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罗弗敦群岛 24小时都是阳光灿烂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挪威,罗弗敦群岛,冰川,抹香鲸
  • 发布时间:2011-08-25 14:23
  在挪威西海岸、北极圈以北,一群小岛如明珠般散落在北冰洋与挪威大陆之间,在地理学上,这群小岛被统称为罗弗敦群岛。

  准确地说,所谓罗弗敦群岛,是由奥斯特沃岛、拉克斯塔岛、莫斯克内斯岛等几个岛屿组成。此外,挪威最大岛屿音岛的最南端,也属于罗弗敦群岛的一部分。整个群岛南北延伸约110公里,隔着西峡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仅1.6公里,最远也不过80公里。

  虽然罗弗敦群岛位于北极圈以北,但由于受到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的眷顾,罗弗敦群岛远比同纬度的阿拉斯加或格陵兰岛温暖。即使在最寒冷的一、二月,这里的平均气温大约只在-1℃,海水不会结冰,最暖和的7、8月份里,平均气温约为12℃。这里不仅有四季分明、冬暖夏凉的舒适气候,还有巍峨壮丽的山峰、远离都市的迷人村落、引人入胜的海景、丰富的渔业资源、观鲸远征队……

  由冰川冲刷成的“罗弗敦之墙”

  丰饶的渔场,海鸟的天堂

  在挪威语中,“罗弗敦”是“山猫脚”的意思,用“罗弗敦”给群岛命名,其实暗含着这个群岛拔地而起的险峻地貌。在挪威西部峡湾与北海之间,罗弗敦群岛形成了一道长达170公里的屏障,岛上的山丘由花岗岩和火山岩构成。在经受了100万年前冰河时代冰川的冲刷、削凿之后,这里的地貌壮观得几乎可以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媲美的。从远处看去,群岛虽然与挪威大陆隔离开来,孤零零地留在海上,但是,它们却像一条似有似无的链子,成为了挪威西部海岸的屏障。因此,群岛又被称为“罗弗敦之墙”。

  温和的气候带给罗弗敦群岛丰饶的物产。由于寒流与暖流在此地交汇,从而形成了天然的渔场--盛产鳕鱼和鲱鱼。罗弗敦的渔业很早就显出了重要地位,早在12世纪,这里的居民就以打渔为生。大约在1120年,国王阿伊斯坦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批渔夫小屋,来此产卵的鳕鱼被人们制成鳕鱼干,作为日常的主要食品储备起来,或者销往外地。直到今天,渔业仍是罗弗敦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意大利则是罗弗敦高品质鳕鱼干的重要消费市场。

  每年的2~4月,是捕捞鳕鱼的季节,大批的鱼群汇聚到罗弗敦的浅岸水域产卵,众多的捕鱼船队也在这时进入罗弗敦地区,捕捞各种鱼类,制成熏鱼、鱼干,销往欧洲其他地区。

  大批的鱼群不但吸引了渔民,还吸引了大量的海鸟。勒斯特岛在罗弗敦群岛的最南端,这里是挪威最大的鸟类栖息地,全国大约四分之一的海鸟都栖息在这里。从岛上的灯塔望去,海天一色,茫茫无际,难以计数的鸟礁星罗棋布在群岛四周,数十乃至数百万海雀、鸬鹚、海鸥在海面翱翔。每年秋天,海豹和逆戟鲸都会游弋到图斯峡湾和西峡湾过冬。此时,会有很多由大型客船和橡皮艇组成的远征队从罗弗敦群岛出发,开启自然之旅,追寻逆戟鲸、海豹和其他罗弗敦野生动物的踪迹。

  罗弗敦群岛的冬季比较温暖湿润,山坡上青草茂盛,非常有利于放牧牲畜。尽管这里的冬天不会天寒地冻,但肆虐的狂风仍然是家常便饭。单纯的木制房屋是难以抵御狂风的摧残,因此,罗弗敦的建筑虽多是木质结构,但屋顶几乎都是由厚重的石板构成,甚至还要用绳索固定在地上,以防被飓风刮走。

  维京时代的荣光

  世界上最大的维京建筑

  除了绝美的北极自然风光,罗弗敦群岛还有着迷人的维京人文风情。维京(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公元8到11世纪,维京人的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大陆至北极地区,这段时期也被称作“维京时代”。他们多从事着海上交易--不少精明的维京商人将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北美及土耳其;但也有些人折本破产,变成了臭名远扬的海盗,以至于在今天的欧洲语系中,维京就是“北欧海盗”的同义词。

  罗弗敦群岛上的几大村落都形成于维京时代。在西沃格岛的伯格就曾发现一位维京首领的官邸,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维京建筑--一个长83米,宽8.5米长的传统维京宴会厅。

  如今,这座官邸叫做罗弗敦维京博物馆,经过精细的考古发掘与重建,这里成为了解维京历史与生活方式的地方。进入维京博物馆,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原住民--地道的维京人。陈列厅里摆满了维京人的生活用品和制作工具,晾干的海鱼挂满了屋内各个角落。进入大厅,心形灯中闪耀的火光、屋顶挂灯中满溢的缕缕光线,还有鼻腔中浓浓的焦油味,都会让人产生时光倒流,重回到维京时代的错觉。在这里,维京人的生活通过考古发掘的文物和现代技术的仿制,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人们甚至还复制出当年纵横海上的维京海船。

