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事”徐纪周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徐纪周,永不磨灭的番号,导演
  • 发布时间:2011-09-28 15:18
  在北京太阳宫的一座三层公寓楼里,导演徐纪周正在接受北京电视台一档栏目的采访,这位说话语速极快,最近因《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下简称《番号》)“火得一塌糊涂”的导演,指着自己刚刚装修完的工作室,调侃说,当时去工商局注册,想叫“吃睡玩工作室”,可惜工商局没同意,只能叫“徐纪周工作室”。

  这个暑期,《番号》在北京卫视和深圳卫视联合上星播出,以诙谐幽默又不失理想、充满悲怆的风格,引发极大关注。北京卫视播出的《番号》收视率一度在本地突破12%,全国平均收视也在1.4%以上。

  番号和江湖

  “这是一种洒脱、奔放、无拘无束的状态,江湖都是文人的臆想,都是文人的理想世界,在那个世界可以挥洒自如,可以叛逆、挑衅、嘲讽一切,可以推翻一切制度重新建立。”

  《番号》,徐纪周既编又导。他花了10个月时间创作剧本,并一早就和北京华录百纳影视公司签约,采用和以往单纯拿片酬不一样的分成方式来操作,在创作前期就确定了预售方针,并按部就班照方针进行最终产品的营销推广。“《番号》投资2000多万元,利润率达到300%。”

  徐纪周认为,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中,战争谍战和家庭伦理这两类剧最保险,“选择战争题材,并不是有多少英雄情怀,而是在迎合市场和自我诉求的表达上重新寻找一个平衡点,拍出不一样的东西。”

  一开始的拍摄很拧巴,十集以后,“慢慢就理顺了”,导演阐述中对这部戏的宗旨只有四个字:酣畅淋漓,徐纪周也慢慢找到了这种感觉,“每天在片场,我和演员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容易就演high了。”徐纪周说,他把这部戏分成三个部分,前十集是一种半荒诞式的疯狂喜剧;中间部分加入了感情戏,有不一样的风情,属于点睛段落;最后又回归到严肃、悲怆的自我情怀表达中,又不失掉每一个人物的个性。

  《番号》的角色造型图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颇像电子游戏的选人菜单,观众在这部剧中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点小资、帅气和忧郁范的陈锋,有点拧劲、鲁莽的孙成海,有点女权主义的赛貂蝉等等。有人在剧中看到了诸葛亮、刘邦、孙悟空、韦小宝,甚至日本动漫的影子,徐纪周自嘲说,“我的知识储备比较芜杂,你在《番号》中看到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能,正是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部戏之所以还有点动静,就是因为它具备解读性,具备讨论的可能,人物塑造中有很多代表70后、80后的文化印记符号。”

  演员黄海波和徐纪周一样,也属于学院派出身,俩人在拍这部剧的时候都恰好处在毕业十年的时间点上。黄海波塑造的男一号李大本事,嘴上胡说八道,生活中看似懦弱,其实充满乐观精神,能自我消解,有特别强的自嘲精神,有时候有点忽悠和油滑,不靠谱,但骨子里还是善良,甚至有些骄傲。“我喜欢用逆向思维,该笑的时候哭,该哭的时候笑。李大本事外强中干,心里和豆腐一样,一碰就碎,其实李大本事就是我。”徐纪周说。

  有评论称,从美学角度来看,李大本事的油嘴滑舌和幽默是对现实痛苦的一种超越,站在超越死亡的更高观察点上,看那些具体的胜利、失败、高兴和悲伤。

  徐纪周说,《番号》和以往的抗日剧不同,土匪、国军、草根等非传统革命战士,组成的独立团,他们一直追寻的“番号”,“其实是对他们生命的证明”。“整部剧所谓的江湖感非常浓,来源于我个人臆想,这是一种洒脱、奔放、无拘无束的状态,江湖都是文人的臆想,都是文人的理想世界,在那个世界可以挥洒自如,可以叛逆、挑衅、嘲讽一切,可以推翻一切制度重新建立。”

  找到自己的行业位置

  想自己上手拍片,就自己写剧本,“剧本要写到从大街上拉来任何一个人,都能演了,那就成了。”

  和任何一家影视公司都没有契约关系的徐纪周,坦言不喜欢被束缚,在他眼中,一种别人用鞭子抽着催促着的前进方式,和他自己“拼命拉磨向前”是不一样的。

  “吃睡玩”的徐纪周,其实从毕业至今的十年里,几乎一直在拼命工作,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受到上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影响,徐纪周在高中毕业时选择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这一决定没有得到家里任何人的支持,“他们经历过文革,觉得文艺界不稳定,所以极力反对,而且我们家也没有人搞过文艺,没有任何所谓的关系。”徐纪周顶着家里的巨大压力,经过三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导演系,在东棉花胡同那个看似文艺氛围十足的地方接受了四年学院派的正统教育。

