听到冰壳下汩汩的水声。与公园同名的约塞米蒂瀑布则是北美落差最大的瀑布,全高739米。夏初气势恢弘,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常有彩虹凌空而架,赶上晴朗的月圆之夜还能够一睹月光彩虹的真容。

  而最令人震惊的,则是约塞米蒂的“火瀑布”,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景。火瀑布,其实是指“酋长岩”东侧的马尾瀑布,尽管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却有摄影师拍到了它“着火”的照片--在夕阳的余晖中,马尾瀑布犹如岩浆飞流直下,腾起火红的雾气。最初,人们以为照片经过了特殊处理,淌“火”的瀑布只是个无聊的玩笑,因为直到今天也只有极少数人有缘得见真容。“火瀑布”在每年仅出现几天时间,通常集中在二月份,在晴朗的傍晚,天空万里无云,夕阳下沉到某个特定的角度时,阳光照射在山脉顶部的岩石,才会上演这一奇观。每年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都到此等待拍摄机会,如今人们能看到的火瀑布照片,大多耗费了摄影师几年的等待。

  巨杉隧道

  生生不息的自然循环

  “感受约塞米蒂的壮丽比了解它、解释它都要来得容易”,这是美国早期环保运动领袖约翰·缪尔在《夏日走过山间》一书中的话。身处约塞米蒂的巨杉林中,看到阳光穿过重重树影投下数百米长的光束,更让人亲身体会到这种不可言传的壮丽和庄严,以致缪尔认为这里的阳光带着“神的启示”。

  巨杉又叫“世界爷”,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树种之一。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有3处巨杉林,最出名的当属“蝴蝶森林”,林中大多数树木的树龄都已超过2000年。约塞米蒂地区的巨杉林本不止于此,但在早期开发时已被人们砍伐殆尽。据说蝴蝶森林的巨杉砍倒后常会离奇地断成数截,使得木头没有经济价值,久而久之,人们便不来这里砍树了,所以蝴蝶森林才幸存至今。

  林中的“大灰熊”号称世界上排名第25位的大树,树高约64米,直径约9米。另一棵知名度较高的巨杉被称作“隧道树”--因为人们在树干中间开辟了一条可容汽车通过的隧道而得名,游人都热衷于在隧道里赛车留影。可惜这棵巨杉后来被一场大风雪压倒,倒木犹存,但隧道不复存在。巨杉的倒下让人们认识到,这些数百米高的“巨人”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强,成立国家公园的初衷正是为了保护它们。保护工作的另一项则是“放火”。由于巨杉天生非常耐火,周期性的“火灾”对于巨杉来说是很必要的,火可以清除地面稠密的植物,使幼杉得以成长。因此公园管理方每年夏天都在一定范围内放火,模拟自然界山火的循环。

  公园里的1450多种野花同样遵循着大自然的循环。3月的清晨,匍匐在沙地上的猫掌子花高高举起一簇簇花球,努力争取昆虫的注意。到夜里它已经筋疲力尽,枝茎软软地放下来,花球都险些落到地上。5月,南部的草场野花盛放,约塞米蒂山谷里的杜鹃争奇斗艳。6月,“云端上的草原”--图鲁姆草甸被流星花染成一片粉红,其间还有种名为小象头的野花,伸着“长鼻子”迎风摇曳。7月,冰雪完全融化,轮到北部高山地区的野花登场,淡粉色的牛头花、金灿灿的阿尔卑斯毛茛吹响了狂欢的号角。秋天到来前,所有野花都会谢幕,将秋冬留给四季常青的雪松和巨杉。

  大岩壁攀岩

  勇敢者的游戏

  对大岩壁攀岩运动爱好者来说,如果真不幸在攀岩中遇难,那宁肯死在约塞米蒂。

  约塞米蒂是美国大岩壁攀岩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公园里的酋长岩、“半圆穹顶”都是攀岩者心中的胜地,就连附近的4号营地也因住过太多“前辈高人”而成了传奇。

  大岩壁攀岩往往要花费数日时间,攀岩者必须带着沉重的器械在绝壁上拉起帐篷过夜,时下流行的自由攀岩更是只用简单的安全器械,全凭手脚飞檐走壁,其间需要的勇气绝非常人能够想象。在这种极限运动中,高手和菜鸟一样不敢打包票。1905年到2008年,有24人为攀登酋长岩而丧命。2006年,曾在全世界26个国家创造了300多条首攀路线的托德·斯金纳,也在约塞米蒂攀登“斜塔”时坠落丧生。

  酋长岩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单体花岗岩巨石。名为岩石,实则是一座超过2000米的高山,两侧是刀削斧砍的悬崖绝壁,寸草不生。半圆穹顶也是一座光秃秃的花岗岩山头,高达上千米。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们都属于不可能攀登的范畴。1957年,传奇登山家罗伊尔·罗宾斯和队友们借助器械征服了半圆穹顶,他们还在半空中度过了感恩节。喜讯传来,瓦伦·哈丁立刻带着红酒赶去祝贺--罗宾斯和哈丁同为大岩壁攀岩运动早期的佼佼者,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因为攀岩结下了友谊。创造首攀路线是攀岩者无上的光荣,也是哈丁一生的追求,仅在约塞米蒂他就创下了数十条首攀路线,其中不乏岩钉的功劳。但罗宾斯认为滥用岩钉会破坏山体,因此极力反对。哈丁于1958年征服了酋长岩,当时钉入了400多颗岩钉,翌年,罗宾斯就重复他的路线,一边爬一边拔岩钉。1968年,哈丁挑战半圆穹顶的新路线,但风雪将他困在了山腰,公园方动用了直升机才救他脱困,第二年他因为车祸落下了腿部残疾,但在1970年他还是完成了这条路线的攀登。

  当时的4号营地里充斥着长发飘飘、特立独行的冒险者,没有攀岩的日子就只剩下酒精。但时至今日,攀岩体现的是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而不是叛逆不羁的个人价值。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者想方设法争取使用最少的器械,耗费最短的时间来征服酋长岩和半圆穹顶。

  按照约翰·缪尔的说法,约塞米蒂“这片受到祝福的山峦处处充满上帝的美”,很多人都跟缪尔一样愿意“穷毕生之力读懂这一篇山脉的史诗”,“匍匐在上帝伟大的力量之前”,从山水之间领略自然的启发和教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