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八拳 凶猛狠毒的攻击性拳法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八拳,柔道,西洋拳,湖南
  • 发布时间:2011-08-25 14:11
  自古以来,湖南人非常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霸蛮”。本来,“霸”和“蛮”是两个贬义词,但是到了长沙方言里,它就变成了褒义词。表示的意思是坚韧、执着、认定方向就永不回头。

  “霸蛮”的湖南人自古尚武,清末时就有“无湘不成军”的谚语;在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过程中,湖南也出现了黄兴与蔡锷两位统帅;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集中精锐三次进攻长沙,却始终无法攻占;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大元帅十大将里,湖南人竟然占了9位,这也是湘人尚武之风最光辉的表现。

  在尚武精神如此浓郁的湖南,自然有着许多武林高手以及武功流派。其中,一种风格特异的纯攻击型拳种“八拳”,就诞生在这里。

  八拳凶猛狠辣,极少示人

  很多人误认八拳只有8招

  上世纪30年代,湖南武林“王拳、范棍、向文章”一说广为流传,其中“范棍”指的是范庆熙的子午棍;“向文章”指的是向恺然著述的拳术理论与武侠小说,其中包括了《江湖奇侠传》以及“火烧红莲寺”等脍炙人口的武侠故事。而排在首位的“王拳”,了解的人却并不多,更鲜有武师能展示其全套动作。实际上,“王拳”也被称为“八拳”,全称为“三步八拳”。

  八拳是一种纯攻击型拳种,无花拳绣腿,实用性很强。由于八拳拳法过于凶猛狠毒,因此被视为绝门功夫,历代拳师都严守秘密,不肯轻易传人。即使传授也仅仅口传身授,没有文字记载,因此很多人学得并不全面。

  关于八拳的唯一文字记载,是向恺然于1912年所著的《拳术》一书,书内有一些他亲自演练的拳照和解说,但由于当时技术有限,不仅所摄照片模糊,解说也不完整。近百年来,世间再无八拳资料问世,了解八拳的人也越来越少,以致出现“八拳只有8招”之说。事实上,八拳由十六手、三步跳、十字桩、一字功、白猿功、全身功、五阳功和五阴功组成,合称八拳。

  关于八拳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由清代人“铁膀子”胡眉传入湖南。胡眉是江浙一带人,生性耿直,好打不平。传说他常在山间与白猿斗拳,逐渐将猿猴的灵活融入到自己的拳法中。而猿不能说话,故称为哑巴拳,谐音“哑八拳”,后简称八拳。再后来胡眉因误伤人命,被发配到长沙充军。牢头李道生对他敬如长辈,并保释胡眉移居自己家中,胡眉很是感动,就将八拳绝技倾囊相授,从此,八拳便在湖南传习开来。

  但是,根据向恺然的《拳术》记载,八拳实际上是长沙人言永福创造的。言先生在自家院子里养了一只鹤,有一天看见鹤蛇相斗,悟出了拳理,继而编创了八拳。后来言先生将八拳传给罗大鹏,罗再传给陈雅田、杨先绩等人,之后拳法在湖南长沙一带流行开来--支持这种说法的人最多,不仅是因为这种说法有文字记载佐证,而且八拳的十六手中也有一手为鹤,一手为蛇的招式。

  此外,还有人说八拳是由“戚家拳”演变而来。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著有《拳经捷要篇》,里面包含了32个招式,其中有10多个招式与八拳极为相像。而根据现有资料,戚家拳先于八拳是毫无疑问的。

  “拳王”王润生曾任孙中山保镖

  打败日本、俄罗斯高手

  八拳的来源是哪一种,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定论,但使八拳闻名遐迩的无疑是近代武术家王润生。

  王润生生于湖南长沙,自幼喜好武术,16岁时便拜“名满湘中、40年未尝一败”的武术家何延广为师,学习八拳。何延广外号“异人”,是杨先绩的弟子,因此王润生算是八拳的第四代弟子。