  2001年,徐纪周毕业了。此时,国内电影尚在摸索市场道路,电视剧市场稍微有点起色,那时候并不像现在这样会表达自己的徐纪周,跟着高群书干了一个月的副导演,就被“轰”出来了。高群书对他说,想自己上手拍片,就自己写剧本,“剧本要写到从大街上拉来任何一个人,都能演了,那就成了。”

  彷徨期的徐纪周,一度为了拍片,去做“枪手”。“那时愤懑,会骂街,会怨天尤人,但从未想过放弃。”

  “年轻导演没有资格拍摄电视剧,所有人会认为你驾驭不了,没有人给你建议。”徐纪周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狙击》(《征服2》),由高群书担任监制,这部投资300万元的电视剧,卖出了1000万元的价格,还外搭了两部卖不出去的戏。

  2009年,徐纪周担任编剧和导演的战争剧《杀虎口》播出,这部剧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就已经摆脱了常规套路。徐纪周凭借这部剧获得了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的提名,也成为最年轻的“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提名获得者。

  直到此时,徐纪周觉得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自己看到了光亮,“基本每天能接到三四十个电话”,找他拍戏。“其实我每次拍戏,都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但我心态越来越好,拍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以及充裕的资源。投资方信任我,原意把钱给我,我也可以越来越多地实现自己的想法。《狙击》中我的个人想法只实现了25%—30%,《番号》实现了80%—90%。”

  毕业十年,和李大本事的队伍一样,徐纪周由边缘,一点一点打入这个圈子,也逐渐得到圈里圈外的认可。“我始终希望在这个行业里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自己对作品的阐释被更多人倾听到。这些,在戏里就具体成一个”番号“,在戏外则是创作得到认可。”

  宣传,这场战役

  从生产、推广、营销、宣传策划、定位,实际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作中,对导演有很大帮助。

  在《番号》播出前,徐纪周和黄海波、王雷、姚芊羽等演员轮番去华录百纳公司、北京电视台和搜狐开宣传讨论会。这部剧在去年就以当时战争题材网络版权的最高价销售给搜狐,张朝阳更是在今年该剧的上线发布会上表示,这部剧作为搜狐今年25部独播剧之一,不进行版权分销。徐纪周说,如果这部剧要是在今年进行网络版权发行,价格至少是原来成交价的三倍。

  买下这部剧的几家卫视播出平台,纷纷表示要拿出最好的资源宣传。在搜狐视频的《永不磨灭的番号》专区上,宣传口号是这样的:“番号是潜伏在黎明之前的亮剑”。徐纪周看到这个口号,哈哈大笑,“我觉得他们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来进行类比,推广上煞费苦心,不知道如何定位,因为番号没有可复制性,很独特,但独特在哪里,说不上来。宣传往往是找到一个类似的参照作品进行定位,这种宣传口号也是没辙,把优秀的剧全搁在一块。”

  徐纪周用了四个月时间来全力配合这部剧的多方宣传,有人认为这样做太疯狂,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下部剧。“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亲自参与一次电视剧的宣传,单纯的创作成功,一定要匹配上顶级的推广和产品营销,才能达到心理预期,剧和演员才能都被大家认可。”徐纪周认为,这部戏于他最大的收获,是重新经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提前选择平台,并预售,全程参与营销推广。

  北京电视台动用多个频道资源对这部戏进行关注,多档节目齐上阵。搜狐也在其娱乐和视频两个阵地上,进行轰炸式宣传。出品方、演员经纪人团队、播出平台等在全国超过150家平面媒体进行覆盖式宣传。微博阵地上,徐纪周也成为推广营销的主力,各种收视、点击的捷报频频传来,数据不断更新。连快餐店的桌面上都印上了《番号》的广告。

  搜狐视频高清影视播放榜数据显示,8月最后一个周末,《番号》单日播放量均超过两千万次,28日更是达到21,215,013次,较27日增长4%,稳居榜首。截至目前,《番号》在搜狐上的总播放量超过4亿次。

  徐纪周认为,用这四个月时间拍部戏挣点钱没有太大意义,从生产、推广、营销、宣传策划、定位,实际参与到整个项目的运作中,对导演有很大帮助。“创作本身是表达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创作者肯定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作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这么多信息夺你眼球,如何能把一个产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何与资源对接,如何给出对方想要的,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这都需要探索。通过参与宣传,我对行业、产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看得更高更远,对以后更有帮助。”

  徐纪周对《番号》给出这样的评分:“剧本可以打85—88分;演员100分,因为每个人都在表演时彻底释放;制作75—80,因为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

  电影,要稳扎稳打

  “这样的创作很容易失序。很多人觉得现在钱好挣,就赶紧把这个钱挣了。而我希望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还能在这个行业里。”

