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被赋予道德意义的花树

  六月里,满城花放。一周,又一周,差不多又是一周,这花势还没有减弱的意思。

  开花的是这座城中最多的常绿行道树。从春到冬,这些树就那么浓郁地绿着。当天气开始炎热,这些数量最多的树就高擎起一穗穗细碎密集的小花构成的圆锥状花序。天气热得日甚一日,车流滚滚,人群匆忙,更是增加了城市的热度。也许是这花开得太触目可及,太普遍,都没有人愿意抬眼看看它们。直到黄昏,城市累了,喧嚣声才渐渐消退。

  穿上宽松的衣服,穿行在这些浓荫匝地的高大的树下,感到白昼时被热浪与喧嚣所淹没的花香开始在空气中浮动。落日彤红,从街道尽头参差的楼群后慢慢下坠,下坠,然后消失,只剩下灰蓝的天空中淡红的晚霞。当那些晚霞因为自身的燃烧变成了灰黑色,路灯便一盏盏亮起来,投射下来的树影和隐约浮动的花香就把人淹没了。这时候,走在道上的人们的表情与身体才都松驰下来,都似乎意识到了人和人群之外的别物之存在。

  落花是树的生命激情的迸射

  此时,不由得想起古印度吠陀《创世颂》中的诗句:“幼芽的基座为激动之力,/自我栽种在下,竭尽之力在上。/然而,谁能成功地探出?”

  现在我会轻易给出答案:“成功探出”的是头顶上满树的花朵。沿着南二环路宽阔的人行道漫步,经过一棵树又一棵树,一棵棵树上开满了花朵。那些和丁香非常相似的细密簇生的花朵组成花序,在树顶挺立向上,而另外一些,随着平伸并略微下坠的枝条轻拂过肩头,簌簌有声,那些丁香般大小,且有着桂花般浅黄的小花便离开枝头,落在身后和身前。按古印度人的想法,花开是创世之神的激情集中绽放,那么,这些花朵的坠落呢?我想,是树的生命激情的迸射--香气四溢的激情迸射。

  还读过一首外国诗《邀至野外》:“研究樱桃树。/路旁的白色接骨木:/五根茎,五个花瓣,五个雄蕊。/好精确,妹妹--/我搂住你。/一日一次/直正地看。/粗略地看,/这就足矣。”

  这首诗,说明另一种文化对自然深究的态度。而之所以如此观察与深究,是因为观察对象所包含的生命奇迹般的美丽与激情。而现在,树也一行行,一片片长在城里。在窗前,在街角,在广场,在水边。散步回来,躺在床上看书,鼻端还似乎有隐约的香气缭绕。那些美丽深致的文字也就更加余韵悠长。是的,我在读关于刚刚经过的那些花树的文字。

  被赋予道德意义的花树

  那些花树的名字叫做女贞。

  我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女贞开花的照片。有朋友马上告诉我,在他们那里,这开花的乔木叫冬青。冬青是女贞的又一个名字,因为其常绿,冬日里,那稍带蜡质的绿色叶片总是淡淡发光。想必是因为这缘故,它才得到冬青这个名字。女贞叶片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含有较多油脂,用蒸馏法可以提取。而女贞这个中文中的正式名字,却有着道德的诉求。古书上说:“负霜葱翠,振柯凌风,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传统的男权社会,用这种寻找象征意义的方法,为一种树总结出一种品德,并将其与女子追求贞节联系在一起--不是女子们自动追求,而是男人们祈使她们追求。

  看过一则史料:明代,杭州城某官员令城中人家必须栽植女贞。我却想,这个官员到底是一个真正的道德家还是虚伪的道德家?虚伪的道德家我们几乎天天见到,可以略过不提。但如果这位官员是个真正的道德家,那才有些意思。以我们日常对官员的印象,能以道德求诸人的,普遍;而以之律于己者,稀罕。当然还会想到,为什么宋、明以来,中国男人突然会把女子的贞节视为理想社会的命门?就像今天,也时时有人把社会良心与道德的建设系于一些可笑的说法上一样。这真是古今一致,没有建立系统的植物学体系,却弄出来一套树木社会学或树木道德学:弄得人一会儿要向松树学习,一会儿又要向荷花学习。某天,也是在女贞树影中散步时, 就听见公园里唱红歌的人们在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但我知道,那是退休老人们闹着玩的,就又恢复到松驰的心态。

  就像今天,更多的人看见这树,还不至于立即就产生禁锢女性身体的欲望。他们走近满树的繁花时,看见的还是诗情画意。

  去某大学听讲座,在校园里散步时,突然想到前两年,这所大学的几个女学生在报纸上高调宣称,要保持处女之身到新婚之夜。此事结果如何不得而知。我们并不会追问这件事的真伪,更不会要求媒体把这几个女同学发布宣言后实行的结果如何告诉我们。我也只是在讲座开始前偶然想起这件事。当然又想到了好玩的树木命名的政治学。想到这事时,正好有一位女博士在旁边,便有意问她认不认识头顶上正在开花的树,答曰不认识。我告诉她这棵树的名字,但人家并没有想到这树的道德意义,只是淡淡说,好像有味中药也叫这名字。对,女贞子,就是这树开花后结的籽。今天是科学时代,所以,当中国女人看到一种植物,联想到的是有关植物的药理学,而不是树木道德学,这也说明男人对女人树立的权威多么快就丧失殆尽了。

  令人心清目明的女贞

  今天,如果中国女人脑子里有一些花的知识,也是来自于西方习俗系统中的所谓“花语”。中国的植物知识,一个缺点是太关乎道德;另一个缺点就是过于实用--是否可以吃,是否有药用价值,否则,这些植物就会被排除在我们视野之外。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首鼠两端,正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文化的病灶所在。

  我在开始写这组物候记时,就严戒自己不要去开掘植物的药理学内容。写这些文字的唯一原因,是“多识花鸟草木之名”,从身边的草木学习一点植物学知识,像惠特曼诗中所说的“学习欣赏事物美感”。

  女贞的确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如果不是树姿如此优美,它们不会成列成行,如此广泛地站立于这个城市的街角道旁,洒下温情的荫凉。人群过于密集必然会散发出污浊气味,而它用香气使我们心清目明。女贞是木犀科植物,和同科的丁香相比,女贞的香气不是那么浓烈;和也属同科的桂花相比,它又不是那样“暗香浮动”。感谢木犀科植物--丁香、女贞、桂花,在用绿叶消化着我们制造的废气的同时,还提供了那么多荫凉;更要感谢它们,向我们播撒芬芳,因为这样的香气,让我们有了清净的情感追求。

  夏至已到,丁香已经开过。桂花要等到秋天。而女贞也已经开到了尾声。这时走在街上的女贞树下,脚下会有一地细密的落花。我们看到树上的花簇,其实是这些细密小花的集合。现在,它们分散开来,一朵朵自顾坠落到地面,色彩渐渐黯淡,香气也渐渐消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