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姓

  在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座深山里,隐居着一支姓“出”的蒙古族人。相传他们是元朝开国名将木华黎的后裔。明代时,他们的祖先因为避祸将原来的蒙古族姓改为“出”,并迁居泉州。从此,他们便在这南国深山里离群索居生活了近600年。

  追溯出姓的来历就是阅读一部战争史。相传在公元1223年,蒙古大元帅木华黎率兵征服了金朝大半国土后,病死在班师途中。因其生前战功卓著,成吉思汗追封他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的封号,并许诺木华黎的子孙将永袭爵位。

  后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此时,木华黎的后人已传到第九世,名叫纳哈出,任元朝的太尉。元朝灭亡时,面对朱元璋大军压境,纳哈出选择了举兵投降。虽然当时元朝已亡,可蒙古族的力量仍然强大,为稳住这些降兵叛将,朱元璋让纳哈出率领旧部兵马撤回蒙古,镇守边疆。尽管权利未变,但作为降将,纳哈出已不再拥有那份王族的荣耀。没多久,他流露出对大明不满,并蓄谋反叛。两年后,纳哈出集结大量的蒙元旧部,起兵反明。朱元璋立即下令围剿,只过了半年,纳哈出的军队就被歼灭大半,不得已再次投降。这次朱元璋依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的爵位由“王”降为“侯”,让他率旧部离开蒙古,跟随傅友德去远征云南。云南的地理、气候均不适合蒙古人,不出两年纳哈出便病死在南征途中。

  纳哈出死后,他的长子察罕便追随明太子朱标的妻舅蓝玉起兵造反,最终事败被杀。他的次子佛家奴,当时在福州屯田御倭。见父、兄惨死,佛家奴害怕受到株连,便去掉父名“纳哈”,单取“出”字作为姓氏,弃官归隐于泉州山中,从此隐姓埋名,低调行事。

  600多年过去了,出姓后人世世代代隐居在泉州惠安县涂岭乡的小坝村中。经过世代繁衍,今天该村人口已达2558人,蒙古族占其中的80%以上。此外,还有少数出姓人士散居在我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

  虽是蒙古族,但出姓后人却不懂得怎样将蒙古包撑起。他们和当地汉人一样辛勤劳作,不分彼此,无论是汉人的春节、端午、中秋,还是蒙古七月七的祭天日,都是当地最热闹的时候。唯有每年的元宵节他们不过,因“元宵”与“元消”一词谐音,出姓子孙全都尽量避讳,他们相信自己是木华黎的子孙,骨子里仍然世袭着成吉思汗赐予的爵位和封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