  对于接下来的创作计划,徐纪周坦言,每个导演心中都会有一个没有实现的故事,就像冯小刚的《温故1942》一样,他真正想拍的还是文艺气质更浓的爱情戏。他始终认为,看剧就是减压和释放自我的过程,对自己在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情感的一种释怀,是“精神上吃顿饱饭,洗个桑拿”。

  自毕业后,徐纪周一直在电视剧市场“混迹”,但他也有电影梦,但他希望将来拍电影时,是一个“稳扎稳打,各方面做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电影市场比电视剧市场还要杂乱无序,风险率高,哪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电视剧弄个初稿,找俩演员,就开拍,现场胡改剧本,一片混乱。而电影就四五百字大纲,凑俩腕,就开始预订档期。这不是我原来梦想的。”徐纪周说,在这个大量热钱涌入的市场、“所有人都想要上市的”市场氛围下,也有很多投资人找到他,表示“只要接这个本子,绝不还价”。但是,“这样的创作很容易失序。很多人觉得现在钱好挣,就赶紧把这个钱挣了。而我希望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还能在这个行业里。”

  徐纪周

  1976年出生于北京,2011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

  主要作品:《打黑风暴》《狙击》《捍卫》《深瞳》《杀虎口》《天敌》《永不磨灭的番号》。

  对话徐纪周:让自己兴奋,必须的

  《综艺》:你拍的几部剧,群戏都很出彩,这是否可称为你的风格之一?

  徐纪周:我比较喜欢也善于拍群戏主要人物一定要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群戏比较能显示导演功力,对我来说更保险一些(笑)。好多人认为多线索叙事、塑造不同人物比较麻烦,站在我的立场上,多线索叙事是我的强项,演员多了好,他们之间会互相彪戏。你把所有宝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他要是败了,戏就败了。

  《综艺》:多线索叙事是类型片必须具备的要素吗?

  徐纪周:其实也不一定,但对我来说,不是双线叙事我就受不了,四条线我更加喜欢。多线索叙事有利有弊,是双刃剑。一方面节奏快,能让矛盾冲突不在一件事上过于集中,但有时候也容易分散焦点。我是拍警匪片出来的,警匪戏一般都双线进行,我比较熟悉。《番号》还算是比较单线的,以李大本事的线索为主。

  《综艺》:在剧本创作时是否就要兼顾到各个角色所代表的观众市场?

  徐纪周:不会,剧本写作的时候想这么多心会杂。我对剧本创作有两点要求,第一,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第二,一定要让自己很兴奋。写不出来的时候,就拿脑袋磕墙,或者去吃东西,所以才胖成这样(笑)。

  电视剧写作比电影费劲,有种此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觉,写到前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时候,都觉得很漫长,要崩溃。就像每次赵本山下了春晚的时候,都想抽自己大嘴巴,想着再也不上春晚了,我的感觉是再不想写了,但我还是会把剧本做得很扎实。解决困难的招一定是别人没有用过的,充满个性,又要符合逻辑。演员对我的剧本都很认可,如果没有什么更好的点子,都会按照剧本来,不会差。如果你能想得比我高一层,我很乐意。创作就是每个人贡献自己才智的过程,不是导演一言堂。

  《综艺》:既做编导又做电影,会不会很分裂?

  徐纪周:又编又导有弊端,很多人容易把文字想象完全再现,这样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是忽略了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关系。

  一度创作是剧本阶段,文字想象;二度创作时要面对很多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能量,会对片子有很多丰富,具体实施时会有很多变化和调整。

  编导一体容易变成单纯的实现文本,拒绝了二度创作。导演是我的本职工作,写剧本是副业。我更在意作为导演的二度创作。上学的时候,老师说导演的工作是在剧作家的剧本基础之上放飞翅膀,我还觉得导演是一度创作,剧作家应该在导演意志之下体现出来,老师说你这个说法很反动。但我觉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创作有啥乐趣就是莎士比亚的本子也要改。剪辑是三度创作,《番号》我剪了4个月,片比1:10,如果光为了挣钱,我可以剪到45集以上,现在是34集。我前后换了4个剪辑,原来一直合作的剪辑去年生孩子去了,换的剪辑磨合不太好,不能把这部片子的气质和韵味体现出来,后来就自己上阵剪。

  《综艺》:现在有合作的固定团队吗?

  徐纪周:我不喜欢养班子,当班头还是土皇上?如果你只能在我这才能有饭碗,说明你是无用之人;如果和我合作后,有人赏识你,有更多工作机会,当我再找你时,你还愿意来,说明我也有进步。别在一起死绑着,好多人说不是我要拍,是一帮兄弟要养。别啊,他们离了你吃不上饭?特别没出息。

  文/栾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