  在历史上极富盛名的维京海船长约21~31米,不仅是维京人赖以为生的工具,也是造船师精湛技艺的完美体现,可以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为海上远行或劫掠所设计的战船轻巧而细窄,两侧布满划桨洞。当战船逆风行驶或需要突袭时,桨手可以轻而易举地降下船帆,齐心协力划桨,使战船灵活轻便地冲击在风口浪尖。它们常常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海岸,径直冲上海滩,发起突袭式的劫掠活动。而运送货物或进行贸易的货船又高又宽,船体沉重,悬挂着大块的方形横船帆。虽然笨重,但货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却可以稳定航行,穿越大西洋的狂风恶浪。

  围着篝火,在帐篷边听专业导游讲述古老而充满诱惑的维京往事;就着由酒精、蜂蜜和香料制成的维京蜂蜜酒,品尝羔羊肉和野猪肉做成的美味晚餐,早已远去的维京人的生活,就这样重现在身边。

  午夜时享受灿烂的阳光

  全球观看抹香鲸的最佳地点

  极昼,又被称为午夜太阳,只有在纬度极高的地区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罗弗敦群岛,每年大约在5月27日到7月17日期间,可以观赏到午夜太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太阳始终高高挂在天空,照耀着罗弗敦群岛,不再东升西落,要是碰上晴天,即使是午夜时刻也是阳光灿烂,就像大白天一样的明朗。在这段时间里想要感受黑夜,也许只能选择闭眼。

  由于一天24小时不再有昼夜更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不会消逝的阳光仿佛让人拥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夜11点半,可以出去打一场露天的高尔夫球;凌晨两点,跟朋友一起去海岸边散步……24小时都是白昼,累的时候可以随时睡一会。其实人们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睡眠,太阳给了人们更多的动力。罗弗敦当地居民甚至选择在午夜乘船出海,沐浴着深夜的阳光捕鱼。

  罗弗敦群岛作为挪威北部的渔业重镇,在古代就是捕鲸业的中心。如今,群岛北部的安德内斯是世界上观看抹香鲸的最佳地点。在这里,游客也可以乘船出海观看抹香鲸,如果想追求刺激,还可以乘坐摩托艇与鲸来个“亲密接触”。

  抹香鲸是齿鲸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达23米,由于头部特别巨大,所以又有着“巨头鲸”之称。它们可以屏住呼吸潜水一个半小时,并能潜到2000多米的深海,远远超过普通的潜水艇。在罗弗敦群岛周围海域,人们能看到抹香鲸换气和甩尾--如果你见到了它们优雅的甩尾,那未来几个小时内你都很难看到同样一头鲸了,因为甩尾是它们垂直潜水前的最后一个动作。值得一提的是,鲸的尾鳍就是它们的“身份证”--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个尾鳍是完全相同的。

  地名最短的村落

  世界上最危险的漩涡

  在一长串岛屿上,数万年前冰川活动雕刻成形的重重山峰、经历海水侵蚀而成的道道峡湾,以及点缀于山水丛中、可爱万分的小渔村,造就了罗弗敦群岛独特的魅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总面积并不大的群岛,几乎处处都有风景名胜。

  罗弗敦群岛上的渔村既没有遭到过大火的破坏,也没有掺杂进现代建筑元素,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里的房子屋龄大多在100年以上,有的房屋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古老的村落散发出特有的气息:宁静、质朴、安详。每个村落的房屋都坐落在岛屿的高山脚下,以终年不化的雪山为背景,在阳光的照射之下,远山、近水、矮房都显得清澈透亮,一排排颜色各异的木屋站在海岸上,红白、白灰、黄灰色都有,如一幅精致的油画那样诱人。难怪近年来罗弗敦的渔民越来越少,而画家却越来越多了。

  提到罗弗敦群岛的村落,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奥村。奥村位于莫斯克内斯岛南部,是欧洲10号公路(起于瑞典吕勒奥,全长约1000公里)的终点,号称“罗弗敦群岛的尾巴”。此外,奥村还是世界上最简短的地名,仅仅只有一个字母--以挪威文单字“A”命名。

  奥村号称整个罗弗敦群岛的尾巴,这其实是从人类居住的角度而言。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并非处于群岛的最南端,只因这里被险峻的群山与峡湾切断,人们再想往南开拓并定居是非常困难的了。奥村在数百年内也就成为了罗弗敦群岛上非常重要的捕鱼基地之一,沿着峭壁或浅滩修建的红色渔夫小木屋、岸边搭建的无数晒鳕鱼的架子以及随性翱翔的海鸥,都给这个可爱的小渔村平添了许多魅力。站在峡湾起点的悬崖边,天边朦胧的雾气下还是能够隐约见到远处的仙山小岛,难怪有中国游客给这里起名为挪威版的“蓬莱仙境”。

  对于想要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人来说,莫斯克内斯岛有着太多美妙的诱惑:比如世界上最刺激、最危险的莫斯克漩涡。漩涡位于两个峡湾之间,受潮汐影响,数股海水在此汇聚、翻腾,逐渐形成上百个小旋涡。小漩涡越来越大,终于形成汹涌澎湃,直径几十米的大旋涡,此时,水声风声相互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其响声在数公里以外都能听到。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爱伦·坡就曾写过小说《莫斯肯漩涡沉浮记》,叙述了被卷入漩涡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