  1905年,王润生东渡日本留学。武艺高强的他在日本留学生界闯出了不小名气,当时日本知名柔道家田野清太郎就曾慕名前来“切磋交流”。

  考虑到柔道与武术的区别,双方商定谁能将对方打倒就算获胜。交手后,健壮的清太郎竟三次被王润生打倒在地,最后一次倒地时已经动弹不得。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他的脊柱已经断了。从此以后,不仅是中国人,连日本人都很佩服王润生,“拳王”这个称号就从这时起跟随王润生一生。

  与田野清太郎比武获胜后不久,恰逢同盟会在东京吸收会员,王润生经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担任孙中山先生旅日时的保镖。

  1912年,王润生从日本回国,在长沙学宫街创建了“国技会”武馆,研究武术、开班授徒,慕名前来报名的学生有数百人。王润生和黄兴关系极好,经常来往。有一次,黄兴的哥哥黄牧去浏阳策划革命,黄兴怕出事,便请王润生陪他哥哥一起去。

  去的路上突遇山洪暴发,冲毁了大路。黄牧对当地不熟悉,只好请了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当向导。结果这个人见黄牧携有巨款,便起了劫财心思,故意带着他往水深的地方走,企图找机会谋财害命。王润生在后面看出了他的企图,便用脚尖踢了下他的环跳穴--这个人立马半身酸麻,也知道了王润生是个厉害角色,到了没有洪水的地方后,他一文钱都没敢要,赶紧溜之大吉。

  1916年冬天,王润生应邀去上海教拳。那时上海有个俄国大力士,叫多维诺夫斯基,他虎背熊腰、力能举鼎。他听说王润生是拳王,心里不服,特意上门想要试试身手。比武中,俄国大力士用西洋拳法,直拳、勾拳、摆拳飞快地击向王润生的头颈要害,想凭自己的快拳和过人的力量迅速取得优势。但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王润生躲过多维诺夫斯基的一番猛攻后,用八拳中的“小车轮”招式打在多维诺夫斯基的头和胸脯,对方当场四脚朝天倒在地上。多维诺夫斯基不服输,刚站起来就突然偷袭,一拳向王润生的头部打去,王润生头一偏,用八拳中的“当头炮”击中对方的下颚。俄国大力士再次倒地,还碰掉两颗门牙,爬起来一句话不说,捧着脸就跑了。当时,这件事在上海滩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1937年,王润生担任了湖南大学体育系教授,兼教武术,王润生任教后深受师生们欢迎。1938年下半年,因日寇进犯,湖南大学迁往湘西辰溪。三年后日军轰炸辰溪,王润生不幸中弹,伤重不治,一代大侠竟就此殒命。

  八拳强调进攻、注重实战

  只练套路,不练对拆就无法提高

  八拳套路短小精悍,身法紧凑,干净利落,一个套路不过三、五步之长,十来个动作,但却给人一种威猛彪悍、气势磅礴的感觉。它的拳路强调去繁从简和疾进有力连续攻击,属于典型的纯攻击型拳种。

  同其他拳法相比,八拳的起式和收式也别具一格--起式为毫不客气、极干脆的出手;收式却为拱手,以示礼貌,给人信心十足、必胜无疑的感觉。在整套招式中,八拳以拳打为主,套路中虽然没有腿法,但在功法中却有单独的练腿方法,能配合各种拳法套路,形成各种实用性很高的成套动作。

  八拳招式朴实,看似简单,但练习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和无数次的对练,才能得心应手。王润生曾说:“要将拳法学以致用,非拆练散手(对练)不可”。因为八拳讲究近身粘贴而打,每一个招式都包含了多种变化,可谓内容丰富,变化繁多。如果只是一个人练习反复套路动作,而没有与人进行拆招对练,就无法体会到其中各个招式所包含的奥妙,更不会在实战中灵活应用各种技法。练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专练几手或几十手,形成自己独特的套路组合。

  由于八拳历代传人都没有拳谱,全靠言传身教,这样显然不利于拳法的传承。可喜的是,现代八拳传人--长沙人羊定国(他曾拜王润生的弟子龚寿泉为师习艺)经几十年孜孜不倦的练习,已经融会贯通、掌握了八拳之精要。他于2001年出版了《八拳》、《八拳制敌绝技》两本专著,详细叙述了八拳的各种练习方法,使这门濒于失传的武林绝技重见天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